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与礼仪
《群书治要360》齐家治国的宝典(第七集)
蔡礼旭老师 2011/11/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5-013-007
   
    尊敬的法师、胡总、吴董,各位长辈、各位同道,大家好!


    我们谈到“君道”,第五点是“纳谏”,第六点是“杜谗邪”。我们在听到谗言的时候,要能够判断。当然别人进谗言是个缘,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进谗言的人,他也可能是一时胡涂。这是个缘分,这谗言会发生作用,根源还在自己,这个就是为什么老祖先提醒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有句格言讲,“谗不自来,因疑而来;间不自入,(这些离间的话),乘隙而入”。虽然我们曾经听过,“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君王听了谗言,下属可能要被指责、处罚,甚至被杀害;夫妇可能“听之离”,就离异了;“兄弟听之别”,可能兄弟就不和了。所以谗言是很不好的副作用,但是根源还是离不开我们自身,假如我们没有对身边的人,亲人,或者我们的领导,或者我们的下属产生疑心,他再怎么讲,障碍不了。已经把亲朋好友的不好记在心里,甚至有记怨,那这个空隙就出来,离间的话才进得去。


    孔子在《论语》当中有说,任何人都不能离间闵子骞的家庭。闵子骞是“二十四孝”之一,他的母亲很早就过世了,而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母,对他非常不好。他后母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他们做冬衣,用芦花做衣服给他,芦花不保暖。闵子骞还驾马,在寒风当中驾马,他冷得受不了,这个缰绳握不住,之后车子就出状况了。父亲很生气,“你驾马怎么驾成这样?”拿那个马鞭打他的时候,把衣服打破了,芦花就飞出来了。后母虐待他这么久,他父亲发现了,很生气,马上就回到家里,要休掉他的后母。大家想一想,假如他心上有后母的不是,那很可能他就添油加醋,他们家可能悲剧就产生了,后母就得离开。可是你看他的至孝,对后母也是至孝。他看父亲这么生气,一定要把后母赶走,他马上跪下来求情,他说到,“母在一子寒”,后母在,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去三子单”,后母假如去了,我两个弟弟都要跟着挨饿受冻,所以求父亲不要赶后母走。


    大家想一想,一个女人虐待了这个小孩,虐待了这么久,遇到这么大的事,他不只没有责怪,还帮你、帮你的亲生两个骨肉求情,所以人的良知就唤醒了。所以天下没有不可以感化的人,在这些圣贤的风范里面感受得到。后母后来就醒悟了,就视他为自己所生的了。这个时候,孔子赞叹的就是说,以闵子骞这种孝心,任何人都不可以离间他跟父母、跟兄弟的感情。


    另外还有一位也是历史上的人物,叫周文灿。他的哥哥没有他的成就,所以他供养他哥哥,养他哥哥。他哥哥住在他家,有一天喝酒喝醉了,回来打他,发酒疯打他,结果旁边的邻居看不下去了,集体要到他们家骂他哥哥。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处理?“终于有人帮我出气了。”那大家想一想,想出气还得想一想这口气出完了,是不是事情会更难收拾。“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我们都求一时的痛快,那句话出去了,可能好几个月,彼此的关系都没有办法很自然的互相的沟通,就都有隔阂。甚至一句话,三年五年的朋友从此不再见面了,你看那句话杀伤力有多大?你能忍下来了,几年的交情还可以保留下来。所以“忍”很重要,才能保持彼此的关系。


    文灿不是这样,人家跑过来要替他出气骂他哥哥,他马上冲出去拦着所有的人,他说:“你们不要离间我兄弟的感情!”他养他哥哥,他哥哥还喝酒,拿他的钱去喝酒,还打他,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赶快去拦住大家,“你们不能骂我哥,不能让我哥难堪。”这些邻居被他对兄弟这种情义感动,“走了走了”,就回去了。那大家想一想,事情接着会怎么发展?他哥哥酒醉醒过来,会不会知道这个情况?“我喝酒醉打了我弟弟,人家抱不平,我弟弟居然说不要离间我兄弟的感情。”一次、两次、三次,他哥哥的心也是肉做的嘛,就被弟弟这种德行感动了。


    所以我们不能有疑心,不能心中有这些怨、有这些成见,不然谗言就很容易进来。而一般会进谗言的,往往都是求目的、巴结谄媚的比较多。一些话进来,你很不喜欢听,那就比较正直;我们面子放不下,才会难过。五十四句就讲出来: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


    君王没有不宠幸喜爱自己的人,却不知道喜爱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值得宠幸。就像清朝用了和珅,和珅很懂皇帝的心,常常可以陪他去找乐子,可是到头来国家的风气可能就被这些会谄媚的人给毁掉了。反而是像唐太宗就是因为魏征很正直,他这个朝代才兴盛起来。


