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德本财末,悖入悖出

刘余莉教授主讲 

  
  说起因果教育,它并不是道教和佛教的独创,其实儒、释、道三家都有很深刻的、很精辟的因果教育内容。比如,在“四书”的《大学》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意思是说,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枝叶花果。一个人的德行有多深厚,你外在的财富、身分、地位、名声才有多繁茂。《大学》上还有一句话:“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也是在强调因果教育。你的财富是以不好的方式获得的,也一定会以不好的方式给败散掉,这是一定的规律。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讲扶贫,其实扶贫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扶贫、教育的扶贫。你要让贫贱的人知道他贫贱的原因在哪里。他可能就是很爱占别人的便宜,甚至偷盗别人的东西,这都是导致他自身贫贱的真正原因。我们观察到,越是爱占别人便宜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偷盗行为的人,他的家庭是越来越没落,财富是越来越少。相反,很多人出手很大方,总是拿着钱去帮助别人、救济别人,钱从这一边出去了,又从另一边回来了。所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我们明白了,贪污腐败的现象就会大大地减少。


  不好的败散财富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第一,是官府。比如我们的钱是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而来,最后东窗事发,自己锒铛入狱时家产就会被没收、被充公。第二,是水灾。第三,是火灾。这些自然灾害会把不义之财焚烧掉、剽夺走。第四,是盗贼。中国古人讲“盗亦有道”,盗贼也讲他的道义。他的道义之一就是专门劫富济贫,偷盗、敲诈、勒索为富不仁的人。他看你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己过得花天酒地、骄奢淫逸,别人上不了学、就不了医你都无动于衷,盗贼看了都过意不去,所以专门来偷盗你。还有一个是防不胜防,就是不肖子孙、败家子,也会把你的不义之财给败散掉。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人家给你钱你都不敢要了。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廉洁的人物。比如说,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司城官叫子罕,他负责一个国家的建筑工程,很多人就给他行贿。有一次,一个人送给他一块美玉,他拒不接受。这个人以为他怕美玉是假的才不愿意接受,就对他说:“您就放心地接受了吧!这个美玉是我们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为价值连城,才敢呈送给您的。”子罕说:“你以美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你的美玉,那我们两个人不是各失其宝了吗?不如你守住你的美玉,而我守住我的廉洁,我们各守其宝好了。”你看,古人熟读圣贤书,面对这些贿赂的时候能够提起警觉,提起正知正见。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60624.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群书治要十讲 刘余莉教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