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立身处世的根本。“孝敬则宗族安之”,有孝敬的心,他是大家庭里面的好子孙,由他来带动所有的同辈之人孝养父母,晚辈孝敬这个家哪有不安的!子孝父心宽,家和万事兴。“仁义则乡党重之”,他又讲仁义一定不遗余力的造福于乡党,乡党特别看重他、尊重他,甚至以他为荣。“此行成于内”,德行成就,这些教诲内化了,自然流露在他的言行当中。“行成于内,名著于外”,美名自自然然感召来,因为他的德行利益大众,美名自然随之而起。“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这里的转折,紧接著就是很重要的叮咛,这个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这些好好的去扎,而且实实在在的在哪里下功夫?至行。不笃于至行,至,可以是刚刚讲的孝敬仁义的本,这些德行之本。至行有另外一个理解,“何谓至行?曰:庸行”,庸是很平常、平庸,至行是很高的德行,是从哪里积累上来的?就是从平常的起心动念跟一言一行当中,落实了他的德行自然提升上去。假如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念头,跟生活的很多细节,这样的学问就会很不扎实。甚至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有人在的时候挺像个君子,没人在的时候行为完全不一样。所以古人说要慎独,没人在的时候跟有人一样的戒慎恐惧,不然一学都学成两张皮,表面一个样子,背后一个样子。为什么会学成这样?还是虚荣心作祟,还是不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前人后不一致,这是自欺欺人。
不笃于至行,不从根本下手,不从这些生活细节扎扎实实去做的话,那是背本逐末,这个末是枝叶。没有根,只想著枝叶很繁茂、很漂亮,所以变成什么?以陷浮华焉,陷到浮华里面去,以成朋党焉。陷浮华就是贪名追名去了,以成朋党焉逐利去了,有私党,为了一些既得利益就不好了。“浮华则有虚伪之累”,人虚荣浮华的心起来,其实做人很累,要装样子的时候,这就是身心的累赘了。明眼人看了也觉得这样很累、很辛苦,人前人后这个面具常常还要撕下来,多辛苦。大家看过四川的变脸没有?一下子就变一张了,会不会有时候变错了?还是上面有一句,形成于内,就是《大学》里面讲,“诚于中,形于外”。不要把学问搞复杂,就是这一颗心,尤其是恢复诚心、恢复孝心就对了。“朋党则有彼此之患”,结党营私什么祸患?到最后出状况了,互相狗咬狗;或者因为既得利益,自己同党的人也会冲突。所以只要不能去私利,朋友之间就很难是道义之交,就变成朋党。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927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