    【故惑小臣之佞。】   


    所以被这些身边奸佞的小臣迷惑。


    【而不能废也。】


    不能远离、不能罢黜他们。


    【忘违己之益己。】


    忘记了其实常常跟我们有不同看法的下属、同仁,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太武断,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其实他是可以利益我们的。


    【而不能用也。】


    反而不能任用他们。


    所以我们假如能真正受谏,很可能很多正直的人都可以跟我们推心置腹。当然也有可能,比方你身边的同仁、下属来给你做建议,可是他的建议眼前好像好,但是看远了不好。你看得到流弊、副作用,他看不到,可是他提这个建议,他也是一番好意,是吧?他兴冲冲的想了三天没怎么睡觉,跑来给你建议,你能不能体会他的心意?体会到了,可是确实会有副作用,怎么办?“哎呀,感谢你这么用心为团体、为公司考虑,这个建议我好好想一想,再给你答复。”你尊重了他的心意,过两天缓和一下,领会他的心意了,再跟他喝杯灵芝茶,大家很欢喜的,再分析给他听。你尊重了他的心意,同时又藉这个机会,让他学到看事情方方面面,甚至看得更深远,这些都是人情事理。他用心了那么久,你一下“不行啊!哎呀,太差了!”他被泼了冷水。所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这个心要柔软。


    面对谗言,你也不能一下子就骂他骂一顿,骂了以后他以后都不听你的话,你就不能教他了。人都没有学,不要去责怪任何人,他跟我有缘就帮助他。所以在经典里面有段话:“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他的爷爷奶奶、他的祖先不懂,没有人教他,不要责怪他了。这个都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厚道,老祖先教的包容、宽恕。你今天看这个人行为非常不好,他说:“我爸又没有教我。”你很生气,“找你爸去!”结果他爸爸也很无辜的说,“我爸也没有教我。”“找你爷爷去!”他爷爷说,“我爸也没教我。”所有的人站在一个坟墓面前,你还要怎样呢?所以我们中华儿女这几代忽略了圣教的传承,大家都吃了不少苦,所以都要包容,不要计较。


    可是有人又说了,“他已经学五年了,还这个样子,不能原谅!”有没有道理?告诉大家,学五年还学成这样,更可怜!他比没学还可怜,是不是?他学了五年还变这样为什么?他所有的道理是解偏了、解歪了,他掉到一个陷阱出不来。而且他还打着“学《弟子规》”,他造的业更重,你对他要更慈悲!你看,应该是这么去想事才对。


    包含很多人对孩子很有耐性,对大人不行。我们就跟他交流:“请问你觉得是孩子好教还是大人好教?”大人几十年了,他养成很多习惯了,他更辛苦,所以对大人要更有耐心,是吧?我们有时候就是执着在自己一个念头,“他都四十岁了,怎么连这个都不懂!”他四十岁是身体大,又不是智慧高,怎么可以着相呢?所以你转个弯,念头一过,你的心量就愈来愈大,不会跟人对立,对人这么有成见。


    所以我们第一天就跟大家讲,老祖宗在很多经典的第一句,都是最重要的人生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信任每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他现在的这些坏习惯是因为很可怜,没有受到好的教育,“苟不教,性乃迁”,你就不会去指责了。怎么样?我当他的表率,让他对圣教有信心,他就改得更快了。


    所以人怎么放下对任何一个人的指责呢?我的师长有个法宝,大家想不想知道?(答:想!)法宝听了以后就马上用出来。因为有学生问他老人家,“我实在很难不见人家的过,虽然常常听师长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可是满脑子都是这个人不对、那个人错,怎么办呢?”老人家说,“你从今天开始,看到任何人的错,你就告诉自己错在我。”比方说他不孝,是我的孝还不能感动他,我没有给他做好榜样。那你就不会看他的错,会拉回来提升自己,是我做得还不够好;你看到别人不守规矩,说,是我还没有把持戒、守法的榜样给他看;你看到人家不廉洁,你说好,我先做廉洁给他看。包含我们在公交车当中,很多人看着说,这些年轻人怎么不会让座呢?与其在指责这些年轻人,不如我们怎么样?做给他看就对了。所以所有人的错都告诉自己,是我做得还不够好,我应该成为他的榜样,让他改那个过。所以世间人不孝,我就做孝的榜样;世间人不悌,我就做悌的榜样;世间人不忠,我就做忠的榜样;世间人不诚信,我就做诚信的榜样。那当下我们不会去见世间过,只会任何的过失都告诉我们这一生的责任,我要做世间的好榜样,这样就对了。


    我们看第七点“审断”。我们要集思广益,广纳雅言,但是最后最高领导人得要做决定,所以有句成语叫“乾坤独断”,最后还是要有人拍板。所以“审断”就告诉我们,领导者不是跑到第一线去做事情,领导者要抓整个团体的大方向。所有的人都很努力,结果方向错了,全军覆没。所以他要时时保持冷静,他才能去决断。还有包含他要选人、用人,那个都是领导者的天职。而下面的人,他的天职是做好他分内的工作,他要精通他所管的工作。管财务的人,他的财务能力要不断提升;管生产的人,他生产流程要更精密。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属性,他都要去好好的学习那方面。而最高领导者他就要抓方向、抓决策,然后用对重要的干部。我们看二十六页五十八句:


