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我们从季康子来看,也给我们反省。假如面对一个圣人、面对一个好老师,劝我们同样的问题劝了这么多次,那我们要很惭愧,“又浪费他的精神、浪费他的体力了”,我们不能有这么好的善知识劝我们,我们变成应该的。人很容易在顺境、福报当中不惜福,就堕落了。往往什么时候才醒过来?失去的时候才痛哭流涕,“我怎么不早点珍惜孔子的教诲?我怎么不早点珍惜师长老人家的教诲?”老人家从事圣贤教育五十五年了,给我们苦口婆心、耳提面命,一定要听,不能像季康子,屡劝不听,不行。我们的师公李炳南老师讲,“不能玩弄圣教、不能消遣圣教。”这也是季康子给我们启示。所以《弟子规》说:“见人善,即思齐”,我们学孔子的爱心、耐心;“见人恶,即内省”,我们反思,不能像季康子这样。
孔子在《论语》当中又讲,“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法语是非常好的教诲,跟经典相应的教诲。人家很用心的来劝我们,我们听了当然觉得很对、很正确,从乎,就顺从了。那不是嘴上说“谢谢你,我改”,要真正回去把它改过来。假如我们表面上都是说,“感谢你提醒我”,之后都没有依教奉行去改,那这些长者他就不愿意再给我们讲了。所以这个接受别人的劝也不能做在表面上,表面很恭敬,还鞠躬,回去又都忘掉了,那这样就不妥当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1004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