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入“亲所好,力为具”,首先关怀父母的身体,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这个都是亲所好具体的落实。养父母之身,我们前面讲到的“冬则温,夏则凊”,给长者奉养饮食还是要很细腻。我们看周文王,他侍奉他的父亲王季,看那个菜,不能吃剩菜,不能送剩菜给父亲,还要摸摸温度,不能是凉菜。饮食要诀三个重点,尤其对老人,“暖”,就是要温热的食物;“软”,不要太硬的,咬不动,那吃起来很辛苦,要体恤;再来“缓”,吃慢一点,不要吃饭气氛很急。吃得很快,老奶奶坐在那里看你们都吃饱了,她很紧张,要体恤备至。有些老人跟我们一起吃饭不好意思,都吃很少,说吃饱了,怕我们等。这个是不是有讲过?因为我们刚好上一、二节课“群书治要”是讲孝悌,这个我们就不多琢磨了。养父母之心,第一你的身体健康,你不能让父母操心。再来,你的学业、你的学问、你的道德,不要让父母操心。有一句话讲的,在《论语》里面,“父母唯其疾之忧”,疾是疾病,再衍生开来变坏习惯,都算。古人,父母什么时候担忧他?只有他生病的时候才担心。那个“唯”字,让我们看到自己跟古人的距离。平常处事,夫妻相处、经营事业,不让父母操一点心,唯一会操心的是什么时候?生病。你说一个人一辈子没生过病,少,生病的时候就是父母最烦恼、担忧的。所以这个“唯”字让我们看到,什么是合格的子女,不让父母多操心才是合格。让父母放心,进一步让父母感到欣慰光荣,“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您看这个事君重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这个是圆满孝道。但这个“中于事君”,你在单位里面跟同仁、跟领导相处不好,父母担不担心?担心。我们复习一下,“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你说现在又不打仗,现在是文化复兴,要打圣战,有没有勇?没勇,非孝也。每一句的精神你抓到了,都跟我们当下有关,马上都可以落实的。这句经句你不知道怎么落实,是我们内在的分别执著把它预设了,把它限制住了。你们假如不相信,你想到哪一句,说这句没有办法落实,我们再来探讨,(好不好)?不然你们在那里说,“真的吗?”不服气。结果这个不服气又卡了一个礼拜,每天看到我又挺不高兴的,这样我就恼害大家了。所以后面要补这一句回马枪。这个是健康,再来延伸到你的家庭、家业,你的道业。尤其我们的学长,绝大部分的父母都非常希望大家这一生道业有成,成就智慧、成就慧命。你修行还让父母操心,就不孝了。这些都是在养父母之心方面的。养父母之志,父母希望国家民族安定,文化承传,这个志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把它实现。父母用了一生栽培我们,我们要圆满父母这一个志向。再来智慧,我们待会儿再从“亲有过”跟大家来谈。“亲所恶,谨为去”,父母所担忧的、不喜欢的这些事物,要谨慎的、赶快的把它去掉、改掉。其实这句跟上一句就是一个对比,跟“亲所好”相违背的,我们要赶紧把它去掉,还不肯去掉,就是不能体会到父母的担忧了。真的体会到了,一天都不想留这些坏习性。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9252.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