    【人君之大患也。】


    君主的最大忧患。


    【莫大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

    当领导者很大的忧患,没有比详察小事,什么芝麻蒜皮他就很喜欢管,而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略于大道”。


    【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


    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却忽略了长远的规画、谋划。


    【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


    从古至今只要是如此的,没有不灭亡的。


    所以我们看,一个商业的团体,它能了解到整个事业的根本在道德,“德者,事业之基也”,事业的基础,就像盖大楼,你基础不牢,迟早这个房子要倒下来。所以大家很有福报,贵公司重德。历朝历代留名青史的商团,都是把德摆在第一位,“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你看领导者正确了,他能利益多少团队的人,还有他们的家庭。所以这个是能够看得很远,不是看得很近,甚至不是只有看到了眼前的业绩而已。
其实我们看现在当父母的人,是看到了孩子一生幸福成败的做人做事态度,还是看到了他的数学分数?你们怎么无辜的看着我?你们看,这个不只是君主,父母也是,你假如“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这个家不可能会有发展。所以你能看多远,你的孩子就站在你的肩膀上,他更有智慧,“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人一定要有格局,看什么事情要看根本,看得深远。所以我们很希望我们这个大团体成为商业界的表率。我们去年看的“商道”不能白看。林尚沃,他湾商,很有成就。那我们也应该在这个商业时代、商业王国,成为落实中华祖宗伦理道德教诲的表率,我们就为民族做了最大的贡献,让世间的人对老祖宗的教诲充满信心。


    我们接着看第二个大项“臣术”。其实我们每个人很可能是当领导又当下属。可能有人会说,“皇帝他是君,他就不是臣。”大家注意,我们老祖宗很厉害,请问皇帝叫什么?“天子”。“子”就是人家的孩子、人家的臣。所以一有天灾的时候,皇帝怎么做?斋戒沐浴,到天坛忏悔。大家去翻清朝的历史,康熙他们发现天灾的时候,都是忏悔自己无德,好几天吃素菜,恭恭敬敬,不敢胡思乱想,然后才去天坛忏悔,写疏文昭告上天。在历史当中都记载,至诚感通。他们每次去祭天、忏悔,晴空万里,等到他把祭文念完,整个天空就开始充满乌云,他一回宫,没多久开始下雨。然后就接二连三从各省送来奏折,什么六百里加急的、八百里加急的,六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跑六百里,那个马要换好几批,赶紧把这个情况上报给皇帝,马上各省同时都下雨。所以真的是可以感动天地的,只要用真诚的心。为什么?他是皇帝,他都反省自己了,老百姓也学到这个态度,就挽回天心了嘛。所以我们古人,哪怕到了皇帝,他都知道要屈下来,要当臣、要当儿子,而且他奉行天道,代天来教化老百姓。


    而为臣第一个要“立节”,要有气节。孟子讲了一句话,“富贵不能淫”,我们有了高位置,不能在那里享乐,那是要为民谋福利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自己很贫穷的时候,自己做人的原则不能动;“威武不能屈”,任何权力的压迫,利益、美色的诱惑,都不能够动摇。这个就是有气节。不然国家的事、公家的事交给我们,最后搞砸了,那我们就对不起国家、领导的信任。六十二句,刚好梁老师也有给大家举到了:


    【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


    今天在座姓杨的朋友请举手。你们今天认祖归宗,你们终于知道,请放下,你们的堂号叫“四知堂”:天知、神知、你知、我知。决定要“不欺暗室,不履邪径”才好。你看他:


    【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道经昌县的时候,刚好他曾经推荐的茂才王密刚好就是当昌县的县长,去拜见他,在夜里怀着黄金十斤要送给杨震。杨震说,你看古人在讲话很有味道,他没有说,“你怎么贿赂我?”这个太白了,没有含蓄的美。真的,古人讲话很有学问,很有那个人情事理的拿捏。你看他怎么讲,讲得真艺术:


    【震曰:故人知君。】


    我这个老朋友理解你,我才推荐你出来当官。


    【君不知故人何也。】


    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还拿黄金给我。我再翻译一下:“你不是侮辱我吗?”待会儿还有些句子我们再分析,这个都是古人在讲话,他有含蓄,给对方留个面子,不要太露骨。这么一提醒,他想起:对啊,当初你推荐我是看重我,我不应该用这个动作来做才对。王密可能很想报恩,这个方法不是很好,他说:


    【暮夜无知者。】


    现在夜晚没有任何人看到。我刚刚走过来的时候都很小心,没有人跟着我。这个是我加的,这样才有戏剧张力。当然加的时候是戏剧张力,没有的有些义理不可以自己乱加。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


