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37集课程复讲

曹瑜学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后学今天复讲的题目是:《公婆爱媳,人子顺亲》

一、如何对待他人的善行与恶行?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当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效法之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非常用心地把一些人好的风范记在脑子里,随时都地可以告诉别人,让他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效法的对象,甚至于从中找到一些很好的方法。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当我们去宣扬别人的过失,对方假如知道了,可能会非常难受,所谓“背后之议,受撼者,常若刻骨”,你批评他的一些不好的言语,对他而言就好像刻入骨头里面去了,时时想着报复你。所以不要去“扬人恶”,可能会树立敌人。别人有善我们不称扬,有一点小恶马上讲就到处传,这样不只折损了自己的福分,而且有更大的罪过,会影响团体跟社会的风气,人与人将会纷争不断。所以言语不可不慎。

二、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善”必须先分辨真善、假善,当你判断正确才能够去劝,不然到时候是非都没分清楚,那就不见得能利益到他人。古代人面对别人善的劝告,或者是听到善的言语行为,他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孔子赞叹颜渊“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颜渊只要听到一个善,时时刻刻放在心中,一定会去落实。对于颜渊这个学生,夫子非常欢喜,他的学习非常扎实,老师说过的话、说过的善,他都会时时刻刻不忘去实践。当我们有这样学习善的态度,自然就能够“德皆建”。

三、古代为什么当官的叫父母官?如何做到正确的劝善与规过?
   古代所有当官的,都称其为“父母官”,为什么叫父母官?比方说一个县令,他与人民沟通很密切,而且整个县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都是由他在负责,他也有责任把他这一县的人民教育好,做到“爱民如子”所以被称为父母官。那我们现在当官的有没有这个态度?还是有,但是为什么比例不像以前那么高?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我们错了,我们也没有把《弟子规》讲给他们听,现在功利主义又那么盛行。假如他们能够有机缘看到《弟子规》。应该会唤醒自己为官的责任心。
   隋朝有一个读书人叫辛公义。他的名字取得好,他绝对不可能作奸犯科,因为每天人家都喊他公义,他一定全身都是浩然正气。他曾经到岷州当刺史,岷州就是现在的甘肃。当地有一个风俗,只要家里有人染上疫病,就把他抛弃,让他自生自灭。他觉得这种风俗太坏了,孝跟义全丧失了。所以他就主动把那些被丢在路旁的病人,统统接到他的衙门来照顾,也找了很多医生来治疗。等到这些病人恢复健康了,再请他们的家人来接回去,并跟那些家人说:“我跟你爸爸都相处这么久了,你看我也没病。”那些做子女的就会觉得很惭愧。他正是以德来唤醒人民的惭愧心,把当地毫无孝义的风气整个扭转过来了。所以当地的人都称他为慈母,把他当母亲一样看待。辛公义不只挽救了百姓的生命,还唤醒了每一个人的良心。人的良心丧失了,纵使还有命在,也是行尸走肉。所以古代人宁可死也不愿意违背道义。
    “过不规,道两亏”。假如该规劝的时候不规劝,那我们就失德了。劝要抓对时机,还要有正确的方式态度。当我们都可以做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社会就能形成一个很祥和的风气,进而能“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一个团体假如能够非常和睦,则一定会非常兴旺。所以我们处众当中要以和为贵,该规劝的时候要“规过于私室”,要顾及他人的面子。
    
四、取与之间为什么要“与宜多,取宜少”?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比方说家里分东西,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当对方比较困难,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少拿。当人有这种礼让的态度出来,那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处处体谅,处处相让,而不会处处相争。当家庭一团和气,确实整个家族都会兴旺。能让,我们就去让。周朝也因为泰伯跟仲雍把天下让给了弟弟,让给了自己的侄子,才打造了周朝八百年的盛世,也能够让全国人民起而效法孝悌的精神。有些人很怕让,觉得让了以后自己就没了。人不能只看眼前,当你让了,成全了德行,成全了家庭的和睦,也积累了自己的福分。当你有这么多的福分,自然往后就会有所回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恒古 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不能随顺烦恼,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气,要随顺天理、随顺人心去做。

五、如何做到公婆爱媳,人子顺亲?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我们不愿意别人批评、侮辱我们,或者伤害我们,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也不应该去伤害、批评、指责他人,要用心去体谅别人。
   乾隆皇帝作过这样一副对联,“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爱媳,望世间人子以七分顺妻之意而顺亲”。这副对联很有人生哲理。“翁姑”是指公公婆婆,自古有一个比较难解开的矛盾,叫“婆媳之争”。这个婆媳之争是因为婆婆没有读过《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媳妇也是别人的女儿。婆婆用三分爱女儿的心思对媳妇,就绝对不会跟媳妇有冲突。“望世间人子以起分顺妻之意而顺亲”有一些男人娶了老婆以后,全听老婆的,这个态度恐怕有失理智,因为太亲了以后,对做法的利弊得失很可能都看不清楚。假如听了老婆的话疏远了父母,那他的败相已露。因为他的孩子学不到孝道,那他这一生再怎么努力,到最后都可能是白忙一场。所以不要用感情来经营人生,要用理智来经营。人的情当中没有智,那叫滥情;人的智当中没有情,那叫薄情。很多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大,连妻子都跟他分手,他都搞不清楚为什么。所以什么是情?什么是智?有真情者必有真智,有真智者必有真情,情智不二才是真智真情。我们学习圣贤教诲,学习做人的态度,那才叫真情、真义、真智来过一生。

