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如果为人子者看重钱财,薄待父母,这就不符合为人子之道,也就是不能够称为人子。凡人都有父母,假如因资财而薄待父母者,那简直就不是人。一个人为什么会“重赀财,薄父母”?这是因为他把本末给倒置了,分不清哪个是本,哪个是枝末。古人说得好,“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这个本如树木有根,源是指河流都有源头。一棵树木只有根本,才能够茁壮、繁茂;一条河流只要有不息的源流、源头,则能够源远流长。父母是做儿女的根本和源头,所以世间没有一桩事物能够比父母更重要的。《大学》里面,四书《大学》说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给我们明确的指出来,道德是人的根本,而资财只是枝末而已。那么道德里面什么是根本?孝道是根本。你看孔老夫子在《孝经·开宗明义》就说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世间人因为从小没有接受道德教育,又受到社会的名利思想污染,所以往往就做出重资财、薄父母的行为。如果自己财富满足,有富贵了,往往把父母就忘掉了。假如自己财富不足,很贫乏,就想著要向父母要钱,占父母的便宜,父母如果不给,心里就生起怨恨的情绪来。如果父母亲年迈,不能够自给自足,要我们去负担,那我们又往往会生起厌恶的心理。如果是兄弟为了争遗产对簿公堂,或者是年迈的父母尚在,特别是孤寡的老人,兄弟之间又互相推诿,不肯抚养,这都是败德到极处,不知道我这个身是谁给的身。假如没有父母,身从何来?我的这个财产到底是谁的财产?你认为是我的财产,那试问问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你又能带走什么财产?什么都带不去。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带一分一毫来,哪里能说这个世间的财产是我本来就有的?本来是赤条条的,来去无牵挂的。自己在襁褓做婴儿的时候,父母乳哺养育,我当时哪里有什么财产?可是我能够长大成人,那都是父母无尽的心血投入才换来的。为什么反倒今天我已经长成人,有了一点财产,有几个破铜钱,就把父母给看轻了?为了几个破铜钱,要跟父母斤斤计较起来,这岂是为人子的道理!

  我们看到三年前,二00六年,新闻媒体上报导了孝子刘霆的事迹,在“广州日报”二00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对这个事迹有详细的报导。刘霆的母亲患了尿毒症,重病在家,父亲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把他们母子抛弃了。刘霆刚刚在二00五年的时候高考结束,家里经济很贫乏,剩下一千六百八十块钱,是母亲要给孩子上学的,刘霆考上了浙江林学院,可是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同时又得知他的母亲重病的消息,于是他下决心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要把钱全都用来给母亲治病,而且自己要亲自照顾母亲。可是妈妈不同意,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最后没法子,十九岁的刘霆就决定背著妈妈上大学。到学校报到之后,他领取了助学贷款,没有住到学校宿舍,而是找了附近一个非常便宜的在四楼的一个出租房,月租一百五十元,刘霆母子就这样住进去了。一个小小的房子里头,摆著一张一米二的小床,二、三双别人给的旧鞋子,一只铁锅,一个电饭锅,四个碗,一床被子,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当。每天刘霆就背著他的妈妈上下楼,下楼晒太阳,回家给母亲煮饭,伺候母亲,还给母亲打针,同时也每天完成学校的功课,往往都是伺候母亲到深夜才有时间来做自己的作业。晚上睡觉,两个人就挤在一张一米二的小床上。刘霆半夜醒来的时候,他自己是睡到床边上,尽量的留空间给他母亲,可是他发现他跟他母亲中间竟然有很大一块空间腾出来,原来他的妈妈也是担心他睡不舒服,尽量的把床位留出来,这是母子情深!

  刘霆这种对母亲尽心侍奉的事迹后来经过媒体报导之后,立即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很多热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一共捐出了二十五万元给这一对患难中的母子来治病,他母亲是双肾萎缩,需要换肾。刘霆收到这些捐款以后,很高兴,失口就说出来,说我要换肾给妈妈。他妈妈听了吓坏了,无论如何不肯去做手术。后来医院又及时找到别的肾源,所以跟刘霆一起反覆的说服、解释,他母亲最后才同意接受手术。手术也算是很成功,他母亲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大概这真是孝心感动了上苍。那些热心的捐款用不完,刘霆他又把剩下的五万块钱重新捐献出来,在学校里设立了一个孝心基金,希望这笔钱也能够帮助像他那样子困难的学生。我们看到一位十九岁的年轻人,在选择自己上大学和救母亲的这个决定当中,毅然舍弃自己的机会,而一心救度他的母亲,这种孝心感得热心人士捐钱。所以资财真的是从德行感应而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了这个根本,枝末它才有生机。所以他能够以孝心把他的母亲挽救回来,这给那些重资财、薄父母的人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诫吗?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大儒,叫周安士先生,他有一本《安士全书》,古德奉为是“善世第一奇书”,就是挽救世道人心最好的一部书。里面谈到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可以说是精彩绝伦。那里面记载著一个故事,是安士先生他的亲闻。讲的是湖州南浔镇有一个寡妇,带著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好赌,当然赌钱是十赌九输,欠了一身债,要怎么偿还?他就来找母亲,要母亲把她的衣物去典当来还债。母亲不肯,但是儿子苦苦的要求,甚至威逼。母亲最后没办法,只好同意,而且对他说,我这个衣服首先要穿到你姐姐家里,然后才能脱下来给你。可想而知他们家也是很贫乏的,多一件衣服都没有。于是这个儿子就陪著他母亲乘舟前往他的姐姐家,当然目的是监护,不要让他母亲跑掉,好能够把这个衣服拿过来,于是一路上监护他母亲乘船。快到岸上的时候,这母亲因为非常的珍惜她的衣服,就想到这衣服上了岸之后再说。结果他儿子就误以为他母亲会抵赖不交出衣服,所以就跟他母亲起了争执,两个人就争这衣服,结果他母亲就被这个儿子一把推到河里。