    其实人最可悲的是欺骗谁?欺骗自己的良知。所以这个是立气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包含我们在事业当中,都要拿准做这个事业的良知、商业的情操,不可以违犯,给这个商业界一个好的榜样,树立商道。像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天职就是要树立师道。
 

    第二“尽忠”。尽心尽力。我们看“忠”字,中心,心不偏,不偏不倚叫忠。其实就是我们的心不起贪瞋痴慢,都是一心一意为对方着想,这是尽忠。六十五句: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
 

    君子事奉他的领导、君王。


    【进思尽忠。】


    “进”,他刚好有这个机会,他在朝为官的时候,都想着如何帮助皇帝治理天下。


    【退思补过。】


    退朝以后在家庭里面,还在想着君王这段时间有哪些不妥当,我赶紧要提醒他,纠正、补救君王的过失。


    【将顺其美。】


    对于君王的优点、爱民的政策,赶紧尽心尽力去发扬。


    【匡救其恶。】


    对于他的缺点,适时的来匡正它。


    【故上下能相亲也。】


    所以上位的君王和下位的臣子都能够相亲相爱,这是臣的本分。


    其实我们看这段话,您假如是领导人,遇到了一个臣子,时时对你都是“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这样的臣子、这样的人生缘分,要好好珍惜,很难得。


    第三,为人臣有“劝谏”的本分。而这个“劝谏”:


    【忠有三术。】


    臣子尽忠有三种表现。


    【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什么是“防”呢?


    【先其未然。谓之防也。】


    错误都还没有发生,有一点征兆,这个臣子就懂得赶紧提醒。“二曰救”,就是已经发生错误,刚开始,赶快调整,亡羊补牢,叫:
【发而进谏。谓之救也。】


    第三:


    【行而责之。谓之戒也。】


    错误已经完全不能挽回了,造成了,然后直言把问题讲出来,这叫“戒”,“戒”就是以后不要再犯。所以这个都是为人臣劝谏的功夫,但是哪个功夫最高?防。有任何征兆,预防。


    【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预防是最上等的措施,补救是次等,告诫是最下等。这跟医生医病一不一样?一样。最高的医生是什么?根本就还没有生病,看到一点症状就把它治好了。这在我们“微渐”当中,翻到一百三十五页,两百九十四句。所以臣子要有智慧,皇上的哪个动作、领导哪个动作不对了,以后一定造成什么结果,马上劝他。


    【暖曰。王独不闻魏文侯之问扁鹊耶。】


    庞暖告诉他的君王,“君王,你没有听过魏文侯曾经请教过扁鹊这个神医的问题吗?”


    魏文侯问扁鹊: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你们兄弟三个人都是医生,谁的医术最高?


    【扁鹊曰。长兄最善。】


    我的大哥功夫最好,我的二哥:


    【中兄次之。】

 

    我:
 

    【扁鹊最为下也。】


    【文侯曰。可得闻耶。】


    为什么呢?你能讲给我听听看吗?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我大哥看病人的脸色,在病还没有形成的隐微阶段,就把他的病治好,所以他的名气不会出这个人的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我的二哥治病,在病情稍微发作的时候就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声不会出这个病人家里的巷子。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割肌肤。而名出闻于诸侯。】


    我治病,要扎针疏通他的血脉,还要开药(有点副作用的汤药),还有要动手术帮他治病,所以每个人都知道我在治病,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人病很重了,是我治好的,所以我的名气响彻各国诸侯。


    这段话也很有味道。请问大家,其实我们每个人,比方说遇到一件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后来有人来帮我们救火,我们非常感谢那个帮我们救火的人,可是从来没有感谢那个曾经提醒过我们的人。甚至于那个提醒我们的人,我们还嫌他烦,不理他,然后特别感谢那个帮我们救火的人,然后对那个人说,“你真有义气!”
 

    我们翻到一百三十三页,两百九十句。有一个人,家里失火了,结果很多人去帮他灭火,头发都烧掉了,焦头烂额,他马上摆酒席请这些人,“这些人太够意思了。”结果旁边有一个人跟他讲,“某某人好早以前就叫你把那些柴火移开,把那个烟囱稍微改一改,你听他的话就不会有火灾的,你不听他的话才造成这个结果。现在那个头发烧掉的人当上宾,那个早就劝你的人,你根本理都不理他。”这个人一听开悟了,赶紧去把那个人请来喝两杯。所以您看这个句子:
 

