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讲解行相应修养才能提升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道理太多了,好像很容易拿著一把尺,不知不觉的去衡量别人的错。衡量别人多了,看自己的功夫就愈来愈使不上力。工于论人者,察己就疏了。所以心性的提升不是记很多经句,是在“解行相应”,心性就会提上去了。因为我们自己去力行的时候才知道,要做到一句经句其实并不容易,人就不会苛刻要求别人了。第一,自己在做领导的时候,还是理讲得多,就要求别人,“好为人师”的习性很容易上来。第二,就是遇到境界的时候,还是没有从下属的问题当中,体察到自身的不足,或者是团体的不足,这些现象都可以反映出我们领导者在带领他们的过程当中的不足。就好像孩子的问题,也在反映父母的教育情况;学生的情况,也在反映老师的教学,都是从这些现象当中才能洞察到问题。有一句话叫“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这一句话我们之前就有听过了。有贤德之人,团体里发现问题了,他首先是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妥才造成这个结果。愚人主要愚在哪?愚在遇到境界的时候提不起经教,还是随顺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就是“都是别人错,自己对”。这句话,五、六年前我就听过了,但是反思这一、二个礼拜遇到的事情,自己还是先争理,自己还是没有争罪。而且我自己处在高的位子,假如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问题,那对组织的影响就会非常非常大。我现在发现我身边的人,他们所出现的问题都是我造成的。确实愈高位的人,要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自己好为人师,就看到长期带的讲师也好为人师。包含你在一些处事当中不够谨慎的地方,现在他们也都出现这些现象。

  所以带人,身为君亲师,没有侥幸的。《孝经﹒卿大夫章》讲到一国的重臣,他的修养从哪里做起?“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昨天有个同仁跟我讲到,他说,“我之前跟人家谈话,谈著谈著,人家不高兴了,就是我的错”,有没有道理?谈著谈著,人家不高兴了,就是我的错。人家一不高兴,你就不讲了吗?你讲著讲著,人家不高兴了,第一个,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心有没有起情绪?假如你没有起情绪,你讲的又是对他很重要的,他一下不高兴了,你就“谏不入,悦复谏”。可是你假如说,“我讲了人家不高兴,以后不要讲了”,这句话是不是经典?不是。你旁边的人假如很佩服你,说“对对对,人家不高兴就不要讲了”,那你不就误导他了吗?我们每一句话,理圆不圆融,有没有照经典在讲?不然,很容易几句就出去了,可是身边有很佩服你的人会学。真正要利益人,警觉性要很高,一言一行对照经典,甚至连起心动念都要对照经典,因为纵使没有讲出来,心念也有磁场,敏锐的人可以感觉到我们的心态。比方昨天下属讲你,给你提意见了,今天你进办公室,杀气腾腾,一点笑容都没有,有没有影响到身边的人?有。人家提醒,“领导,你今天心情不好”,“没有,我哪有心情不好?我很好”,甚至于就开始藉一些事情会借题发挥,就不好了。慎之又慎。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70912h.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77-0018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