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循义而治,循理而为

刘余莉教授主讲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仁”也是越来越少了,那么这些能够称霸的人是以什么来治天下的呢?就是以“义”来治天下的。


  在《新序》上记载着“臧孙行猛政”的故事。臧孙这个人施行很严苛的政治,受到子贡的批评,臧孙就把子贡召过来向他请教:“我没有奉公守法吗?”子贡回答说:“你是守法的。”他说:“我不廉洁吗?”子贡说:“你也很廉洁。”臧孙说:“我没有执政能力吗?不能够办事吗?”子贡说:“你也很能办事。”臧孙就说:“这三者我都唯恐自己做不到,那么既然这三者我都能做到,为什么你还批评我呢?”


  子贡说:“你虽然守法,但是好以法来损害人;你虽然很廉洁,但是因为廉洁而很骄慢;你虽然有执政能力,但是以此就欺凌属下。”
子贡接着说道,为政的人就像调琴瑟一样,如果大弦上得太紧,小弦就会崩断。所以,有尊位的人,他的德行不可以浅薄;官阶高的人,他的管理不可以琐碎;辖地广阔的人,他的制度不可以褊狭;管理很多人口的人,他的法律不能够严苛。这是自然的法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所以,“罚得则奸邪止矣,赏得则下欢悦矣”。

 

  如果你的刑罚得当,那么邪曲不正、作奸犯科的事就能够制止。如果你的奖赏得当,那么属下都应该欢心喜悦地拥护你。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子贡又说,你没有听说过子产是怎么治国的吗?子产治国的时候,用仁爱礼义来教导人们,役使人民从不违道,所以政事非常的宽松。对于奖赏的多少,难于确定时就宁可从重;对于惩罚的轻重,难于判定时则宁可从轻。因为实行了这样宽松的政治,子产治理郑国七年之后,社会风俗非常的和平,自然灾害都没有,国家也没有需要用刑处罚的人,监狱都空虚了。到子产过世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百姓听说了都痛哭流涕,非常地哀伤。百姓说:“子产已经死了,我们还怎么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我们把安定的生活寄托给谁呢?如果能够使子产重新活过来,用我们家任何人的生命去换取子产的生命,我都愿意。”子产活着的时候,被人们所爱戴。他死了的时候,人们都为他感到悲伤,做官的人在朝廷里哭泣,商人在市场上哭泣,农民在原野里哭泣,姑娘在她自己家的内室里哭泣,琴瑟声音也都听不到了,大夫的佩玦不戴了,妇人把她的簪子、耳饰也都摘下来了,人们在大街小巷痛哭流涕。这就是因为他行了仁恕之道的缘故。


  而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呢?听说你有病了,人民都非常地欢喜,互相祝贺,说:“臧孙子病了,最好他能够死去。”你的病刚刚有一些好转,人民都非常地恐惧,说:“臧孙子的病又痊愈了,我的命运太不幸了,为什么臧孙子没有死呢?”所以你看,你病了的时候,人们都非常欢喜,互相祝贺。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人们都以你为恐惧。你害人的心可见有多么深了!你这样办理政治,怎么还能够不遭受批评呢?臧孙子还是挺明白道理的,“义者循理”,他听到子贡这种劝谏很符合道理,就主动地把位置给让出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你赏罚分明,也很廉洁,但是对人民过于苛刻,人民也不会感恩戴德,而且还会怨声载道。所以,子贡说了这样一句话:“盖德厚者报美,怨大者祸深。”德行深厚的人,回报给他的也很丰美;与人结怨太深的人,自己也有灾祸。所以说,最大的德行莫过于“仁”,最大的祸害莫过于刻薄、苛刻。

 

  这就告诉我们,为政要宽和,要仁恕,而不能够过于苛刻。春秋战国的时候,以“义”来治理国家,能够循理而治。《晏子》上记载着,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大雪下了三天都没有见晴。齐景公披着“狐白之裘”,就是穿着一种白色的裘衣,坐在堂上。晏子来进谏,站了一会儿,齐景公就说:“真奇怪,雪下三天了也不觉得寒冷。”晏子听了之后说:“天气真的不寒冷吗?”被晏子这么一问,齐景公就有点不好意思了。晏子说道:“我听说古代的贤君,自己吃饱时便想到还有百姓在挨饿,自己穿暖时便想到还有百姓在受冻,自己很安逸时便想到百姓的劳苦。可惜您现在却感觉不到啊。”齐景公说:“善!寡人闻命矣。”齐景公很难得,他一听晏子说得对,马上就赞叹,说:“我懂得你的教诲了。于是下令取出府库中的皮衣,开仓放粮,救济那些挨饿受冻的百姓。这就告诉我们,到了战国的时候,这些君主之所以能够称霸天下,也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循义而治,治理天下能够循理而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这些君主、官员还不失仁义之心,做出了很多让人感慨的事情。比如说,季文子在鲁国做宰相的时候,他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有一个仲孙大夫就向他进谏说:“您是鲁国的上卿,可是你们家的妾不穿丝绸,马也不喂粮食,人们都认为您这样做是吝啬,而且对我们国家也不光彩。”季文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是这样吗?我看到国人的父母还穿着粗布衣服、吃着蔬食,我因此不敢奢侈。而且我听说君子是以德行来使国家光彩,没有听说是以妾和马让国家光彩的。所谓的‘德',就是如果我有获得也让人家有获得,这样才可以推行开来。如果骄奢淫逸,每天沉迷于光彩的纹饰,不能够反躬自省,这样怎么能够守卫自己的国家?”仲孙大夫听了之后,很惭愧地退了下去。所以说,即使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很多“臣弒君”的现象,但是仍有许多国君和臣子能以义来治理国家,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百姓,事事循理而为。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60826.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群书治要十讲 刘余莉教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