    【教人曲突远薪。固无恩泽。】
 

    他早就提醒那个人改变烟囱,移开柴草,但是当事人不觉得他有恩泽。
 

    【燋头烂额。反为上客。】
 

    帮助救人,烧得燋头烂额的人,都是座上宾。
 

    【盖伤其贱本而贵末。岂夫独突薪可以除害哉。】
 

    这是痛感失火的人家其实本末倒置了,假如他已经能先听别人劝,他根本不会有这个恶果。所以你看其实实在讲,我们现在人生出了状况,很多人来帮忙化解,重要的是,以后还会不会遇到这些事?会。可是假如我们现在就好好听孔老夫子的教诲,听《群书360》的教诲,我们可能人生往后所有的灾难就化掉了,而不是去感谢每个帮我们收拾残局的人而已了。所以每天清晨三炷香,谢天谢地,谢孔老夫子,谢古圣先贤。我们真听他的话了,他才是真正从根本帮助我们的人。
 

    【后世多损于杜塞未萌。而勤于攻击已成。谋臣稀赏。而斗士常荣。】


    后世的人,大部分在防患于未然当中不会去注意,可是却努力于抢救已经造成的后果。这些深谋远虑的大臣很少受到奖赏,反而是灾祸现前,那些拼命的斗士得到尊崇。所以人有时候这个好歹、本末不见得看得清楚。所以以后我们犯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不只要感谢那个救火的人,还要感谢谁?“这件事好像谁提醒过我,妈妈曾经给我讲过,我没听才造成这个结果。”赶紧去给妈妈磕个头,请妈妈吃顿饭,然后说,“妈,我早听你的话,我就不会吃这个苦头了,以后妳多跟我提醒、多跟我讲讲。”
 

    第四个为臣的重点我们已经讲过了,是“举贤”。我们接下来看第三个重点“贵德”。“贵德”当中第一个大项“尚道”,崇尚道德,崇尚大自然的法则。我们看七十五句,三十五页,这是我们这几天有一直提到的句子:
 

    【好学近于智。】
 

    好读圣贤书的人、肯深入圣贤教诲的人,慢慢的就接近智慧。
 

    【力行近于仁。】
 

    将所学到的教诲好好去落实的,尤其是念念为他人着想的,他慢慢的仁慈心就时时能提起来。其实愈做反而愈能知道他人的苦痛,我相信诸位伙伴们应该很有感受,你真正去接触到不同的人,才知道其实活在现在这个社会,容不容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念通了,你可以救民于水火当中。真的人有时卡在父子的冲突,卡在夫妻的冲突,真的都有想轻生的念头。你把道理给他讲清楚了,可能就救活了一个人或救活了一个家庭。所以你真的在生命当中,有一个人因为你讲的话他不自杀,“力行近于仁”,你会愈仁慈的去救这些很危急的人。可是你没有做过,你的体会不深。


    我曾经教一个学生,前几节课也跟大家谈到,他已经换了三所学校,到我们学校第四间。我跟这个孩子讲,“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人家就不会讨厌你了。”那个孩子皱着眉头讲的那句话,我记忆深刻。他说:“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很想改”,“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苟不教,性乃迁”。有没有看到他的可怜?他明明可以做圣人,居然被习气困住。看到这样的孩子,其实是他在帮我,他在唤醒我教育的爱心,面对任何的孩子不可以放弃,“力行近于仁”。


    【知耻近于勇。】


    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知道自己的错误,然后发羞耻心、勇猛心去改过来,这个人是接近勇了。能够知道“智、仁、勇”,则知道怎么样提升自己的修养: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


    你自己身修好了,你正己就可以感化别人。你走过怎么放下习气的过程,你对别人还在路上,你可以跟他娓娓道来。你自己都没有放下的功夫,你跟他讲,摄受力也有限,他可能边听边觉得,“你讲得这么轻松,哪有那么容易?”所以一个人真正自己走过来了,真正把自己严重的习气改过来,他讲话人家信服,所以他就可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


    能够教化人,能够带领、管理好人民,就能办好天下国家的事情。所以我们带领团队,要从修身下手,要从时时提起“智、仁、勇”的态度来对治自己的习气。提起“智”,就不情绪化;提起“仁”,就不自私,念念为他想;提起“勇”,就不退缩,就不自欺,有勇气去突破。


    第二“孝悌”。这个单元是“贵德”,只要有德,事业一定成就,因为你抓到根本了。而德行当中,孔子在《孝经》讲,“夫孝,德之本也”,德行的根本在这里,“教之所由生也”,你教孩子、你教下属、你教学生,一定要从根本孝道开始。我们现在的教育,知识技能太多,没有教到孝的根本,所以出来,哪怕是读了十八年、十六年的书,他连做人最基本的孝道他都不见得懂,所以教育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看八十八句,孝顺的人他的心境跟他的行持,我们看到:


    【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


    走每一步不敢忘父母。


    【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为什么?因为怕自己的行为有危险,“身有伤,贻亲忧”,怕自己的言语会招来灾祸跟侮辱,“德有伤,贻亲羞”。


    【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弗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危殆。】


    就是一个人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会想,“这个身体是父母给我的,不可以伤害到它。”所以走路不可以走斜径,危险,跌下去怎么办?


