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19集课程复讲

曹瑜学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后学今天复讲的题目是:《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礼仪教育》
一、教孩子接待客人的礼仪,如何在生活中训练?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个教诲广泛运用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蔡老师曾经教孩子如何接待客人,一个一个来练习。经文不只要讲解,还要实际带孩子来操作,操作不是一次两次,要让孩子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客人走进来,要知道怎么摆放拖鞋。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的地方。每一个动作,其实都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孩子的仁厚之心也在生活的细节中落实。等客人穿上拖鞋进来。应该说:“客人您好,您请坐,我去帮您倒杯水。”倒完水,然后说:“您请喝水,我去教我妈妈过来。”这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在家庭当中要练习。在学校的时候,看到隔壁班老师走进来了,有些孩子可能站在原地就放大嗓门;“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这就没有礼貌。所以要教导孩子一定要先说:“老师,您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老师过来。”然后再把老师带过来,一项工作从头到尾做好。当孩子在落实礼仪的时候,就是在养成他的耐性、沉着。
    在公司里面,假如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领导,一般的人面对这种情境会怎么做?比方说要找经理,经理可能在开会,你说:“找经理,他在里面。”这样好不好?客人走过去,结果里面在开会,门一推开,那就会很尴尬。会开到一半,是要继续开会,还是要接待客人?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先跟客人说:“您请坐”,倒一杯水给他喝,“我去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去了一看,在开会,请示一下,经理说可能还要开十分钟、二十分钟,再过来跟客人讲一下,让客人也有所准备。处处符合礼仪,处处就能让人有舒服的感觉。
   这个接待之礼,不仅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里面,甚至于在政府机关,都需要落实。政府机关接待的都是谁?很可能是外国人。假如在政府单位做事的公务员都不懂得礼节,那可能丢脸会丢到国外去,而且也会让本国人民对他失去信心。所以,礼仪确实很重要。孔老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不懂得礼,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

二、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对长者的恭敬心?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他的名字叫出来,是一种恭敬之心。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都直接称名,很多人就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当孩子与父母都是平起平坐,就没有恭敬心,没有恭敬心怎么能受教?所以,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个礼不可废。
   “对尊长,勿见能”孩子有才华,要引导他,学本事的目的在哪里?这很重要,你的目的就会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走。蔡老师有一个学生,她补习了四科,那时她上小学六年级。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一定不需要不那么多,蔡老师就把她找过来跟她沟通说:“你补四科太多了,不然先补两科。”结果这个小女孩说:“老师,不行,我们那条街统统都补四科。”你看孩子补习的目的在哪里?别人都去了,我不可以输给人家。相同的,现在学那么多才艺,目的在哪里?人家会钢琴,我不会不行;人家会跳舞,我不会不行。假如都是为了跟别人攀比,好面子,这些才艺学了之后,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沾染虚华的习气,学了之后,常常想要去跟别人炫耀。
   假如孩子是学艺术的,我们应该引导他要有志向,艺术要能造福人民。比如说学音乐,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要立定高的志向,用音乐来改善社会风气。当我们这样去引导,相信孩子的学习一定会跟其他的人有所不同。当孩子只是为了炫耀,他的学习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朱子治家格言》中提到,读书志在圣贤。现在人读书的目的是志在赚钱。所以读书读得苦不堪言,,气得半死,因为考不好。那个目标错了,所以我们要抓到根本。范仲淹读书的目的在哪里?要找到、要把握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跟只为了功名读书的人不一样。教育要“慎于始”,孩子学习艺术、技能,我们要引导他有正确的观念。
   可见,“勿见能”是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易经》里面提到”谦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都有吉凶掺杂,只有一卦是六爻都是吉,即“谦卦”。《书经》里面也提到“满招损,谦受益”。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就可以无往而不利。我们为人长者也要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我们的才华再高,是不是全靠自己得来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多的人给予我们照顾、提携。所以愈有才华,应该愈感念这么多人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就要主动过去问好、鞠躬、打招呼,这是见面的礼仪。

