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教育学生、孩子要有很大的耐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仁德的表现第二个是“耐性”,就像我们这个教育的“教”字,左边两个叉,下边一个小孩;右边一个手拿著树枝。左边是身教,以身作则,父母、老师画第一个叉,孩子潜移默化效法学习,画第二个叉,上行下效,身教;右边手拿著树枝,不厌其烦,耳提面命,耐性。坦白讲,没有耐性也谈不上真心,真的东西不会改,会变的就是假的。所以有没有真心不是嘴巴讲的,得看我们有没有至死不渝、不改变对人的这一份爱。大家都听过“爱的真谛”这首歌?这首歌最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为什么?最后一句拉得很长,叫“爱是永不止息”,“永不止息”要拉长一点,就代表长长久久才是真爱,不然叫虚情假意。早上结婚了,下午就离婚了,那叫爱欲,那不是真爱。

  从哪里看到夫子的耐性?夫子在《论语》里展现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礼记・学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法,叫“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叫“和易以思”的教学法。引导他,不要让他感觉好像你硬拉著他的鼻子往前走,让他感觉到引人入胜,他自自然然被吸引,而不是硬拉著他。“道而弗牵则和”,他接受得非常欢喜、和谐,“道而弗牵则和”。“强”是鼓励,鼓励他,“强而弗抑”,“抑”是什么?否定他、压制他,就不好了。应该不断的鼓舞他的信心、善心,“强而弗抑”,他受到鼓舞愈学愈积极。“强而弗抑则易”,他学得很容易,不会痛苦,不会勉强。“开而弗达则思”,这个“开”是启发他,但是这个“达”就是不一下子把所有的道理全部讲完,把他的悟门给堵住了,这个就有点变填鸭了。你用启发的教学法,有些话点到为止,让他很自然的去思考、去领悟,不要一直压。一直压他就会觉得,“又来了,又要罗嗦了,又要唱歌了。”“和易以思”的教学法,开而弗达,他就会去思考、思惟。

  大家听完《礼记・学记》教学法,真正要教育好一个学生要很大的耐性。这个教学法,我们读到《了凡四训》的时候,尤其是袁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这一段,我们就想起师长老人家说的,以前出家人儒释道都通,是很有学问的好老师,所以才有一句成语叫“无事不登三宝殿”。社会大众一有解不开的问题,问谁?到三宝殿去问法师们,他们都是很有学问,还要通过国家考试才能拿到度牒,那个度牒的程度差不多是进士的程度。而且他们的心地清净,这些世俗的欲望他们能放得下,清净心生智慧。所以感觉到云谷禅师是非常好的老师,他在跟了凡先生短短的互动当中,这个“和易以思”的教学法表演得淋漓尽致。

  比方说引导他,都用什么引导?他最熟悉的句子,叫共通语言。比方说您今天去跟一个亲戚朋友聊传统文化,他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你就“子曰,子曰”,一句接一句,他一个头两个大。比方说你这个朋友,他是种田的,那你就跟他讲,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他说对对对对。你就用他听得懂的去跟他引导,他就很能产生共鸣,所以这个“道而弗牵”很重要。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208C.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83-0012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