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14集课程复讲

夏慧容学长

  
    1.在夫妇关系中何时才是劝谏对方及家人的好时机?有何巧妙的方法? 
    劝诫别人有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在劝诫对方时,对方会误解“你是不是看我不顺眼?是不是在毁谤他?”所以,劝诫他人要先有信任。
    如何能够赢得亲友的信任?
    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必须透过我们真心的关怀、付出,才会建立信任。也有朋友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但别人看见他会觉得很烦人、很啰嗦。这种人做得要死,却给人家嫌得要死。因为他的付出跟关怀没有针对别人的需要。所以,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需要,然后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够赢得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机劝诫,别人就能够接受。如:父子关系中,父亲可能有几个儿子,父亲特别相信某一个人话,应该就是最让他放心、最孝顺他的孩子。因为常常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他都会尽心尽力的去尽为人子的本分。所以,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赢得了父亲的信任。又如:在君臣关系中,上司最需要的是帮他承担一些工作的下属。为之下属者在日常工作中都能够默默的做,而且每次都能够让上司放心。这也是针对上司的需要去付出,上司就会很信任这样的下属。又如:在夫妇关系中,为之太太的在家里把家事都整理好,然后把孩子教育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先生自然而然很信任这个太太,那太太所讲的话自然就有分理。
    在夫妇关系中,何时才是劝谏对方及家人的好时机?
    媳妇嫁到夫家去,假如一过去就指指点点,这里要改进,那里要改进,结果一定会让夫家的人很排斥。因为才嫁过去,还没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所以,要随顺人情,要善体别人的感受。到新的环境一定要多看:看别人的需要在哪,去付出;多听:听出别人的需要,听出别人的忌讳,别人不愿意提到的,就先避开;少讲:少出自己的意见;多做:做得多说得少,就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到时候你的意见就会得到他人的重视。同样的道理,到一个新公司,也应该多看、多听、少讲、多做,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适用的。
    劝诫有何巧妙的方法?
    俗话说“吃亏是福”,首先要舍得吃亏,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他人的佩服。其次,当信任已经达到某种程度,开口就会很有份量。所以,要厚积薄发,不要太躁动,有时候是欲速则不达。第三,给他人建议,不要本来都没有建议,一建议就建议五、六条,这样也不好。要偶尔建议一条,结果对方虽然没有做,但后来都如你建议中印证了“你讲得很准”!慢慢那个信任就愈来愈高。
    所以,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兄弟亦复如是,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是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通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进而朋友会重视给他的规劝。
    2.在父子关系中,父亲规劝孩子或孩子规劝父亲如何运用智慧来处理?
    孩子规劝父亲:隋唐之际,唐太宗李世明随父亲李渊南征北讨。有一次李渊决定了行军路线,李世民一看这个线路很可能会遇到敌军的埋伏,而致全军覆没。所以,李世民就劝父亲不可以走这条路,但他的父亲都不听。第二天军队即将出发,李渊听到帐外有人放声大哭。这时,李世民对出来探望的李渊说“父亲,这样去铁定会让全军覆没”,他愈说哭得愈大声。《弟子规》说“号泣随,挞无怨”,这个“号泣随”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演。他父亲一看,这个儿子还真难得,坚持要劝诫他,后来真的就改了路线,军队不至于造成危难。这是一个孩子的孝心拯救了一个军队,差之毫百,失之千里。假如这个军队没有拯救,那中国历史都可能会改写。所以,人要时时谨慎,还要时时感恩。因为在人生的过程中,也有非常多的亲友给予我们很重要的提醒、引导、规劝。细细回想一下人生的几十年,假如在某一个关键抉择错了,就没有福分在这里没有后顾之忧的听闻圣贤教诲了。
    父亲劝儿子:父亲劝儿子大部分是在儿子已经成年了,也不方便对他大吼大叫。在孩子小时候,为人父母可以义正词严的教诫孩子。大了都爱面子,为人父母当场在别人面前骂他,他可能不接受还会怨恨在心。有位16岁的年轻人开着车和父亲到一个游乐的地方,然后跟父亲相约下午四点在这里碰头,他就开着车到加油站去加油。去了加油站他觉得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就到旁边电影院去看电影。结果一看忘了时间,回过神来已经耽搁一个多小时了。他赶快到加油站,把车开到要跟父亲会合的地方。
    想到父亲一定会骂他,就想了一个理由,跟父亲讲是因为车子抛锚去修理。他以为他很聪明,结果他父亲说:“你为什么要欺骗我?”他还不放弃,对父亲说讲的都是实话。他父亲接着说:我已经打电话到加油站问过了,你的车子一直都停在那里。结果他的谎马上就被揭穿了。
    他父亲接着说:我很生气,不是生你的气。我是生我自己的气。我教了十六年的儿子,居然会为了怕我的责备而欺骗我。我这是教子无方,所以,我应该好好检讨我自己。这一段旅途我自己走回去。离他们家十八英里,一个小时差不多才走四、五英里,他父亲真的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回去。这个儿子开着车在后面跟着老爸,这个儿子说这是他一生走过最煎熬的路,但也是他这一生上过最好的一课。这位孩子说:他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有再撒谎。
    所以,这个父亲是用他的德行、用他的惭愧心唤醒了孩子的惭愧心。所以,我们劝,除了要有一颗真心、存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很巧妙的方法。
    3.唐朝的贞观之治为历史上一段佳话,魏征与唐太宗君臣间互动的智慧有哪些值得学习之处? 
