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懂得善巧的劝谏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刚刚讲到这一段,李密跟太子建成,都没有很好的接纳魏徵的谏言,所以他们最后都败。唐太宗可贵,他起用魏徵做谏议大夫。劝皇帝,有一个专有的说法,叫批逆鳞。皇帝穿龙袍,所以是真龙天子。忠言又逆耳,讲这些皇帝的过失、政策哪里不妥当,当下皇帝一听都会有点不高兴,甚至会发脾气。伴君如伴虎,皇帝一发脾气,臣子会怎么样?有的定力不够,就开始发抖了。所以批逆鳞,要有胆识,要有智慧,你讲错还不行,论事情都要在道理上才行。有胆识,有智慧,还要有善巧,还要讲究方法。唐太宗属于几千年来少有的君王,他能这么样去接受臣子的劝谏,甚至于有时候臣子不谏,他还用话引大家劝谏,叫“求谏”。这在历代当中找不到几个这样的皇帝。假如不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皇帝的话,那劝谏有时候还要暗示的,点一下、点一下。点了,听懂了,那就算劝成功;点不通,算了。为什么?因为你直接点,他又没这个修养,可能脑袋就没了。

  所以有一次,魏徵向唐太宗说到,他说他要做良臣,他不要做忠臣。唐太宗很好奇,良臣跟忠臣有啥不一样?魏徵说,忠臣最后都死得比较惨,我不想死这么惨,我要做良臣。但是这也点出什么?杀忠臣的人都是谁?叫暴君。这个也提醒唐太宗,你别杀我,你杀我以后你就是什么?这个历史几千年之后都会说你是暴君。所以这些大臣,饱读诗书,熟悉历史,常常都会引一些事例,来提醒君王。这些当臣子的,学问真是渊博。我们之前《礼记.学记》讲到,一个人很善教,他是“其言也,约而达”,他讲话不罗嗦,很简短、简约,把事理讲得很清楚、通达,“约而达”。“微而臧”,很多很细微的地方,这个臧是善,他都能把这些细微的,非常重要的这些道理,在话当中把它流露出来;而且善用譬喻,“罕譬而喻”。所以不只当老师的人要这样,当臣子的人,劝谏君王,他也能守住这些原则。因为讲话太罗嗦,君王可能听了都睡著,或者听了觉得很烦,那就达不到效果。

  在春秋时代,那个时候的君王,见识没有这么深远,修养也没有这么好。这个时候的臣子,应该怎么样来劝?我们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到劝诫也是需要非常的善巧。我们翻到六十一页,我们看“景公有马”。齐景公,他是春秋时候齐国的国君。在《论语》当中有评语到,伯夷、叔齐,这两个贤人,饿死在首阳山。因为那个时候,周武王起兵伐商纣王,纣王是暴君,吊民伐罪。结果这个军队被伯夷、叔齐拦下来了,他们两个人就阻止周武王的军队,他觉得说不行,你们不可以以下犯上,还是很忠。这些士兵都有点气愤,但姜太公马上制止,这两个人是有道德的人,不可无礼。他们两个人,不愿意吃周朝的东西,很有气节,最后死在首阳山。后世也很佩服他们两个人的气节。所以春秋时候,人家想到他们两个还佩服、效法。可是“齐景公,有马千驷”,“驷”就是马车是四匹马拉的,叫驷。有一千辆马车,这个国家算强盛,可是他死后,没有什么让人民称道的。其实也是提到,齐景公当了国君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没有德行让后世来效法。而伯夷、叔齐他们是这么没有富贵的人,可是他们却能够留名青史。

  我们读完《论语》这段话,也是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这一生结束之后,留什么给后代的子孙效法学习。人可不能经营人生到死的那一天,消息传开来了,突然听到好多人家放鞭炮,死得好!那这一生就是造了太多孽,才会感来这样的结果。死的时候,要像范公一样,几百族人像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样痛哭流涕,连西夏的人民听到他的死讯,设灵堂来祭拜他。而且范公是活著的时候,就有一些受他恩泽的地方,立庙来祭祀他,他去世之后就更多了。所以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从《论语》这段对齐景公的评语,齐景公的德行不算很高,不像唐太宗这样,那劝谏要不要善巧方便?当然就要了。所以齐国的贤相晏子,他就懂得善巧的劝谏。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80704f.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38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