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在学校
 
 

参加首届“校园文明礼仪教育论坛”汇报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56575/archives/2009/1213412.shtml

    这次我和李晶老师到北京参加以“弘扬中华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会议。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是;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中国教师杂志社学术交流中心。北京华育立人教育机构、北京诚敬和教育机构。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研究”为依托,以推广礼仪教育、《弟子规》教育为内容,探索交流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共听了十五场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

    会议的开始,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原处长,全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起草人孙学策处长做题为《〈弟子规〉与德育实效性的思考》,报告中指出目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道德无序”,孩子不尊敬父母、老师,不讲诚信,漠视一切,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非常严重。为此,国家制定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但是收效甚微。他认为1、我们道德需要重建,建立起新的秩序。这个重建首先是尊重中国的优良传统。2、人际交往中礼貌是一个大问题,在国际交往中,涉及到国家民族的尊严。他说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道德水准却是低层次的。显然它是缺少养成教育。而日常行为的养成,应在中小学时期就要培养。中小学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3、《弟子规》等一批经典的传统文化则可以成为规范学生行为的标准。比如:(出示《弟子规》原文解释他的分类含义)4、他还认为校园整洁是文明学校的第一标志,文明的礼仪行为是学校文明的第二标志。比如:有礼貌的仪表,礼貌的语言,礼貌的行为(在校园内不追逐、打闹、喧哗)5、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要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做到知行统一,一进校门,就让人觉得这个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是训练有素的。

    接下去资深律师、大方广文化公益网高级讲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研究生导师李毅多老师就做了《中国人的祖先如何教导后裔》的主题会议。在这次报告上,他强调“百善孝为先”,主张要开发孩子的德育,最根本的就是教育孩子行孝。《孝经》中说 “孝德治本,教之所由生”,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你要他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都只是一纸空谈。而在教育孩子行孝的过程中,家长、老师这些孩子的教育者应该抱有以下两种心态:1、身体力行,上行下效。2、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当你教育你的孩子或者是学生的时候,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要急于从孩子或者是外界的身上找原因,多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他举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在海南省某监狱,他和其他的志愿者通过《弟子规》对受刑人员进行了行孝教育,取得成功的案例。同时他认为孝敬父母要有智慧,要明白父母需要什么。在待人处事中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听到这里我们心里就犯嘀咕,我们的学生当中就是有一些德育上的学困生,我们的很多教育效果在他们回家后,很快就会被家庭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习气给抵消了,怎么说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

    第二天,福建的倪敏达校长就为我们上了一堂《学生是可以教得好的》的主题讲座。他介绍了自己学校通过读经典行孝道,教育的几个特殊学生。他是一个职专学校的校长,他们学校收集了很多问题学生,有堕胎两次的女孩子,有社会上小有名气的小混混,更有对父母冷言冷语,很小时候就离家出走的问题孩子。他提出了一个理论,那就是“长善救失”。也就是在孩子面前只展示好的一面,对有问题的孩子采取专门的单独教育。当然,他的学校是一个实验学校,所以他的一些做法我们普通学校实施起来是有一些难度的。但是,他的一些做法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他把德育教育结合《礼记·学记》分成七个原则1、培养学生的敬道之心,通过一些开学时期的仪式培养孩子的恭谨心,让他们先认为学校是一个不同于家里、社会上的地方,在这里要有一定的规范。他们学校的开学典礼时父母一起参加的,随后对全校学生进行十几天的行为规范教育,其中的教育涵盖外在的礼仪教育,内在的孝道教育,以《弟子规》为首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布置作业学生回去孝顺自己的父母,家校配合,力求在这短短十几天中,给孩子一个心灵上的震撼,随后才开始上课。倪老师认为教育一定要“胜于开始”。这也是他第二个原则“官其始”,原指使学生从懂得做宫的道理,开始教育一定要“胜于开始”。 有了敬道之心和良好的开始之后,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倪校长还注意了3、“孙(逊(xùn))其业” 原指让学生对学业恭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也就是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4、“收其威” 制定适当的惩罚措施,仪容举止有所收敛 5、“游其志” 让学生按自己志向从容学习。而教育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一定要遵守剩下的两个原则6、存其心:使其用心思索