    在君臣关系中,当臣子的有责任劝诫他的君主。提到劝诫,唐朝的魏征很有语言艺术,他刚开始辅佐唐太宗都把话讲在前头。他跟唐太宗说:皇上,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唐太宗听了很纳闷:为什么不做忠臣要做良臣?魏征接着说:因为做忠臣都要被砍头,做良臣才不会没命。唐太宗一听哈哈大笑,其实唐太宗是个聪明人,他笑过会想:忠臣都是被暴君杀的,假如我把他杀了,那我不就变成历史上的暴君了!所以,魏征这段话其实已经让他自己的这个命可以先保住了。
    魏征在唐太宗有过失的时候,都对他直言不讳。他常常提醒唐太宗:“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人民可以拥护你,成就你的功业,当你不爱惜人民,人民同样可以把你推翻。所以,唐太宗治理国家也是时时战战兢兢。
有次魏征进谏很激烈,唐太宗气冲冲回到寝宫,边走边喊“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杀了他”。皇后看到心想只有魏征可以办到,马上去换了非常端庄、很正式的衣服,跑在唐太宗面前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本来气得半死,对皇后的举动莫名其妙。皇后说:皇上,一定有明主圣主出现,才有臣子敢这样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转怒为喜:那我是明主!所以,一个太太对先生可有很大影响,假如皇后这时进几句魏征的谗言,那“贞观之治”可能就改写了。
    所以,一个家的兴旺,一个朝代的兴旺,绝对都是非常多人的付出与参与才可以做得到。明白这一点,在人生当中成就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劳回馈给所有的人,一定是众志才可以成城。如唐太宗不止有魏征,还有身旁的皇后这么多贤德之人的辅助。
    魏征去世时唐太宗哭得很伤心说:我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从中观照到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三面镜子,而现在已经坏了一面,就是魏征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4.《中庸》里提到哪些企业管理的学问?
   《四书》里的管理学问都非常精辟,都是纲举目张。《中庸》里提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有九个治理天下的好方法。“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现在企业很强调管理学问,用这九个方法,绝对可以让企业蓬勃发展。“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兄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第一个“修身”,自己真有德行才能赢得真正好的人跟你一起共事,只要有人就不怕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大学》里面也提醒“有德此有人”。现在暴发户很多,但他要请人都请不到优秀的人。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只要自己有德行,自然而然德行就会感召有志之士相助,所以根本还在修身。  
  第二个“尊贤”,尊敬贤能的人,自然而然就有更多的贤哲来投靠,因为真正贤能的人不是用钱可以请得到的。用真诚心、恭敬心,还有一个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才能请得出这些人。唐太宗珍惜魏征,让更多读书人愿意来效忠他,这是尊贤。假如今天当老板的不尊贤,还会嫉妒很多很有工作能力的部属,甚至还好女色,纵使他现在如日中天,迟早会衰败下来。所以一个人尊贤就能够“去谗远色”,去谗言,远离女色。  
    第三个,“亲亲也”,“亲”是指他的父母、亲人。当一个领导者他首先把孝道做出来,一定可以以德感化他的员工、感化他的人民。在中国有个企业,它本来已经亏损了人民币七、八亿,亏了那么多,很多企业可能都爬不起来,但是它还是坚持继续努力。在这个努力过程,他们这个企业的家风很好,每到重要的节日,董事长一定带着他自己的孩子、孙子一起拜他的妈妈,所以这个家里有孝道之风。然后他对于他的员工训练也很用心,这就是把员工当亲人看待,他们用《弟子规》来训练员工,一般的企业、商业,训练员工怎么把东西卖出去,但是他却是用《弟子规》来训练员工,代表希望员工在他这里能够成长,能真正学到做人做事。改天纵使离开了,他也觉得对得起这个员工。有他的这一分孝道,也有这一分对下属的一种关怀、栽培之意,所以他现在已经从亏损了七、八亿人民币,到现在企业发展得很快速,也很成功。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些道理,绝对不会因为时空而改变。而很多的企业为什么不能长久?因为他都没有回归到根本的做人态度,很多人是倒下来了,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倒下来。 
    5.什么是善学? 
    学习了唐太宗懂得接纳部属、接纳臣民对他的进谏,这是尊贤的代表。我们要从一个圣主的言行举止,能够学到他为什么能这么成功!听完唐太宗、魏征的故事,要学习把这些态度活以致用。人生这场戏主角是自己!所以听故事的过程要想到“我就是唐太宗”,要有去学习他优点的这个态度,不然听了,闵子骞是闵子骞,子路是子路,那就白听了!有位老师成长特别快,有一天他跟其它老师说:我觉得蔡老师讲课,每句话都在骂我。但他这句话就已经点出来,他为什么进步的特别快?因为他时时看到好的就提醒自己要效法,听到不好的马上“见人恶,即内省”,就好像觉得每个都好像在说我一样,这个叫善学。所以,同样听课听那么多,每个人学到的都不一样,善于学习很重要。
    感恩传统文化,感恩老师,感恩所有为之付出的人!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