  然后不多久,这个儿子急急的赶回家中,跟他的妻子就说,你赶快给我准备一个大缸,这个时候天上就有雷声。这个儿子的妻子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勉强的给他准备了一口缸,这时候就听到那个雷声细细的,但是还没有真正的震响,这是天上那种像闷雷的声音。妻子一转身,没见他的先生,突然发现那个缸里头溢出些血水出来,她就觉得很奇怪,把这缸打开来一看,她惊奇的发现,他的先生坐在缸里头,已经没有头了,鲜血淋漓。吓得赶紧去叫邻里这些邻居来看,结果邻居反倒说是不是你这个太太谋害了你的先生?结果告到官府,告官府也是要乘船,结果船到了快到他母亲要下船的那个地方,忽然船就不动了,好像有一个东西在船底下挡住,于是捞起来一看,原来是一具女尸。这个女尸是这个不孝子的母亲,他把他母亲推到河里淹死了,而且竟然发现他母亲手里紧紧的抓著她儿子的人头。大家这才知道,原来这不孝子是上天惩罚的,不是他的太太谋害的。所以害母亲的人真的是豺狼虎豹都不如,动物里头还不至于杀害自己父母。这个祸根当然就是重资财、薄父母,这个心就钻在钱眼里头,完全失去了孝心、失去了道义。当然赌博是一个很不好的增上缘,一个人好赌,贪心非常重,贪心重的人,什么道义、恩义、情义都忘在脑后,所以人怎么能够去赌博?对于赌博这些场所国家政府应该取缔,它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多提倡孝道教育,才不至于有像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

  这个虽然是安士先生清朝时代所亲闻的故事,其实现在这些故事不也时有所闻吗?我在二00七年在香港讲学讲了一年,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是香港一个逆子,因为也是赌博,向他母亲去借钱,他母亲不肯,他到他母亲家里威胁,自己攀到高楼的窗户上,因为香港人都住在高楼上,寸土寸金,所以民房都是很高的,几十层的楼房。他就在这个窗口上,身子探出去,要挟他母亲说,你要是不借给我钱,我就死给你看。结果真的他一失手,就整个人翻到窗外,当然结果他是四分五裂了。本来他不是想跳楼的,而是因为要要挟他母亲,就失足坠楼。这是什么?罪有应得。古人讲的,父子有亲,父母跟儿女的亲爱,这是人的天性,怎么能够用这种天性的爱来做为交易的筹码,来做为威逼利诱的手段?那真的是天惩罚之。所以重资财、薄父母,不仅是人间道德、礼法不容,天道、阴间律法也不恕!

  刚才是从事上讲,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从心上讲,这是教导我们对父母应该尽我的纯孝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父母恩德无量无边,就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这种恩德,已经是我们一生报答不尽,怎么能够对父母有些许轻慢之心?

  唐朝时候有一位孝子叫崔沔,他生性仁孝,对母亲尽心供养。他母亲双目失明,这个孝子为他母亲到处求医找药,要为他母亲医治,可是倾家荡产,全部用来做医药费,都没有办法挽回他母亲的双目。他只好尽心竭力的来奉养他母亲,常常侍奉在床前彻夜衣不解带。三十年来,每逢遇到美景良辰,一定扶持著他的母亲在这种美景欢乐的场合当中享受,让她老人家忘却了失明的痛苦。常常召集自己的兄弟、朋友、子侄,在母亲膝下大家一起欢乐嬉笑,于是母亲也就不觉得痛苦。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悲痛至极,整个身体都瘦消下去,哭得吐血,发愿终身吃素。《弟子规》上讲,“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一个孝子父母过世一定是悲痛至极,三年之内都是常悲咽,悲泣痛哭。居处变,是一切享受都放下,夫妻要分房;酒肉都不能够去享用,吃素。我妈妈带著我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吃素,就是为了我的姥姥,当时她去世,我们纪念她,一直吃到现在十五年了。崔沔是终身吃素。后来做官,自己的这些俸禄都分给兄弟姐妹、子侄、外甥这一辈。爱护兄弟姐妹如同爱护自己的母亲一样,爱护他们的子女还甚于自己的子女,因为他说,如果母亲在世,也是常念著他们,现在我对他们爱护、关怀,就是让母亲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后来崔沔福分很大,官拜中书侍郎,侍郎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很高的级别,属于高干了。他的儿子叫佑甫,后来做到了宰相,成为唐朝一代贤相。

  所以我们看到崔沔真能做到孝养母之身、母之心、母之志。《孝经》上讲的孝道三个层次,“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事亲是能够尽心奉养父母;事君是能够为国做出贡献,为人民服务;立身是讲的立身行道,扬名后世,成圣成贤,这是大孝,叫孝之终也,终极。崔沔事亲、事君、立身都做到了,正所谓“生尽其欢,死养其志”。现在世间有一类人身居富贵,可是看待同胞兄弟形同路人,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如同外客,像很淡的客人一样,看到崔沔的这个故事,怎能不汗颜?这是讲到孝道,“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这一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41219.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养正遗规选讲—朱子治家格言》钟茂森博士主讲  57-009-0005 

发布日期:2014-12-19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