    7、学不躐(liè)。学习有先后次序,即不要逾越不同年龄段学生应有的教育过程。 也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不要操之过急,多观察,少说话。不要逾越不同年龄段学生应有的教育过程。同时他也对家校配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求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做到知恩报恩、以身作则,同时还要夫妻配合,亲师配合。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讲完了大原则,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接下去贝新茝老师作为题为《完善中小学礼仪教材体系,促进中小学礼仪教育深入发展》的报告。作为中国首位文明礼仪特级教师,贝老师编写了人教版《小学生文明礼仪》课本。这套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文明礼仪的教育,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拿出教材)这套教材小学部分共分6册,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科学性、系统性强。2、针对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强。3、综合性、创新性强4、基础性、普教性强。这套教材结合了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心理发展状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与小学德育紧密结合。每课书由礼仪小使者、礼仪活动、礼仪链接、礼仪实践等栏目组成,以图画、歌谣、童话、故事为主要呈现形式,新颖活泼,寓教于乐。在介绍完这套教材后,贝老师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1、教学主题明确。上礼仪课的重点应该是礼仪。在教授的过程中,切不可跑题。2、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礼仪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特别是礼仪实践这一块内容,经常通过班队会、课本剧、外出活动、小制作等方式进行展示。因此,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和联系,也成为礼仪课的重要部分。礼仪教师应适时地做好与其他科老师之间沟通与交流。最后,贝老师还举了一些文明礼仪课的教学设计。(如需要可读教学设计)

    这次报告除了让我们对文明礼仪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外,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科研可以带老师走向科研的幸福之路”这句话的含义。贝老师是一个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特级教师。大量的实践让她总结了许多经验,因此,当她接到了编写人教版教材的任务后,她感到无比的兴奋。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了这套书的编写。但是在送稿的过程中,她却和教材编辑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不喧哗嬉闹》这是一篇让贝老师花尽心血的课文,但是因为与整册教材的编制体例不符,主编主张将这篇课文删除,但贝老师却认为这是一篇实效性、可操作性很强的课文,决不能删。双方争执不下,贝老师甚至临近失控的边缘。但后来,经过其他同仁的帮助,这篇课文的全部内容被分割为几块,补充到其他几篇课文里。这样改后,教材果然更加规范、全面。既保证了内容的准确,同时也遵循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事后,贝老师想起来,觉得受益匪浅,她将这一次教材的改动成为第一次“黄金分割”。过了不久,她的一位同事也遇到了与她当时一样的情况,这一次,贝老师主动地和这位同事一起坐下来,遵循科学的编排体例,将该删的课文分散到其他的课文里,重新整合,果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被贝老师称为第二次黄金分割。从抵触到接受再到身体力行的实施。教育科研使得贝老师从一名普通的礼仪教师成长为全国礼仪学科带头人,成为首位礼仪特级教师。这让她感到教育科研与个人专业成长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让我们这些听众看到了教育科研的魅力。

    感受了贝老师温文尔雅的礼仪教育之后,拥有20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靳雅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的音乐讲座。在本次讲座上,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十几首感人肺腑的善乐、雅乐。尤其是在每首音乐的间隙,靳老师更是配上了一位著名摄影师焦波拍摄的《我的父亲母亲》的作品。看着父母站在村口等待孩子归来的,看着他们送别孩子的目光,看着他们朴素的微笑,看着父亲独自一人在院中抽闷烟,看着母亲眯缝着眼对灯纳鞋,看着最后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坟头照片,哪一个子女能不为之动容。随着靳老师深情地讲解和动情的演唱,在场所有的参会者都不禁潸然泪下,父母恩,重如山,那是这辈子怎样报答也报得不完的。许多老师在下课的第一时间便拨打了远在异乡的父母的电话,将那句“爸爸妈妈您辛苦了”的话传达给自己深爱的双亲。靳老师的这堂课让我们重又在这样一个忙忙碌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适时放下一切杂念,把握当下,回报父母给予我们的浓浓的爱。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靳老师的演唱《跪羊图》

    随后,虞向阳、张允平、李毅多等多位教师分别从传统艺术、健康饮食、体育健身、动漫、寝室整理等多方面对如何教育学生进行了讲述,内容众多,我就不一一描述了。但其中的张允平老师的微笑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她为我们带来了《传统文化与健康饮食》的专题讲座。在整整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曾经工作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张允平老师一直保持着微笑,虽然她已经退休,但在那一直展露的亲切笑脸,却让她容光焕发,显得那样亲切和蔼。人说“微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不错的。微笑能让您看起来更加年轻,能让您看起来更有气质,更能拉进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张允平老师的微笑就同她的讲座一样,充满了智慧和力量,那是岁月和人生的历练所沉淀下来的淡然和平和。