三、如何引导孩子养成不挑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是三姐妹,他的父亲是姐弟四个,但只有他一个小孩。这么多人都照顾他,这个孩子好不好养?有一次他的爷爷对着大家说:“见到这个孙子就好象见到我一样,这个孙子讲的话就是我讲的,谁要是打他就是打我。”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会怎么样?很可能是不可一世。他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觉得不妥,就把他带回来自己带。以前在爷爷家的时候,一次吃饭菜太少了,这个孩子马上用脚撑着桌子,说:“菜太少了,我不吃了。”这样对不对?不对!但是很正常,因为他们这么纯他,已经把他纯成小皇帝了。妈妈把他到回家之后,,一天早上,妈妈煮了很营养的粥给他吃,结果他跟妈妈说:“我只吃面弥补吃粥。”他妈妈也没有跟他发脾气,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养成坏习惯,现在把他修正过来要有耐性。所以她说:“你不吃,好,那就算了。”结果九点的时候,他又跟妈妈说很饿,他妈妈又把那碗粥端出来,他还是不吃。现在很多孩子脾气很拗,怎么办?不要跟他硬碰硬,要跟他磨下去,他不吃就收掉。九点半他已经饿得不行了,粥端出来,他就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以后还说:“还蛮好吃的。”

四、如何教孩子行鞠躬礼?
    后来把他送到幼儿圆去,他的父母亲也很用心地跟老师配合,教孩子鞠躬。他的妈妈带他去,遇到老师了,要跟老师鞠躬,那个孩子站着不动。于是他妈妈就开始跟老师鞠躬,还说:“你就象妈妈这样。”这个母亲鞠了差不多十个躬,孩子如如不动。不过因为要上班了,他妈妈就急忙离开,走到门口觉得不对,教育要慎于始,一开始没有把他教会,往后要教会愈来愈困难。她就给先生打了电话,她先生马上就赶过来,夫妻两个一起走到孩子面前,说:“现在爸爸教你鞠躬,跟老师鞠躬。”然后他爸爸就一直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躬,这个孩子站在那里就哭起来了。父亲的这一份真心,让他那颗食古不化的心融化了,孩子当场也跟老师鞠了一躬。当他那个鞠躬下去,往后就不困难了。这一位母亲很有教育敏感度,因为这个孩子被这么多人纯爱,对人没有恭敬之心,所以她处处调伏这个孩子的傲慢,希望他生起恭敬心。每一次他们要离开小区的时候,碰到保安人员,她就叫孩子:“来,跟叔叔问好,问早。”这个孩子每一次都不愿意。有一次母亲就跟孩子讲:“今天你不鞠躬,我们就不离开。”孩子还是不鞠躬,她就跟孩子说:“每一个平凡的人到国家领导人,对社会都有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你年纪这么小,都是父母照顾,还有很多人为服务,比如这个保安叔叔,所以你应该主动感谢叔叔,跟叔叔问好。”母亲当捉这个保安人员的面教育这个孩子。当孩子把这些道理都能听进去,能跟这些长辈鞠躬,相信所养成的一份恭敬,将使他一生受用不尽。