    但是大家有没有看到,很多西方的风气,愈危险愈刺激的,花一大堆钱去做,你们有没有花一堆钱去冒险?去高空弹跳?包含你看西方很喜欢赛车,开到几百,那个稍有闪失命就没了。你说他们做那些事情,父母提心吊肝,不是只有胆,连肝都吊起来了。“舟而不游”,那个河那么大,湍急,有船你还不坐,在那里逞勇斗胜,这个都是不孝。所以“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危殆”,就是做危险的事情。


    【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


    一讲话不敢忘了父母。


    【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身。】


    任何恶言、违反道德的话不出去,他就不会招来别人的侮辱。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


    他不侮辱自己的名节、不侮辱自己的人格,不让父母感到羞耻,这样可以算是孝。你今天跟人相处到人家跟你结怨,到你家来破口大骂,那父母多难过,是吧?你假如今天跟人广结善缘,所有乡亲的人你不在的时候,常常跑到你家来,“你儿子真好啊,对我们家乡贡献真大。”妈妈爸爸每天多欢喜,光宗耀祖。


    第三“仁义”。这个仁义,对另一半、对下一代、对父母,延伸到对国家、民族都要有这一份仁义。九十二句曾子说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人,他的心志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大家看老祖先用这两个字真有智慧,“弘”,宏大,“毅”,毅力、长远,代表读圣贤书的人,心要怎么样?“弘”,把天下的安危放在心上;“毅”,你终此一生要有恒心,不可以退缩,不可以半途而废。我们今天弘扬中华文化,你半途而废了,不是变成一个负面的榜样了吗?不是,负面的例子,负面不能作榜样,这个词汇要用对。“任重而道远”,这个责任很重大,行走的路很遥远。为什么遥远?因为要走一辈子。所以老祖宗有另外一句话,《360》也有,叫“盖棺论定”。你这一生的结论什么时候下?你真正断气了,棺材关起来了,叫盖棺论定。还没有到那一天,都别讲得太早。有些人一辈子都不错,最后晚节不保,所以要“毅”,要坚持到底,“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把实行仁德、把弘扬圣教当作自己的责任,这是非常深远、重大的,“不亦重乎”。这个“重”不是重量,是重要,不是沉重,是觉得我做的这个事情太重要了,我这一生没有白来,“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所以商道靠我们复兴,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这种责任要承担到死为止,这个路是很长远的。在佛家还讲,不是这一生行菩萨道,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所以用佛家来讲,“死而不已,不亦远乎?”因为佛家的教诲,它还延伸到未来世。我们再看四十五页,九十六句: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个是道义。一个人在贫贱的时候的好朋友、知己,不能因为你飞黄腾达了,就忘了这些患难相助的朋友,这样人家会很寒心的。今天你事业很发达了,无形当中,你的亲戚朋友看到你,心里会有点顾忌,“他会不会看不起我?”无形当中会有一种距离感。这个时候你马上很亲切的请他吃饭、请他喝茶,然后又常常提到,“当时候初中的时候,就是你拉我一把,就是曾经我没有带便当,你还让一半便当给我吃”,人他就觉得很念旧。所以人不能因为事业成功了,曾经几十年来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恩我们都想不起来,那我们就在富贵当中堕落了。


    “糟糠之妻不下堂”,对于在我们贫苦的时候,跟我们胼手胝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糟糠之妻,不可以抛弃,要念太太的辛劳跟她这份知遇之恩。她信任我们,跟我们不分彼此,才有今天的这个家。


    这句话是东汉光武帝跟他的大臣宋弘的对话。因为汉光武帝的姐夫去世了,他想帮姐姐找个丈夫,结果问姐姐,“妳看满朝文武百官,妳觉得哪个妳比较满意?”结果他姐姐说“宋弘的德风最好”。皇帝就去说媒了。这个皇帝也不好干,还要帮姐姐说媒。就告诉宋弘,“我听说人一发达了,换朋友,还要换妻子,好像是有这种风气。”结果宋弘接话了,接得很有艺术,他没有马上回绝皇帝,他先告诉皇帝,“贫贱之知不可忘”,皇帝一听,“对”,皇帝的正气有点恢复了。接着才把更重要的下一句话讲出来,“糟糠之妻不下堂”,“皇上,我不可能背叛我的妻子。”这个也是讲话的艺术,没有马上回绝,先有一个buffer,有一个缓冲。不然人家觉得,我找你来做皇亲国戚,你马上“皇上,怎么可以背叛妻子呢?”皇帝说,“我还给你训啊?”是不是?但是他先娓娓道来,“贫贱之知不可忘”,皇帝马上有点清醒,他再来,“糟糠之妻不下堂”。结果湖阳公主在旁边听,失不失望?不应该失望,她应该高兴,为什么?她没看错人,是不是?她看对了,他没有接受,她应该高兴自己眼光很正确。


