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下一句经文讲的,“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是对长辈恭敬、细腻的心。长辈来到我们面前,来到我们家了,贵客,不容易。赶快替长辈服务,不敢丝毫怠慢。“找我爸爸,您等一下”,赶紧倒一杯茶给长辈,“您稍等一下,我马上就回来”,去找。没找到人,“人不在,己即到”,“您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我帮您转达”,赶紧记下来,以最快的速度回应长辈。为什么?时时为对方想,你这个讯息愈晚回去,长辈就挂心比较多的时间。其实我们时时为父母想、为自己的领导想,交代给我们的事情,我们一定赶快去做,一定该汇报的时候主动汇报,让父母、领导不用为我们的事情操心。在相上讲,奇怪了,父母交代我们的事、领导交代我们的事,怎么每每都是他们来追问我们?“对不起,我忘了”,我们恭敬的心没有真正发起来。我们看“二十四孝”的孝子,父母交代他的事情,都是恭恭敬敬赶紧去做,不敢丝毫怠慢。
只要我们还会怠慢父母,我们对师长是不可能有真诚恭敬的。你说,“没有,我还是很恭敬的”,不要再狡辩了,真理是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所以师长现在常常很感叹,找一个好老师很难,找一个好学生更难。诸位学长,我们听到这一段服不服气?有没有心里说,“有这么夸张吗?我就是好学生,师长怎么说我就怎么做”,那个叫激情。实质是什么?我对师长至诚恭敬,我现在落实他的教诲。落实了几句,写下来。我们不要说多,一句就好了,哪一句真正落实了?不然也是不听话。这个叫实质,修道重实质不重形式。你不重实质,所有的用功都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真实状态。师长说十六个字要放下,我们放多少了?师长说念念为人著想,我们做到没有?《弟子规》从头至尾,只要有孝心的人,一定做得到。只要有恭敬心的人,只要奉事师长的心有发出来的人,他一定用心的去做到。整本《弟子规》教两个字,孝、敬。“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再推展开来,对一切人。我们的单位来了个客人,他说,“某某人在不在?”你回答“不知道”,或者“他在,你进去左转、再右转,最后面那个位子”,那怠慢了。他第一次来你办公室,你说左转、右转,他头都昏了。再来,那是你同事的亲朋好友,我们的自私自利在哪里体现?就在这些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去体会到对方的心情,甚至於体会到他要找的那个人(你的同事)的心情。假如他的亲朋好友来了,你招待就像你的亲人来了一样,你说那个同仁会不感动吗?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211241.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