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学习专题报道
 
 

《弟子规》跟读

山西青年报

http://www.sxqnb.com.c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此是整篇《弟子规》的总序,规模宏大,起手不凡。字字句句,皆不可轻易放过。
    二十四字中,前六字为一节,后十六字为另一节。
    先看前六个字:“弟子规,圣人训。”说的是《弟子规》中的所有谆谆教导句句都有来处,都来自圣人的训导。这就告诉我们,这是一本直接通向圣贤的书,一定要认真学习,反复体味,并且不断运用于实践之中。“为鱼须在渊,为木须在岳。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我们都是圣人的弟子,如果能够认真学习和领悟《弟子规》中的道理,你的心胸会更加寥廓,你的志虑会更加忠纯,你的品行会更加坚毅,你的人生会更加圆满!
    后十六字是全书的总纲,出自儒家的核心经典《论语》中的《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这里,圣人教导我们说,我们日常的一切,应该以孝悌为本,修己以礼,待人以信,具有平等博爱的精神,亲仁向善。这样,你就是一个具有仁德的人了。如果还有余力,那么,就可以再积累学习一些才艺之学。需要特别点明的是,这里“行有余力”的“行”是践行道德的意思,你在践行道德的过程中还有余力,干什么?孔子说:“学文。”提高道德修养之后,还要提高文化修养。“文”,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文辞之学,还包括一切的学问技能。道德是质,文化是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我们山西曾经有过一座非常有影响书院———晋阳书院,大儒朱彝尊曾给书院撰联云:“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士尚论古人。”这与《弟子规》的总序何其相似!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几天前,曾经去太原市第一监狱讲课,那里将《弟子规》定为“太原一监第一规”。我问一名服刑人员:“《弟子规》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那名服刑人员脱口背出上面二十四字。我问:“为什么你对这几句印象这么深?”他说:“想想自己如果当初能够听父母的话,就不会犯下那么大的错误,又怎么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父母绝对都是一片好心,有时候虽然在语气和说话方式上有些不对,但是他们绝对是为了你好……而自己,却不懂……”说着,他哽咽了,垂下头,流泪。那一瞬间,我忽然对太原一监大力推广《弟子规》,在墙上设有《二十四孝》砖雕系列等措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敬意。
    中华传统文明的主干是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而在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中,孝是最核心的一种道德。在这个核心上,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其他的一系列道德观念。《孝经》说的很对:“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离开了孝,所有的道德观念都成了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道理就在这里。只要每个人都能对父母孝顺,并且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天下何愁不太平?因此可以说,孝道也是中华文明历遭各种磨难却仍然能绵延至今的一个核心维系力和强大动力。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地生养我们,对我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无时不望我们成长得更加健康,生活得更加幸福。他们对我们的教诲和批评,我们应当恭敬接受,并立即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父母者,人之本也。”如果对父母不孝不敬,就是“忘本”,就是丧失了根本,忤逆,不能称其为人。
    因此可以说,立身处世,从孝道做起;平安幸福,从孝道发源。读书经商做官过日子,从孝道入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孝道开始!
    我在给我的学生们讲授古文的时候,有两篇是必讲的。一篇是《陈情表》,另一篇是《鸣机夜课图记》,两篇文章中都有感人肺腑的孝道思想,在这里向大家推荐。相信所有人读了,都会深受感动。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百善孝当先”。于琐碎日常的对待双亲之道中,透露出的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无微不至地服侍与孝敬,这种态度是理所当然的。
    孔子说得很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对父母健康的关心与呵护,是子女尽孝的核心。因此晨省昏定,起居问安,都不容忽视。倘若要外出,则一定要向父母禀明自己要去何方,所办何事,何时归来,以免父母担忧。外出归来之后,则须立即去拜见父母,让父母放心。同时,生活起居应该有一定的规律,工作不要随意地换来换去,这样,总给父母以“不懂事”的感觉,让他们无法放心。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道理,很琐碎的事情。但是,有多少人能将这些平常琐碎贯彻到自己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呢?古话说的好:“纲常不离日常,百行本乎孝行。”正是在这些平平淡淡的践行与坚持中,一个有孝心的君子才能被真正培养出来,并且进一步滋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行与素质。
    2005年高考结束后,山西曾有一名感动了许多人的孝子考生,他叫焦俊杰,家住洪洞县。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男孩子,初中毕业时为了给母亲治病,自愿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学医三年,最终让母亲的多种疾病得以奇迹般地基本痊愈。然后,从没有上过高中的焦俊杰来到洪洞新英学校学习了一年时间,居然以高分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更让人惊异的是,即使在这一年期间,焦俊杰也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埋头苦学,而是隔三岔五地请假回家,为母亲配制中药,针灸按摩。
    一个只在高中学习了一年的孩子,竟然能在高考中取得惊人佳绩,这真的是一件让人震惊的事情。奥秘在哪里?我曾经近距离地接触过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孩子。结果发现,他的心理素质出奇地好,不仅冷静、细心,而且心地特别纯洁,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这就使他的记忆、理解、分析等能力相当超强。这种素质从哪里来?他的班主任一语道破天机:“这个孩子是个大孝子,大孝子的心里自然光明洁净,做起任何事情都是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现在,让我们再次默读上面二十四字:“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相信你会有更加震撼的感觉。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说的是对待书籍的态度,也是说良好行为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修养、素质。
各种书籍,平时摆放都应有相对固定的位置。每次读完,应放回原处。即使临时有急事,也要把书收拾好再离开。如果书籍出现了破损,则应尽快修补好。这样的习惯,不仅有利于书籍的保存和查阅,更是一个读书人养成有条不紊、平实严谨作风的必然修炼过程。
    在这方面,我们山西夏县的大历史学家司马光给我们作出了卓越的榜样。据史载,司马光藏书万余卷,“晨夕披阅,虽数十年,皆新如未手触者”,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他特别爱惜书,“至启卷,先视几案净洁,籍以茵褥,然后敢启”。这种终身读书,终身爱书的良好的习惯,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古往今来优秀的思想学问,都记载在那些不朽的经典作品之中。读圣贤书,就是面对圣贤,聆听圣贤的教诲,破除自己的疑难,怎可没有恭敬严肃之心?这种心态还可以推而广之。比如孔子的高徒子贡就曾这样评论孔夫子的求学态度:“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这里的“恭”,就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与谦恭。这样,才能迅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培养自己所需要的学问、德行。
    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读书人,总是不修边幅,而且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美”,真是怪异!“读书下酒醉扪虱,兴来抛书不自知”,听起来潇洒,实际上是一种颓废放荡,背后透出的是浅陋、无聊,自以为是;“书似青山常乱叠”,听起来很美,实际上就是一个“乱”字,背后透出的是懒惰、散漫,毫无计划。这种读书人,即使读书也是一种“游手好闲”式地读书,这也等于游手好闲!既辱没了书籍,也荒废了自己。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