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廉”意味着不贪

刘余莉教授主讲 

  
  “廉”,首先意味着不贪。一个人如果欲望过重,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就会去做一些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的事。《大学》上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要从格物开始。格物,是格除物欲的意思。在财色名利、各种诱惑面前,都能够把持住自己,如如不动,这样的人才能够格除物欲。但是,人的欲望一旦打开,自己都难以控制。虽然学了圣贤教诲,习气还是很重,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可能因为习惯的原因,仍会犯过失。颜回问孔老夫子什么是“仁”,孔老夫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如果你能够克服自己的欲望,回归到礼的要求,按着礼的规范、教诲来检点自己的行为,来要求自己,这样就能够达到仁了。而《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这些经典上所讲的,都是最基本的礼。


   所以,修身是真实的功夫。修身好不好,就在于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境界,例如面对财色名利时,有没有动心,有没有贪心。如果你有贪心,甚至还去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这说明我们的修身做得不好,说明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还处在幼儿园水准,还没有入门。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修学程度的浅深。


   一个人学得越多越谦虚,因为越和圣贤人比起来,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如果一个人学得越多就越傲慢,觉得别人都不如我,那么他为学的方向就错了。所以圣贤书不可一日不读,圣贤教诲不可一日不听。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时候,几乎人人都学习圣贤经典,每个人从小在私塾里学的都是四书五经,社会的风气都是崇善抑恶,讲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这样的环境下,三日不读书,还面目可憎。而现在我们周围的人,很少有人读圣贤书,很少有人按照圣贤书的教诲来要求自己,每个人告诉你的都是如何去享乐、如何追求奢华的生活。但我们这些人确实非常幸运,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五欲六尘的诱惑之中,我们还有机会学习圣贤经典,还经常有老师在身边提醒、指正我们。而如果遇不到圣贤经典,我们也会和一般的社会大众一样,醉生梦死,每天都是吃喝玩乐,享受不断,就像猪猡一样地生活。猪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它不思考人生的方向、人生的价值何在,更不会想到提升自己的灵性。因此,我们不应辜负这个难得的生命,应重视修身。修身应从格物做起,每天对照《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反省自身,看看自己哪些地方还没有做到,这才叫修身的功夫。古代人看官员能不能够任用,就看他是不是有贪心,也就是说看他够不够理智,在财色名利的诱惑面前,是否能保持清醒的态度。《后汉书》上记载着杨震不受“四知财”的故事。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途中,路过昌邑县,他过去举荐的秀才王密当时正任昌邑县令。当王密知道自己的恩人路过此地时,就趁着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呈给杨震。杨震拒不接受,并且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了解你,知道你有德学,把你举荐出来,可惜你却不了解我。”王密还以为杨震是怕这件事被人知道才不愿意接受的,所以他就说:“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接受吧。”结果杨震回答说:“这件事有天知、有神知、有你知、有我知,这是『四知财』,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他拒不接受这“四知财”。他这种廉洁的作风影响了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乃至于曾孙,他们都做到了三公的位置,非常的显达。他的后代子孙为了纪念祖先这种廉洁的作风,把他的一个房屋取名为“四知堂”,以此来提醒后代子孙,他们的祖先不收“四知财”。所以凡是杨家的子孙走过这个匾额的时候,都能够受到提醒,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6111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群书治要十讲 刘余莉教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