六、怎样做一个爱与感恩的人?
    “恩欲报,怨欲忘”。当一个人能念念不忘恩德,不忘父母、不忘师长、不忘众人对他的恩德,他的精神生活一定非常充实。所以一个人幸福的根基就在爱与感恩。当他懂得爱、懂得付出,就会体认到自己的价值,体认到施比受更有福。当一个人能处处念恩,他就活在报恩的心境之中。当人在报恩的时候内心会觉得非常充实。蔡老师也走了那么多地方,他觉得自己一生很幸运,能够跟着杨老师,跟着卢叔叔,跟着师长,跟着古圣先贤,他是很幸运的人,所以也希望做一点事能够让他们欢喜。他说:过去的日子虽然看起来很忙碌,但是整个精神状况反而是愈来愈好,所以活在感恩之中确实不一样。他说:我这一生能够有这么幸运,能够走向推广传统文化这一条路,正是杨老师成就的。这一路上,虽然她没有在我的身旁,但是时时处处给我提携、照顾。假如没有杨老师恨心把我放在海口,我就没有历练的机会。我们能够跟随这些善知识学习,这些恩德要念念不忘。那回报这些长者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依教奉行。他最希望的是能够看到我们这些晚辈听从他的教诲去立身行道,这能给他最大的安慰。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就是爱、就是关怀。当我们追随这些圣哲人,相信也能演出像《德育故事》里面这样的好戏。
    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但是“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没有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没有错,要进一步包容别人。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那是很傻的事。当我们肯原谅别人,其实就是原谅了自己。所以要能够“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对于已经发生的冲突,我们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当你把怨放在心上,对方就能感觉到,会通过眼睛、表情传达出去。“诚于中,形于外”,心不诚,当然也会表现出来。所以当你放不下怨,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会愈来愈远,这样可不好,毕竟还要朝夕相处,或常常在公司里相见。当两个人彼此不能接纳,很可能又要影响一个家、影响一个团体的和谐。
    一个人为什么常常会批评别人?内心不平。那他的心为什么会不平?因为可能成长过程或者现在的家庭让他的心无法平息,内心有很多苦没有处理掉。所以“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管善缘、恶缘,只要我们的心保持平等、保持慈悲,相信纵使是恶缘也会转成善缘。真做到怨亲平等,才会让人打从心里佩服。所以要扩宽心量。其实我们很多的执着只要转一个念,立刻从执着就变成智慧,所以人要会转念。
   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时候是在逆境。所以感谢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我们的心智;感谢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俗话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感谢绊到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我们的能力;感谢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导我们应该独立。人生靠谁能靠到终老?没有人。一个人要有心智的成长,你的一生最重要的是靠自己的真实智慧。所以感谢斥责我们的人、骂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加了我们的定慧。“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不只是父母,所有的人对我们斥责的时候,我们都能洗耳恭听,当下你的道德学问就提升了。
   当一个转一个念,所有的烦恼都可能变成修养。也由于你能转得过来,那些伤害、欺骗,绊到你的人,会觉得很惊讶,进一步又对你很佩服,“人的修养可以到这样,你到底跟谁学的?”那《弟子规》又可以介绍出去了。所以我们要在圣贤人脸上贴金!可不能撑不过去,还是跟他一般见识,到最后对方说:“还说学什么《弟子规》。”那就麻烦了。 
   “报怨短,报恩长”。“报怨短”不是真的报,是把怨恨的念头赶快转过来。“报恩长”这个长不是时间,是指长长久久。哪有报父母恩报得完的,哪有报师长恩报得完的,我们报这些恩德都要抱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态度。所以遇到圣贤教诲不要错过,因为人不明理,会痛苦一生,还把青春白白浪费掉。圣哲人用他们的真诚演出那些好戏,我们一定好好效法他们。正是有圣贤人的恩德,才能够让我们的人生走向这么样美好的方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所以抱持着这样的态度,我们会全力尽我们的本分,让那些对我们有恩的人都能欢喜看到我们的成长。
   
 七、从小如何培养孩子平等心、恭敬?如何灵活理解"待婢仆,身贵端”?
    “待婢仆,身贵端”。这个“婢仆”要广义去理解。家里请的保姆、小时工等都算是在 这个范围之内。他们是用劳力付出,我们也 应该同样尊重他们,也应该教育孩子对他们要 当长辈看待,不可以从小就让孩子看 人用大小眼,那他的平等心、恭敬心就建不起来。纵使是开车的 司机,孩子也要称他 叔叔、伯伯,不失恭敬。
      现在能够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难得的 缘分,都应该多多的 体谅,互相照顾。比方说要 过年了,大部分媳妇、儿子、孙子都要回来,很多媳妇都是职业妇女,平常也忙得不得了 ,累了 ,结果好不容易过年放假,回来又要准备年夜饭、更累。当婆婆的也要体恤到 媳妇的辛苦,不能说她是媳妇就该做。也要视情况而定。现在请人家做个年夜饭也很方便,假如媳妇确实已经很累了,那去叫个饭菜。这样大家都很 轻松愉快。 媳妇也会觉得这个婆婆真替她着想,你爱她,她就会爱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其实人跟人相处融洽,哪有那么复杂,只是我们太钻牛角尖。当婆婆做出这些体谅媳妇的 事情,这个媳妇嘴巴也 要甜一点。大家互相欢喜,互相帮忙。
      这一集复讲后学先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学长!祈请老师、学长多多批评、指正!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