五、大人之间如何正确地行见面礼?
   晚辈见长辈,可以用鞠躬。大人跟大人之间,现在一般用什么方法?握手。握手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比方说,谁先伸手来比较符合礼仪?长辈跟晚辈谁先伸手?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不然我们鞠个躬就可以了。领导跟下属谁先伸手?领导先伸手。面对别人的领导,也是等他先伸手,我们再伸手。这个顺序不能搞颠倒,不然可能会有尴尬的情况出现。男生跟女生谁先伸手?女生。不然男生伸手,人家不跟你握,你也很尴尬。这是顺序问题。
  握手是还要注意态度问题。跟朋友握手,首先眼睛要看着对方。眼睛如果不看对方,对方会觉得我们没有诚意。除了眼睛之外,还要注意手劲,力气不要太大,不然会把人家捏得很痛;也不能太轻,象走过场一样,跟人家碰一下就算了,也没有诚意。还要注意握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不然对方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松手,尤其男生遇到女生的时候,这一点更要注意。当我们处处都注意到,别人跟我们握手就很欢喜。
   握手完后要相互介绍。这个介绍的顺序,刚好跟握手的顺序相反。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下属介绍给领导,把男生介绍给女生。其实礼仪就是随顺自然,《礼记、乐记》里提到“礼者,天地之序也”,礼即天地自然的顺序跟规律。在介绍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人家会递名片给你,这个递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怎么递名片?你不要把名片夹出来,你一张,他一张,这样不够尊重别人,也不尊重自己。名片是代表你,你怎么可以发得这么随便!所以,名片拿出来,要双手递给别人。递的时候应该让朋友可以看的一面朝向他,假如你递反了,人家还要转过来看。这些细节也流露出你处处替人着想。
   接过名片,一定要先看一下。他假如是总经理,或者是科长,我们就以这些来称呼他,他也会很欢喜。你若拿过来也不看清楚他姓什么,等坐下来要交谈了,再拿出来看,就怪尴尬的。接了名片应该放在哪里?很多人就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对方一看,你对他的名片不尊重给他的印象就不好。当我们处处有礼,就留给人很好的印象,就跟人家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
    以上主要讲的是跟外人之间的见面礼仪,跟自己的父母呢?很多大学生回到家里,比平常在学校更忙,忙着干嘛?找一大堆同学。爸爸妈妈好不容易等着你回来,可能有很多话想跟你讲,你却忽略了父母的感受。应该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后,把行礼都放下,赶快过来跟父母说话。因为父母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心,对你的情况不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个时候你就坐下来,陪妈妈看看书也好,陪妈妈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说:“我妈妈没有什么话跟我说。”那是因为你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还没有沉淀到要讲出来。当你很有心,静静地陪父母,陪老人家坐一下,父母确实没有话,我们再离开。

六、当我们在车上、路上遇到长辈或是送客时,该用什么礼仪对尊长?
  “骑下马,乘下车”。当我们坐在马上遇到长辈,就应该赶快下马,因为你在马上喊一声:“爷爷,你好!”很不恭敬。或者是坐在车上,也应该下车行李。推而广之,可能你刚好在忙,比方说你在玩电脑,长辈来了,应该先停下来问好。处处不要忘失了这份恭敬之心。
   假如说你坐在车子里面,车子正在高速行驶,突然发现叔叔在开车,这时候怎么办?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在那里喊:“叔叔!”这就会有危险。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死了。“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送宾的礼仪。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在讲解这一条的时候,蔡老师会让学生模拟,一个人当主人,一个人当客人,走到门口,主人说再见,然后马上把门“咣”关起来,其他的同学一阵笑声。蔡老师就问那个客人:“假如人家这么送你,你有什么感觉?”他说:“好象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了。”除了实际操作以外,还会讨论。“诸位同学,你觉得怎么样送客人比较适当?”很多孩子就开始想了,有的说,“有的说把他送到电梯口,坐电梯下去,我们再回来”。这样客人的心中是什么感受?很温馨。假如没有电梯,我们就把他送到楼梯口再回去。
   古代的人在送长辈、师长的时候,确实都是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老师已经转弯了,见不到老师的身影了,人才离开。目送师长离开,脑海里浮现的是,我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则会智慧不开,烦恼不断!就是因为有师长点点滴滴的教诲,我的人生才能有这么多的成长。内心存的是一颗赶恩的心和对这一份师生之缘的珍惜。古代人与人相处非常有情义,正是有这一份情义,才写得出很多非常感人的诗词。
    这一节复讲后学先讲到这里,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学长!祈请老师、学长多多批评、指正!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