    再来,我们看“贵德”当中第四点“诚信”。第一百零一句,这个诚信、信用非常重要。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这个也是人情事理。子夏讲到,领导者、君子在位的时候,先要取得民众的信任,然后才好分配工作给老百姓,让他们来建设国家。假如老百姓都不信任我们,我们派一大堆工作给他们,老百姓会觉得你在虐待我。所以“信”是很重要的人与人的基础。“信而后谏”,他信任你了,不管他是领导,还是你的下属,他信任你,你再劝他,他就容易接受。“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他不信任你,你就劝他,他觉得你是不是看他不顺眼,是不是对他有看法?那反而造成误会。


    大家看,在我们的团体当中,林董让我们做什么事,我们就很欢喜去做,他讲什么话,我们欢喜接受,有没有?为什么?有信任的基础啊!我们知道他都是为我们好啊!所以领导者都表演给我们看了,是吧?这个要……(掌声)谢谢!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去了,是吧?所以你看现在我们的林董团结大家弘扬中华文化,每个人都要学中华文化,每个人都听,每个人都接受,因为知道林董说叫我们学这个一定对我们有好处,我们相信他。所以首先要立信于家庭,立信于自己的团队,才有后面的发展。


    所以这里下一句都有讲到:


    【故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诲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
 

    所以人与人的五种关系,五伦关系都是感应。
 

    我曾经听到一个故事很感动。有一个乡下的老师,他的母亲去看他,结果隔天他还得要去教书,他跟母亲辞别就出门。因为他在乡下教书,他得过一条河,结果在过河的时候踩着石头,那个石头滑掉了,他就掉到河里,就湿了身了,就赶紧跑回家换衣服。他妈妈看到这个情况,他正在换衣服,这个母亲就问他,“你有没有把那一颗石头摆正?”他愣住了,他滑下去就想着赶快回来换衣服,他没想到后面还有人要走,那石头已经动了、摇了,他妈妈说:“你这样还当老师?赶快回去扶正!”你看他妈妈这一个教导他记多久?一辈子都不敢忘。“父母以信诲其子”,信义,这个孩子会记一辈子。


    第五个大项,“正己”。我们看五十页孔子讲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


    领导者自己言行端正,一切合乎规矩,人民自然拥戴,你不发号施令,他们都效法学习你的行为。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领导者假如本身就做不好,纵使有很多规定,底下的人也不愿意服从,甚至于会什么?阳奉阴违。所以领导最重要的,身正,以身作则。我们复习一下第一天讲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办政治首先就是领导者先端正自己。


    再来,第六点“度量”。量大福大,一个人有度量,才能让自己团体的人安心。不然你肚量很小,动不动就要骂人、指责人,你身边的人会得心脏病,他随时很紧张。有句格言说得好,“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到你的团队来,像个大家庭一样,大家在这里快乐成长,这个就让人安,这都是你的德量。我们昨天看“达摩祖师传”,那个盗贼要置达摩祖师于死地,他时时慈悲待他。所以我们看这两句,一百一十九句,这个是东汉光武帝讲的: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会去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或者小过节。一百二十句:


    【老子曰。报怨以德。】


    达摩祖师昨天是报怨以德,包含人家不给他坐船,说印度的人吃饭用手抓。所以人与人要尊重对方的宗教,尊重对方的风土民情,这个才是学礼之人。礼敬礼敬,你当然要尊重别人。


    昨天的片子里面,首先人家吃饭的习惯要尊重,包含人家走路不穿鞋子,你也要尊重。而且你们觉得穿鞋子健康,还是不穿鞋子健康?大家有空放假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踩踩地,我们这个脚很久没有接地气了,要接通天地之气。生活习惯都有不同,互相尊重,但是那片子里面的人都会以自己的生活习惯去衡量别人,去看别人,好像不正常。但是你看,达摩祖师面对人家对他生活习惯的质疑,他恒顺他,你摆了一双鞋一定要我穿,不穿你生烦恼,好,我把鞋子拿起来吊着,是吧,我走了以后那个人说,哎,拿走了,穿了,穿了,很高兴。恒顺众生,只要你高兴,好,做你高兴的事情,他没有挂碍。最后这一双鞋子还派上作用,对不对?开棺以后只剩一只鞋子,当时候达摩祖师已经一百五十岁了。


    第七点,“谦虚”。这个是德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梁武帝不能受益,就是他没有谦卑受教的态度,所以他那一生后面还有磨难,没有成道。而慧可大师非常谦虚的接受了他第一个师父跟第二个师父的教诲,他那一生就成道了。我们看现在企业界有非常多世界五百强,在一夕之间垮下来,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都是他的领导者有了成就以后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旁边的人讲他也不听,最后就败了。《易经》有六十四卦,其中有一卦是六爻皆吉,什么时候都是吉祥,就是谦卦。《了凡四训》有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第四点叫谦德之效,特别有一个章节专门谈谦虚,可见得谦虚对人生成败的关键。


