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个“兴”是指喜爱。“不兴其艺”,这个“艺”可以指刚刚的学“操缦”、学“博依”、学“杂服”,而且学这个东西都很丰富,他也不会很单调,他是喜爱学这一些东西,他就会很乐在其中,“乐学”。而且我们老祖宗很强调“寓教於乐”,这些生活上的礼仪、一些规矩,都把教育含摄在里面。包含庆典,好像很热闹,但是所有庆典过程当中的这些仪式都含有教化人的意义。都是表感恩,天地日月对万物都有养育、都有照顾之恩。所以我们这个中华民族是最不忘本的,丰收了,祭五谷神;有水喝,祭河神,时时都把感恩的心提起来。
那在祭祀的时候很恭敬,我们参与祭祀的老师就说,在那个仪式过程当中,都是想著月神的恩德,一个杂念都没有。大家假如要修清净心,在祭祀当中,“我来祭祀一下”,自己去感受感受,这些仪式对人的教化是非常深刻的。我自己在庐江的时候,每一年的除夕都祭万姓祖先,每一次祭都感觉得到祖先来了。就像孔子在《中庸》里面讲的,“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诚则灵。只是我还没有功夫,知道说右边是大舜,左边是尧帝,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慈爱的老祖宗来了。所以,在参与这些教育活动的时候也会很欢喜,很有收获。
这个意思再延伸,这个“艺”字在儒家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在学习这些艺术的时候,那就是寓教於乐。我们看射箭,它是一门艺能,但是大家看,射箭要怎么才射得好?全神贯注!人在射箭当中把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养成,他以后读书、做事都有很好的态度。一个孩子专不专注就影响到他以后事业的成败。人心都定不下来,他以后一定没成就。大家有没有射过箭?没有,难怪我们的专注力都没养成,这些这么好的艺术没有承传。包含书法,写书法,你一分心,没法写了。写书法,它的间架结构你都要很敏锐,都要让它编排得很整齐。这个敏感度、心态形成,做事就有章法,不会乱。都是锻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心性。音乐,大家弹过古筝没有?弹古筝要整个融入那个音乐,心整个都静下来。大家有没有驾过马车?一个人会驾马车不容易。你驾一匹就已经快不行了,他要四匹一起驾。而且你要把它驾驭得很温驯,跑得很有默契,那你没有很高的修养做不到。哪一只不听话你就火冒三丈,“气死我了,气死我了”,那就翻车了。这个对心性都是很好的锻炼跟磨炼。
那学这六艺其实都满有乐趣的,从学这个六艺当中提升心性,叫“游於艺,依於仁”。请问大家,驾车是不是培养为人著想?是吧?那现在没马可以驾,有车可以开,同样的道理,你能不能在驾车的时候完全为车上的人著想。不要你一开车,所有的人在那里踩刹车,统统很紧张,那就不仁慈了。或者你开车踩刹车的时候很没技术,一下子一踩都很大力,然后坐在你上面的人就是这样,刚吃完饭的就吐了。真的,我们曾经遇过朋友那开车,说实在的,一个人踩刹车踩得很频繁,每一次踩都很急,不会缓一点,当事人也很紧张,就踩刹车会踩得让人家晃来晃去的,他自己本身也是不容易放松的人。所以真的,看一个人开车可以看他修养到哪里,柔不柔软,这可以看出一些端详。他踩的时候他可以顾及车上人的感受,他就不会踩得很急促,会比较缓和。而且人开车的时候要看远一点,不要只看眼前那个红绿灯,稍微看一下前二个、三个,心里有个准备,在应对的时候比较从容。所以这些艺能也是同时在调自己的心。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403e.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