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行善的过程也是生处转熟

蔡礼旭老师主讲

 
  “勤而积之,则满”,你不断地把东西放进去,他一定很快最后就满了。这个“勤”就是说,我们假如每天不断积极地去行善,我们的这个福报很快就积累上来了。就像了凡先生他一开始立的愿就要积三千善行,他每天都很勤奋地去做,所以他的命运改变了。他本来没有子孙,有子孙了;本来只有五十三岁的寿命,最后延寿二十一年,活到七十四岁;他本来没有功名,连举人都考不上,最后他考上进士,还当了一个很大的宝坻县的县长。命运有很大的转变,这来自于他“勤而积之”,所以转变得大。这个“勤”,有善行,非常积极地去落实、去尽力。另外,假如是造恶,每天也是肆无忌惮、很放肆地去做,那他还是会恶贯满盈。


  “懈而不积,则不满”。这个“懈”就是松懈、懒惰、不勤奋。一般来讲,人在下定决心要做好事的时候,前几天会比较积极,过了几天可能慢慢地就比较松懈了。了凡先生三千善事是十年才做成,所以一开始要行善,难免这个惰性还是会把我们往后拉,但是只要很认真坚持,了凡先生的第二个三千善事,三年就做好了。所以要相当有决心、毅力去做,那每个人必然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此一说也”。
 

  所以“勤而积之”这个“勤”来自于什么?来自于真地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上,一有机会就去助人、去帮助人,有这分存心,那这个是满善。想自己比较多,偶尔想到别人,这个善就不容易积累得快,这个是半善。我们要时时为他人着想,是满善。那能不能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能念念为别人着想,能不能?大家没有反应,代表大家都很诚实,做不到的事情不轻易允诺,这是对的,凡出言就要信为先。
 

  所以行善的过程也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本来比较陌生的就是为人着想,慢慢要变得随时提得起来;本来最熟悉的都是先想自己,慢慢要陌生,不会再起这个念头。那要达到满善,达到念念为人想,得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断地练习才行。所以我们读了这段经文,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写日记或者做记录,日行一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0827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 55-084-0022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