    会议的最后吕 杰、闫国义、李红旗等老师就中小学幼儿院如何开展学礼仪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

    这里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是吕杰校长的题为《学校教育的根本责任与使命》的汇报材料。吕校长现在是吉林松花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吉林市孔子研究会理事。他学校所开展的《弟子规》教育实践及其显著效果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他认为作为学校就要本着“先育人再教书,教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原则,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在育人过程中,就要坚持“传道、授业、解惑”这几个原则。现在过于注重后两者,而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传道”给淡化甚至遗忘了。作为定着升学压力的中学校长,他原本也十分担心,推广传统文化的孝道教育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偿失。但在参加了礼仪培训后,他相信践行《弟子规》与提高学习成绩绝对是一回事。有了对父母的孝心,孩子自然不敢放松学习,放松自己德行上的要求,毕竟只有学好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的孝敬父母。想到此,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在自己的学校中实践《弟子规》的教育。

    在教育中他相信这样的德育教育,应该也必须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刚开始实行,有老师不理解校长的这种做法,但他却坚定的告诉老师们:“请你们不要怀疑我的决心。”在实施过程中,校长身先士卒,每一步都亲身参与。首先先从中层干部、党团员老师开始,要求老师们在一周之内背熟《弟子规》,随后便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也必须背诵《弟子规》,并组织考试检验,接着便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同样的活动。吕校长强调德育活动要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没有终点。一定要持之以恒,并落实在实践中。所以紧接着,便是组织教师践行《弟子规》中的要求,让老师用弟子规的思想、语言来教育孩子,这样上行下效,不仅为孩子做出了榜样,同时也解决了师德师风问题。将“口头德育”落实称为“实践德育”。到了教育的第三阶段,学校便组织家长进行学习。要求亲师配合,即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做一件善事。这里特别注明善事不是好事,比如给爸爸妈妈倒茶是善事而不是好事。在孩子做完善事后,家长要有定期的反馈信,因此,家长一定要能明白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所以先前组织家长学习就是非常重要的了。对家长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便是建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自己也要做到“上行下效”,教育各位家长也要为孩子做个榜样,孝敬自己的父母。最后,第四阶段的教育,便是让践行“弟子规”成为学校的管理。在课堂、活动中都开展《弟子规》教育,使这项教育不再仅仅是德育,而成为最后的“三礼”教育:“有礼貌,知礼节,懂礼仪”,把学生因领导幸福的人生路上来。

    会议的最后一段,每一位在会学习的老师都进行了心得体会的交流。大家出了交流了对会议内容的心得体会以外,更有许多老师对这次大会的其他方面进行了交流。1、吃剩饭。这次会议的餐桌上,我们看到有许多老师都帮着其他吃不完的老师吃剩饭。在这些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个人剩饭,在会议结束后,我们全体与会老师还集体向厨师和服务员们鞠躬表示感激,让感恩教育真正的进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2、谦和。这次的大会上,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教授我们只是的老师都是非常谦和有利的。我们在会议期间最经常作的事情就是鞠躬、微笑,像张允平老师一样用微笑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周围的环境和氛围,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每一个到会的人。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每一个鞠躬都变得那么自然。3、坚韧。教育的路上决不是一帆风顺,在这次会议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为了教育事业放弃所有的坚韧的人。有全国首位文明礼仪特级教师贝老师,有放弃高薪,投身教育的归国律师李毅多老师,有放弃公职,扎根德育实践基地,自费参加这类型会议的天津同仁,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自己的德育基地里兢兢业业的工作。他们的德育实践基地的所有活动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资金也是完全来自于好心企业和人士的资助,而他们自己则没有半点额外收入。4、许多企业的老总,他们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这次的论坛,他希望能将这些理念带回去,引领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不仅能促进自己企业的长远发展,还能激发员工回馈社会的责任心。这一个个不求回报,献身教育的事迹,深深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他们身上透射出的淡定与热诚,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所以虽然这次大会的安排非常紧凑,早中晚都安排了课程。虽然会议条件比较艰苦,但我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疲惫,反而觉得收获颇丰。

本网注: 感恩老师的分享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