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凡四训》跟大家交流到的是第二个单元“改过之法”。前面我们有提到,我们行善假如不先改过,就好像我们今天装水,这个水桶底下有一个破洞,上面一直在加水,下面这个洞都把福德、功德给流掉了。所以未论行善,要先懂得改过。改过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要先发三心:第一个是发耻心,第二个是发畏心,第三是发勇心。这是我们上一次谈到先发三心。
当然,善学之人在看到经文,体会到其中的道理,马上就把这个心给发出来了。就像经文当中讲到的,人要发羞耻心。为什么?同样是人,古圣先贤可以留名青史,可以百世为后世的师表。就像至圣先师孔子,两千五百多年来多少读书人、多少的家庭、多少的朝代都因为他老人家的教诲,得到了幸福,得到了智慧、道德,所以孔子的一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孔子能够做得到,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就像孟子所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是亚圣,他不会骗人,他们是过来人。他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有本善,都有明德,一定可以恢复。只要肯下决心改过,放下这些不好的习气,明德就可以恢复。
我们看这个羞耻心,还来自於孝道。《弟子规》当中讲,“德有伤,贻亲羞”,我们不能做了坏事,羞辱了自己的父母跟祖上。小的时候顽皮,当听到人家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就觉得很惭愧,无地自容,赶紧收敛,赶紧回家。这个是羞耻心的根本,也是从孝心来的。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能“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自己这一生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让世间的人都说,这某某家的孩子有出息、有贡献。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0926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