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观人八法:观德

刘余莉教授主讲 

  
  观德,就是观一个人的德行。


  观德有很多方法。《六韬》告诉我们,要从仁、义、忠、信、勇、谋六个方面,即“六守”,来观察一个人的德行。“富之而不犯者,仁也”。你让他富裕起来,但他能不触犯礼法,这是仁的表现。“贵之而不骄者,义也”。让他很尊贵,但他不骄慢,不自以为是,这是义的表现。“付之而不专者,忠也”。你授予他官职,他不独断专行,这是忠的表现。“使之而不隐者,信也”。让他去做某事,他对你没有隐瞒,这是信的表现。“危之而不恐者,勇也”。让他处于危难的境地,看看他有没有恐惧。如果他没有恐惧、泰然自若,说明这个人有勇气、很勇敢。“事之而不穷者,谋也”。让他处理一些事情,甚至是突发事件,看看他会不会困窘。他如果不困窘、不会计穷,说明他有谋略。这六个方面次序不能颠倒。仁、义、忠、信、勇、谋,这个“谋”是放在最后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仁义、忠信,但他很有谋略,这个人也不可用。


  《说苑》告诉我们,观一个人的德行,就看他是不是谦虚。如果一个人,有了功名,有了成就,有了事业、地位,但还很谦虚,能够自卑而尊人,这个人是有发展的人。《说苑》上说:“吾闻之曰: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一个人德行广大高尚,又对人守持恭敬,这样的人才能够荣显。“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拥有的土地广阔富饶,但是能够守持节俭,不奢侈浪费,这样的人才能够安宁。“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他身居高位,非常尊贵,但他对人谦恭有礼,这样的人才能受人尊敬。“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他的人口众多,军队势力强大,但他还能够小心谨慎,这样的人才能战无不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这个人很聪明、有智慧,但他还守持着愚拙的姿态,这样的人才能增益他的学问、道德。


  因为一旦一个人聪明、有智慧,但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那他就不会谦虚地向人学习、请教,他的人生也就不能再进步了。“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一个人博闻强记,记忆力非常好,见闻广博,但还守持着浅陋的态度,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加的广博。“此六守者,皆谦德也”。这六种德行都是谦德的表现。“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德不谦者,失天下,亡其身,桀纣是也,可不慎乎!”一个人贵
为天子,富有四海,但没有谦虚的德行,结果导致失去天下,丧失性命,这就是桀纣的所作所为,怎么能不谨慎?“故《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其中的“道”是什么呢?“谦之谓也。”《易经》上有个道理,大可以守护天下,中足以守护国家,小可以守护自身,这个“道”就是谦虚。中国人说:“谦卦六爻皆吉”。谦卦的卦像是“地山谦”。平时高山都是处于平地之上,但在谦卦中,高山宁愿居于平地之下。我们想象一下,一个人才华横溢,又有权有势,就像一座高山一样,但他非常的谦卑,自卑而尊人,不居功自傲。这样的人,即使很有成就、很有才华,也不会招人嫉妒、招人障碍。


  对“谦卦六爻皆吉”的道理,我自己也有深刻体会。我在人民大学读书时,功课非常好,非常的勤奋,几乎每年都拿一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意味着你一学年的科目、所有的考试全都是优秀。如果有一门不是优秀,包括英语不是优秀,就不能获得一等奖学金,就是二等奖学金了。因为自己成绩很好,就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去求别人,走在路上都是两眼朝天看。并且我还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主动和别人要联系方式,因为觉得我们好像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去求别人的,都是别人主动来找我们。因此,自己成绩虽然很好,但一到评“三好学生”时,大家要投票,就像现在流行的民主选举,结果一投票,自己就投不上。当时我还不知道原因,我以为是自己成绩太好,他们都嫉妒我,所以才不投我的票。因为没有学传统文化,不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处处都是找别人的原因,一遇到不如意,马上就去怨天尤人。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有一次听蔡老师讲课,他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指这个人对别人很恭敬,为人处事没有过失,对每个人都谦恭有礼,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都是他的兄弟姐妹。而我们现在走到哪里,我们就和哪里的人起对立、起矛盾,有不愉快。什么原因?因为我们没有谦恭有礼的态度,甚至还处处要求别人恭敬自己,自己遇到不如意,马上就怨天尤人。


