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上古的教学

陈越溪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尚书﹒舜典》记载了一段舜帝与契之间的对话。舜帝说:“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史记﹒五帝本纪》作“驯”),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这是说,在上古舜帝刚刚即位时,将一位出名的贤人“契”找来,对他说:“契呀,现在人民没有凝聚力,五伦关系不顺,请您来负责主管教育。要恭敬的教导人民五伦五常,而且务必要既往不咎,不失恕道。(依据孔颖达疏)”

  对“五品不逊”,《春秋左传正义》疏解释说:“一家之内……父不义,母不慈,兄不友,弟不共(恭),子不孝,是五品不逊顺也。”这就是失去五常的情况,在现代社会,就是家庭的代沟、夫妻的离异、团体的内耗、社会的纷争等情况。舜帝看到这些问题,没有马上提出改革政治体制,也没有仰赖完善法制,更没有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科技,而是找来一位能够管好教育的契,殷切的期待他把人民都教好。

  依据《春秋左氏传》载,契果然不辱使命,他“教父以义,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子以孝”。取得非常大的成果:“诸夏夷狄皆从其教,是为内平外成”。这是说,五教不仅国人(诸夏)接受了,周边的外国人(夷狄)也都接受了,国家实现了和睦相处,国际社会也因而各自成就了自身的发展(内平外成)。

  “内平”容易理解,即家庭、社会内部,实现了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上下无怨。所谓“外成”,恐怕今人不易理解。钱穆先生谈国史,言中华文明犹如一盏明灯,光所照耀,泽被四方(《国史大纲》)。上古中华文明的中心在今天的河南省地区,周边地区的人民,不断接受华夏十二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教导,而各自发展出灿烂的文化,以其近中原而与之光光互照,渐次形成中华民族。换言之,我们熟悉的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其本质既是传承了合乎自然、顺应道义的核心教化(即孝、敬),亦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传统兼收并蓄、共同融合的成果。正如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所言:“现有的文明事实上都是文化融合的产物。(《历史研究》、《在未来中生存》)”


  由此可见,所谓“外成”,是指文化核心以外的地区、人民,纵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以“五教”故,也令其自身的优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这样的情形,虽然没能留下上古的记载,但是,中国的兄弟之邦——日本、韩国和越南的历史,都可以做为旁证。显示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於每个时代、每个族群而言,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契的学问得自於母亲的教导。依据《列女传》,契的母亲简狄通达人情世故,而且懂得看天象,乐善好施。在契长大之后,母亲就教他顺达天理人情、知所先后。“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於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所以《列女传》在介绍这位圣母时,还特别记录了古君子对她的赞叹:“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可以想像,简狄本人也一定是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才能成就的。

  纵观国史,像简狄般的圣贤母亲还有很多,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女性教育方面,不仅是非常重视的,更是非常成功、有效的。由於历史原因,现代人谈到中国古代女性,常常误以为她们受到压迫,这是很严重的误解!

  所以,传统文化教育,总结起来就是一种让人与人实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的教育。这正是现代社会最为需要的教育。这个教育是一脉相承而来,远远不止五千年!这从古人言谈中就可以看到。国人谈宇宙人生之大道,常会追述上古而说“古人云”;上古谈道,亦不敢自专而说“先人有言”。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cyxls151128.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老师学习报告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