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27集课程复讲

孙玉波学长

  
   “借人物,及时换,后有急,借不难”。明朝的郑濂又一次跟人家借书。当时人家就说十天就要还。时间是满紧张的。可是在第十天时天下起了大雪。书的主人就想郑濂一定不会还书了。可是郑濂还是顶着大雪把书送了回来。他的守信行为让书的主人很感动。从此他家里的书,郑濂就可以随便看。古代的“信”和现代的信不一样。古代的信是人格。是不需要立字据的。其实在五六十年前,中国的社会还有这样的品德。西方的心事白纸黑字。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先要怀疑你会不会违约,你要证明给他看你是不是有信用。所以东西方对信有不同的态度。可是我们现在对待信的问题,是偏向东方还是偏向西方?是偏向西方了。下一单元我们就讲到信。人无信不立。信用对一个人相当重要。看信这个字就会知道人的言语要守信。信还有另外一个延伸意,就是道义,恩义和情义。也就是义务。
    我们现在要扭转整个社会的风气,抱怨没用啊。要抓住根本,要从我们的心去转变。我们的心变善了,渐渐去影响其他的人都转变了,整个社会就转变了,灾难也能化解了
    宋代有个读书人叫黄庭坚,他的文学和书法都非常好。当时他已经官至太史。是相当高的官,但是他依然每一天坚持亲自为母亲洗尿桶。不是家里没有仆人,他只是坚持他作为儿子应该为母亲做的本分。所以可以看出黄庭坚连尿桶都为母亲洗了,其他的事必然会一样的尽心尽力。他虽然当了大官,有身份有名望,但是他那一份至诚的孝心也没有被名闻利养所污染。我们再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当一个人挣了大钱当了大官,他的那一份孝心有没有变?往往都会拿钱来尽孝了。而那份心已变质了,没了那份恭敬心。所以父子之间要有那份信义。孝敬父母是义务啊。
而古代师生的关系如同父子关系。也要讲信义。古时候父母去世儿女要守丧三年,那老师去世也一样,也要心丧三年。当孔老夫子去世后,他的学生都纷纷在坟前建起房子,为老师守孝三年。而其中有个学生叫子贡,因为老师去世时正身在他国做生意。很遗憾在老师的最后时刻没有陪在身边。所以他在守丧三年后,又加了三年。为夫子守孝六年。可见他作为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感恩和信义。
    五伦当中还有第二伦君臣有义。为君者所谓君无戏言,讲话一定要算话。臣子对君王讲的话也要尽心尽力的做到。我们看看古代尧帝地怎么对待他的臣民。有一天尧帝在街上行走。看到两个百姓被抓了起来。他很担心赶紧走上前问原因。百姓就说因为久旱无雨,家里的粮食都吃光了,所以为了养家就偷了人家的粮食。尧帝知道了原因,就让把他们两个放了把我抓起来。衙役听了很害怕,怎么敢把君王抓起来。尧帝就说了“第一,因为我的德行不好才导致久旱无雨;第二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所以他们才会犯法。所以该抓起来接受惩罚的是我”。当尧帝讲完这一句话,天空就升起了乌云,雨很快就下了起来,土地的旱情解除了。所以我们不要小看我们这一颗真诚之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为什么这些古圣贤王能够名垂青史,可以垂范后世,都是因为他们那颗对人民的道义。我们在对待君臣关系,也要时时想着我的本分,要时时想着我们应尽的道义,应尽的恩义情义。这样做我们就会让人家认为我们非常厚道,让人家肯定很安慰。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