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一句格言,对于我们学习圣教很重要的提醒,“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很会看别人问题的,他的精力都放在看别人上,他要再拉回来就不容易。其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很冷静看,我们一整天要能看到三个、五个错误的心态跟言行都不容易,更何况我们又把精力散在看别人,那要再看得到自己就难了。所以真要把功夫先放在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跟一言一行,不然几乎很难看到自己问题进而去改过。孔子有一句感叹,这个感叹是二千五百年之叹。那个叹是慈悲,那个叹让后世的学生重视这件事情,不要让夫子之长叹继续下去。叹什么?“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已矣乎”就是感叹,夫子讲到他“未见”,就是几乎没有见到能够“见其过”,这叫知过;“而内自讼”是什么?悔过。内自讼就是忏悔、反省自己的过失,叫内自讼。所以这一句见其过,叫知过;内自讼,叫悔过,还没到改过。
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都知道自己有习气,知道多久了?也没有不承认。比方,对,我脾气大、我很容易急躁、我做事太随意了、我有时候答应别人都忘了、我有时候有一些疑问也不懂得主动赶快去问人,我们都知道,有没有悔?这个悔就不一定了。悔当中有什么?悔当中有对于圣人的尊重,我不能糟蹋孔子的教诲;有对于师长的感念,师长教我这么多,我不能消遣他的教诲,不能糟蹋了;有对于自己的悔恨、反省,不能糟蹋自己的光阴,不能得过且过,我都三十、都四十了,这一生不能白来一遭,得要成就自己的明德。知跟悔,悔是更深,那个悔会形成一种动力。假如没有形成动力,叫因循苟且,那个知就很浅了。悔之后,当下就愿意去改,然后愈挫愈勇,它会反覆,但是会不断不断的砥砺自己,最后把它突破,彻底把它改过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1002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