  所以学和不学确实不一样,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我们体会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当然这个深刻又很简单,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别人的问题,都不是外在的原因,都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不如意,你马上反省自心,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刻薄、不够厚道、事事挑剔等,这些问题都反省后,你处处都能如意吉祥了。如果我们生活还有不如意,说明我们的德行还有缺损,还有不足之处。这些不如意,不要
去怨天尤人,而要自我反省,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德行。


  古语说:“观德于忍,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能不能忍。“忍”字意味深长,它的内容也很全面。要忍什么呢?比如说,利益现前的时候,你能够忍住不去贪,见利思义,如果不符合道义,你能够忍住不去获取,这就是有德行的表现。当看到美色现前,你能忍住不去贪爱,不去放纵自己的行为,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有人毁谤你,对你不理解,批评你,怨恨你,你能忍住不去和他分辩,不去打击报复他,不和他一样去搞对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所以古人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就看你在难忍处能不能忍。贫穷时,你能够忍住贫寒的生活,奋发图强,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天下。到事事如意时,处处受人恭维时,你能忍住不起欢喜心,不去贪恋,这也是一个人德行的表现。所以顺境淘汰人和逆境淘汰人,都非常的严厉,并不是说你事事如意时,就没什么可提升的了。顺境可以消磨人的意志,让人放纵自己的情欲,寻欢作乐,享受人生。如果你能够面对这些享乐,不去贪恋,这也是有德行的表现。所以孔老夫子的弟子颜回向老师请教什么是“仁”时,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除自己的欲望、私利,最后返回到礼的规范,依礼去做,这才是有德行,这才是仁心的表现。因此,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看他在难忍时能不能忍。


  “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气,以后有没有发展,就看他是不是心量很大、心胸宽广,中国人说“量大福大”。《了凡四训》上讲,袁了凡先生年轻时仕途不顺利,他后来反省到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容人,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做了很多对不起自己的事,不能宽容别人、宽恕别人,这是量不够大。总之,我们古人有很多观察人的方法,观察一个人的德行,最重要的是综合去考虑。


  《晏子》上讲,齐景公向晏子请教求贤之道,晏子说:“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这个人通达时、得志时,看看他举荐的是什么人,是贤德之人,还是结党营私的人,还是自己的亲属。穷困潦倒时,就看看他不去做的事,人穷志不短,虽然一个人很穷困,但是不符合道义的事也不应该去获取。“富则视其所分”,他富裕时,就看他是不是会与人分享,惠施财富。孔老夫子也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的才华,但他又骄傲,又吝啬,那其余的方面都不值一提。一个人富裕了,不仅不吝啬,而且还能惠施财富,这个人才有可取之处。

 

  “贫则视其所不取”,这个人很贫困,但是他不苟取,也要看这个是不是符合道义。像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他就到一个寺院去读书,在寺院中偶然发现了一坛金子。那时,他的生活非常俭朴、非常贫穷,但他得到这个金子后,知道这金子不属于自己,他又把它埋回到树底下。后来,他考中科举,做了宰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命里该有的,你丢都丢不掉。范仲淹当了宰相后,这个寺院的方丈就向他来化缘,想重修寺院。因为他以前在这个寺院读过书,现在又当了宰相,所以这个方丈就向他来化缘。范仲淹说,其实你们寺院里就有这样的财宝,就告诉他这个金子埋在树底下。他们一找,果然找到了。因此说,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他还能够不苟取,不苟得,这样的人才是可取之人。


  “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你看这个人是不是贤德的人,有三个等级。最贤德的人难以进朝为官,就像诸葛亮,你要请他出来辅佐刘备,刘备要三顾茅庐,很恭敬地去请他,他才出来辅佐。因为贤德之人,没有自己的私利,他出来工作不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为的是把自己的所学所能来贡献天下,能够辅佐君主,使社会和谐、人心安定。如果君主不贤明,认识不到他的贤德,他出来对君主也没有帮助,他还是难于被举荐,难于进朝为官。纵使被举荐,他也容易退下来。次一等的人“易进而易退也”。他容易进朝为官,也容易从这个位置上退下来。最下等的人“易进而难退也”。他很容易去进朝为官,但从这个位子上退下来就难了,他要给你提很多条件,这样的人私心很重。因此,我们古人有个识人的简单方法,他任用那个推让最多的人,即那个推辞次数最多的
人。因为这样的人,他不争名好利,没有私心。他看到君主、领导对他有诚心,他才出来帮助他,为了让这个团体获益,让百姓获利。


  通过这几点来任用人,这是观德。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61223.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群书治要十讲 刘余莉教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