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知过、悔过,还得改过

蔡礼旭老师主讲

 
  昨天讲到,俞都先生一听到张先生讲的这段话,他并没有能马上承认自己的问题,承认错误真的不容易。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已矣乎”,大家看到“已矣乎”就是孔夫子叹了一口气,叫已矣乎,就是“啊!”接著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夫子的叹息都是带著慈悲,要唤醒弟子,不只唤醒当时的弟子,也要唤醒二千五百多年之后的弟子。为什么叹气?夫子感叹到,他很少能见过,几乎见不到,能见到自己的过,这是知过;“内自讼”是自我反省、自我检讨,这叫悔过。知过、悔过,还得改过。还没有到改过,他知了、悔了,就不容易了。昨天我在讲俞净意公,我们的同仁之前早课有上过,可能我们就有同仁想,“这一篇我学过了”。学过了,做到没有?做到才是真学会了。可是就发现有同仁,我们在讲这一篇的时候,他就不是很专心,表情、动作,甚至於自己的手在那里拔毛。我们现在修行为什么难?习气使然,浑然不知。我是单位的教学老师,你对我都能做这样的动作,在大课堂上听著课,在那里拔毛,那你对别人能恭敬到哪里,这不一看就知道了吗?我去找这个同仁,我说:“你上课不专心。”他说:“没有,我很专心。”这个时候我能怎么样?傻笑。所以要见“过”,多难。我跟他讲,他都不承认,别人跟他讲,没给他瞪眼就不错了。所以孔子这些话是有深意的,我们不能把修行看轻。

  其实我们冷静问问自己,这么多年过来,我们改了哪个习气?不要说别的,就说当下,我们反思,有没有改一个?贪什么,不贪了;或者对什么人事物,我们能不执著了;或者匆忙去掉了,傲慢减轻了。因为修行不进则退。见过、悔过了,进一步要督促自己下功夫去改。有学长就谈到,好像修行挺苦闷的,修行应该快快乐乐的。修行是苦的,放下就乐了。你不放下,怎么会不苦?每天就被那些烦恼折磨,哪有不苦的道理?大家有没有经验,有一件事突然想通了,然后整个身心就觉得很轻松?所以乐跟苦不是修行造成的,是自己的心造成的。你不能把责任推给修行,你也不能把责任推给团体。你说现在团体修行很压抑,你转个念,“我带头不压抑”,不就完了,怎么这么没有承担?为什么修行不能提升?心量,怎么考虑就是自己,你修十年、二十年,突破不了。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扩宽心量。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1010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如何承传中华文化  55-077-0007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