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03集课程复讲

陈新练学长

  
第三讲“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蔡老师说,事实上,世界、社会、家庭的安定并不是没有办法达成,关键就在每个人的那一念心念。假如自私,就会发生冲突;假如时时可以为人着想,家庭、社会就会圆满安康。蔡老师说,昨天也提到,一个孩子假如从小就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从小他的起心动念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福分,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培福、积福。因为有这分存心,他知道读书志在圣贤,要把学的道德学问好好地去奉献这个社会。所以,他一入社会就知道替社会造福,他的福分就愈来愈大,到了老年福报现前,就可以安想晚年。
蔡老师说,诸位朋友,当你为人父母,为人长辈,你到底让你的孩子经营出什么样的人生格局,这个很重要!你是希望他能垂范后世?还是希望他不要饿死就好了?我们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后代子孙。诸位朋友,做人要有志气,当我们知道中国中国文化解决这个社会跟世界的问题,我们应该责无旁贷,要勇敢走出来。诸位朋友,勇敢走出来也不用抛头颅,也不用洒热血,只要从哪里开始?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很多的大事都是从小地方一步一步做出来。《大学》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就是说,不管他是国家领导人还是贩夫走卒,他要把国治好,要把家治好,下手处在哪?修养自己的道德、学问。当你有道德、学问,就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很复杂的事,你把它抽丝剥茧,其实很简单。
我们已经了解到,有仁慈之心,念念有仁慈,人人都有仁慈,社会就能够往大同世界发展。我们进一步要思考,一个人的仁慈之心从哪里开始培养?从哪里下手才能够长养他的仁慈之心?我们总要把第一步找出来,这第一步在哪?好,我们常常把思考一直往根本去思维的时候,真理就出现了。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敬,他会去对其他的人孝敬,你会信吗?所以,《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说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这是违背一个人的德行,这是不可能出现的。
现在呈现社会治安的不好是个结果,原因在那?家庭没有稳定,再来,人从小没有学孝道,没有学圣贤的教诲。今天婚姻不好,根源在哪?根源在从小没有学孝道。我们了解到这点,就要更重视孝道的教诲跟圣贤的教诲。与其我们常常在那里抱怨社会治安不好,不如现在从自己做起,教孝。再来,看到别人的孩子也要同时教育他孝顺父母,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推广这个重要正确的观念。孔老夫子在《孝经》里有一段重要的开示,叫“夫教,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长养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根本找到了,路就不远了,所为君子务本,本立仁道就生了,老夫子在《论语》里面就有讲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孝”开始教起。
我们这一次的题是“细讲《弟子规》”,而《弟子规》就是从“孝悌”扎根,所以“入则孝,出则弟”。在我们开始讲《弟子规》之前,我们要先确立一些正确的学习态度。当我们开始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你的学习效果就会很好,俗语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我们在海口办教师课程,第一节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先种每个人有仁爱的思想、观念的因,而仁爱的思想、观念要透过学习、透过教育,也就是要教导圣贤的智慧。所以“开太平”是结果,“继绝学”是种因;“为往圣继绝学”,才能承先启后,要承先就要自己学好。
我们有一位老师,他教的是五年级,他有这样的使命,所以一天除了教书以外,还安排三个小时深入圣贤经典。而且每天早上他是很早就到学校去,然后自己打开《弟子规》、打开《孝经》来读诵。他的学生一进门,本来还拎着早餐准备怎么样?准备再那里慢慢地吃。看到老师已经正襟危坐在读经,小孩马上走到自己的坐位,坐下来把经书拿起来跟着念。所以诸位朋友,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以身作则。由于他的用心,所以他们班成绩还有礼貌都有很大的成长。他的教长看了以后,就问他,他说“你们班是怎么教的,怎么会教得这么好”?这位老师跟教长说,因为我请了数百个古圣先贤来教我的孩子。
我们中国有一套书叫《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个圣哲人的故事,它分成八个单元来编排,这八个单元就是“八德”,依据“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编出来。他每天跟学生讲两三个德育故事,这些孩子看了以后懂得见贤思齐。然后又以《弟子规》为他们的班规,学生犯错不等老师讲自己就会知道错在哪句。比方说在教室里面跑,结果去撞到椅子,学生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孩子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不会推诿,不会掩饰,也会想到“德有伤,贻亲羞”。
好,学习除了立志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态度,叫“学贵力行”。我们学习一句经教,一定要做一句,所谓解行相应,我们的道德、学问才能够提升起来。在唐朝时候,有位高僧叫鸟巢禅师,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晚年好佛学,他希望能够去亲近这样的大德,能够提升自己的学问。当他遇到鸟巢禅师,他就开始请教他,他说怎么学佛?“佛”是印度话,它本来的意思,本来的话“佛陀耶”,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直接翻成一个“佛”字,这个在中国造字叫形声字。“佛”;这个字以中国话来解释,就是感觉悟的人,有智慧的人,再讲白一点,叫明白的人,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学佛就是要去学当一个明白人。
鸟巢禅师就对白居易说,学佛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白居易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诸位朋友,你三岁的时候知不知道?以前教导善恶、教导做人,在哪里教?不是到学校,在家里,家教就教了。所以确实白居易说的没错,三岁小孩都知道。鸟巢禅师回答他,八十老翁做不到。所以道德学问的枢纽、关键,不在你念了多少,而在你做到多少。这个态度,我们自己学跟引导孩子学圣贤,一定要确立这个正确的态度。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