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的循循善诱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了凡先生说,他童年父亲就去世了。老母亲命令他不要读书了,就学当医生。为什么?这个是学了以后可以养生,又可以去看病,可以济人。而且学得这一门技能,然后也颇有名气的话,这也是你父亲以前的愿望。后来,刚好袁了凡先生,他到了慈云寺,刚好遇到一个老人,胡须很长,相貌不凡,飘飘若仙,仙风道骨的样子。然后就跟他讲,你是当官的人,明年应该就要好好去读书,就能考上秀才,这一些公家的读书机会,你何不去读书?结果了凡先生跟他讲,讲说因为我爸爸想要我从医,讲了这些情况。结果这一位长辈就说,“吾姓孔,云南人也”,他是得到“邵子皇极正传”,算人的命,还有算一个国家的命,都算得很准。这个书在《四库全书》里面都有,邵雍先生他们都是精通《易经》,很会算。你们有没有去算过命?有没有?算得准不准?准,那你白修了。修身的人还被人家算得准,那叫白修一场。你修得好,他算不准的。好,大家好好修个几年,去算算。假如还都算得很准,那就要好好检讨;都算得不准,这几年还算有点提升。

  而且那个因缘还说要把邵子皇极数要传给他的,“数该传汝”。结果他把他引回家里,让他算,算他们家,算他。“试其数”,看他算得准不准?“纤悉皆验”,那个纤就是很细的事情都算得很准。“予遂起读书之念”,他实在算得太准了,就相信他说的。“礼郁海谷为师”,他就开始读书了。结果孔先生又帮他算,而且说他,“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结果明年赴考,三个地方考上的名次完全一样,那就更相信了。最后说,老先生,那你就把我这一生全算了。“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这个补廪就是公费生领的国家给他们的俸禄。“某年当贡”,当上贡生。“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大尹可能就是像秘书长,县长旁边的重要助手。“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就差不多了,该回家了。“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连他哪一天的哪一个时辰死都算得出来,有够厉害。“惜无子”,没有儿子。他赶紧都把它记下来,“予备录而谨识之。自后凡遇考较,其名数前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之后很多年所有的名次都如孔先生跟他算的,完全准。

  只有一件事有蹊跷了,“独算予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就是他吃到九十一石五斗的时候才转成贡生。可是吃到七十余石的时候,“屠宗师即批准补贡”,就是那负责人就要批他可以当贡生。“予窃疑之”,这个窃就是私底下觉得有怀疑。“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刚好那一段时间,屠宗师刚好有事,就来了一个新的官员,就把他驳回去了。“直至丁卯年始准贡”,到了丁卯年才补上贡生。然后计算一下,所吃的米刚刚好九十一石五斗。所以经过这些事以后他更没有怀疑了。“予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反正命都是注定了,没有什么好去求的了。所以“贡入燕都,终日静坐,不阅文字”,他去读国家办的学校,在北京读,那他觉得命都注定了,就每天静坐,也不看什么书了。后来又回到南京读书。因为明朝很特别,他本来定都南京,后来又移到北京,所以有两个地方都有国学。

  他转回南京,刚好有一天,“访云谷禅师于栖霞山”。从这个文章我们看很有意思,儒生、道家的、佛家的,这三家相处得非常自然,学问都互相切磋。结果他们“对坐一室,三昼夜不瞑目”,很厉害,三天都没睡觉,我一天没睡觉就不行了。“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想相缠耳”,人都是被妄想给绑住了。你坐了三天,没有见起一个妄念,为什么?云谷禅师很惊讶,他功夫这么好。“予曰”,我的命都被孔先生算准了,荣辱死生都有定数了,怎么想也没用,想它干什么。结果云谷禅师就笑了,我以为你是英雄豪杰,原来只是凡夫一个。这么一说他很好奇了,那您这话是什么意思?“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人没有能达到无私无我,都还是在天地五行的控制之下。“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得;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得”,极善的人他的命运就整个转变,极恶的人也是。所以你二十年来的命全部被算准,连一丝一毫都没有变,那不是凡夫,不然是什么?结果他就问,“然则数可逃乎?”这个命数真的逃得过吗?

  接下来这一段我们就可以看到,云谷禅师是真会教育人,确确实实,“可谓善喻矣”,他真的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们看,“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开始引导了。而且引导的时候,从对方熟悉的东西去引导他,不要讲一大堆他不懂的。“诗书所称,的为明训”,那读书人五经是必修科目,所以举出这些例子他很容易接受,道而弗牵。“我教典中说,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家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知道,以前的读书人儒道释的经都看。尤其读书人有几部书,纵使他不学佛,他都会看。《金刚经》、《六祖坛经》,这些很优美的文章他们都读。所以也知道佛家的一些重要的教诲。五戒其中就是不妄语,怎么会骗人?

  结果他当下也把他的疑惑提出来了,“予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那怎么求得了?云谷禅师跟他讲,孟子的话没有错,你把它理解错了。“汝不见六祖说”,你看那时候读书人都读《六祖坛经》,“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所有的福报不离开这一颗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的修养而已,“亦得功名富贵”,内外都求得了。“若不反躬内省”,不反省自己,只是向外去攀求,“则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还是求不了。要求得了,要如理如法,要反求诸己,要修这一颗心,命运才能变。

  刚刚这一段是“道而弗牵”,举一些他能了解的经句慢慢引导他,然后引导的过程他马上提出怀疑,又赶紧引导,让他明白。接著,“开而弗达”,启发他,让他思考,不把话给他讲透,让他自己悟。就问他,那孔先生算你终生怎么样?他马上把所有一生这些情况都告诉他。那云谷禅师知道了之后,这个问题就问得妙了。就问他,那你自己想想,这个“揣”就是自己想,你应该得到功名吗?你应该有儿子吗?这个就是设问,让他去思考,这个就是开而弗达。结果了凡先生也很受教,就赶紧思考、反省,他说不应该。一个人自己承认跟别人说一不一样?假如云谷禅师说,你本来就不应该有儿子,你本来就应该考不上,假如是这样的,他心里还有点不服气。为什么?那不是他自己悟到的,他可能还在那有牢骚。可是是完全引导他,让他自己思考出来的,他就完全明白了。

  结果他说不应该。科第中的人“类有福相”,结果我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自己又没有好好去行善。“兼不耐繁剧”,脾气又不好,度量又小,不能容人。时常还用才智去压人,傲慢,就常常妄谈很多事情,可能还批评这个、批评那个。就刚刚我们说的俞净意公,差不多都有这个问题。所以人书读多了,不力行,就常常会乱批评,就刻薄。“舌锋所及,触怒鬼神”,这个口就折福,这个都是他反省是薄福之相。然后又问他:你能生孩子吗?能有后代吗?他又分析了好多点自己的问题,好洁、善怒、多言耗气,喜欢晚上喝酒,彻夜长坐,这个都是他没有儿子的原因所在。“其余过恶,不能悉数”,他说还有很多,来不及说了。那这个都让我们反省,读了这么多圣贤书了,结果是落得个过恶很多,数都数不完,那这个就已经偏离了读书的目的,读书是希圣希贤,是改习气,那都变成知识而已。

  所以云谷禅师这个时候又藉由他的反省把道理告诉他,这个科第、福分都是修来的,他有千金的福报定是千金人物,能享百金福报的定是百金人物,会饿死的那也是饿死的人物。上天他只是去执行而已,他没有偏心的,都是人自己造作的命运。然后生子,有百世的德定有百世子孙保之。这个我们非常清楚的,孔子的后代第八十世了,甚至是,好像八十一可能都有了。有百世子孙保之,人家出的都是孝子贤孙。“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就是断子绝孙,“德至薄也”。都跟他分析完了,道理清楚了,接著给他具体的指导。你今天既然知道不对了,将以前所不好的这些习性跟过错,造成不能登科、不能生子的这些错误,“尽情改刷”,都要把它改掉。“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这些都是点出他的问题。

  接著鼓励他,这叫强而弗抑,“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大家有没有觉得我刚刚念这一句念得特别大声?大声就是重点。就是读这篇文章不是看故事,藉由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我们从今天开始,“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看每一篇重要的经文跟好文章的时候,都要当自己是当机者,就讲给我听的,这样句句都有受益。假如看的时候,那是袁了凡的事,不干我的事,那就很难受益了。都当作是为我讲的,那就受最大的利益。

  “此义理再生之身”,重生,不随本来的命运走了。因为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跟道义、跟道德相应。“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大家在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内心澎湃,很受鼓舞,有没有?你们都麻木了吗?我都觉得我念得愈念愈来劲,这个就可以感觉到,这些言语非常鼓舞袁了凡先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都是举这些鼓励他的道理,让他有十足的信心去改过。好,接下来的部分大家自己回去看。假如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可能我们今年《礼记.学记》都讲不完。就举这一段很重要的,云谷禅师确实是一个好老师,循循善诱,这个方法特别值得我们来效法。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424f.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26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