    第八,“谨慎”。昨天我们在听梁老师讲的很多例子,那个一念之间有没有守住,是天壤之别。他守住了,福荫后代;守不住,祸延子孙。所以“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所以这一念之间,差别太大太大了。明朝英宗皇帝时代有一个人叫曹鼐,他后来当了宰相。可是他在当小官的时候,在监狱里面看到一个女犯,长得实在是太美丽了,他就动了心。可是他有警觉性,他一动心,马上拿着毛笔一直写四个字,曹鼐不可,曹鼐不可,写了几十遍,写完烧掉,写完烧掉,写到天亮,然后过关了。他假如没过关,他还能做宰相吗?所以这个方法不错,今天回去买毛笔,伏住自己的邪念、恶念。


    接着提醒我们,一百三十四句:


    【传曰。】


    “传”是指《国语》这本经书。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行善像登山一样,坏习惯会把我们往下拉,你得往上蹬。“从恶如崩”,我们起个邪念,然后去做了一个不好的行为,可能就“一失足成千古恨”。


    第九,“交友”,交朋友。人出社会以后朋友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我们看到一百四十九句,孔子在世的时候就断言,我去世以后,子贡德行会退步,子夏的德行会提升。为什么呢?因为子贡喜欢跟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子夏喜欢跟比自己贤德的人在一起。


    大家注意去观察,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跟老人谈话,喜欢跟年长的人讨教经验,这样的人少年老成,他讲话就不像他的年龄。为什么?他接触的人时时都在提升他。所以孔子做比喻,为什么他这两个学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故曰。与善人居。】


    都跟比他优秀的人在一起。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他被身边的善人所感染、影响。


    【与不善人居。】


    跟比自己德行差的、不善的人在一起。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


    所以君子、有见识的人,他交朋友是非常谨慎的,一定是找这些真正有道德的人来辅助他的德行。


    第十,“学问”。这个“学问”决定不是指有背一大堆书跟经句,我们看一百五十四句,就可以了解什么是真学问。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什么是真学问?对自己的恶习气绝不留情,“攻其恶”,赶尽杀绝;“求其过”,每天人家告诉我们有哪些过失,欢喜接受去改;“强其所不能”,我有哪一些能力不行的,下功夫不断提升。所以人家给我们责任,要去承担,要去提升,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一个人要有道德,首先要先把自私自利调伏、放下。“从事于义”,时时想着道义,要尽道义,这样是有学问的人。


    最后,第十一个,“有恒”。人的道德修养,人的事业、家业都要有恒心才能够经营圆满,所谓“有恒为成功之本”。但是要培养出恒心,也得要用一些方法,比方从今天开始每天听经听一个小时,这是练恒心。是吧?每天写反省日记,写日记的时候落实哪一句,“见人善,即思齐”,今天哪一个人给我启示,记下来。我们新加坡一位师姐,刚刚我们在一起坐的时候,她的手机里面都是我师长讲经的文字稿。我说你看人家这么用功,老人家的教诲时时不离开,那我今天回去写日记,这一条我就要记下来。这个就是你每天的日记都在沉淀你今天的收获。
包含我们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是人要健康一定要有恒心,因为活动活动,要活就得动。请问大家每天有没有运动半小时以上?不然我们学一大堆自己都不锻炼,身体还是不好。每天泡泡脚,变成一个习惯,这个都是练恒心。


    再来,推荐大家每天看一则“德育故事”,两年你就跟七百六十八个圣人学过东西。这套书很宝贵,成为你的传家宝典。真肯学的,真肯每天学一则讲给孩子听的,这套书我送给你。你得真学,你没有真学,要拿回来还我。每个人的用心都不会白费的,或者你的团队,每次聚会你就把那套《德育课本》拿出来,镇山之宝,“来,我今天跟你们讲两则。”你团队的家道就传下去了。大家假如需要这套书可以到我们中心来领取。


    第四个单元“为政”,就是如何带领团队办政治。一开始就是“务本”,当然了这个句子有一二十条,都是本。我们讲一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八十一页,一百七十九句,这又是譬喻: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

   
水泉很深,自然感来很多鱼鳖,感应;树木茂盛,飞鸟都来这里生活、筑巢;草木茂盛,禽兽就来这里繁衍后代。这都很自然的,不是强求的。一个君主贤明、仁德,各方豪杰自然来归附。所以真正务根本的人,这个圣王、这个领导者不去攀求人家来归附,不去强求缘分,而是什么?“务其所归”,他要创造一个团队、创造一个环境是让每个人来都会幸福,都会事业圆满,都会事业成就,都会到这里来成就他的慧命,因为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不分彼此。一个团体只要能够像家一样不分彼此,这个团队有魅力,有吸引力,每个人来了都不想离开了。所以应该用心在哪?不是去攀求人家来,而是创造一个最美好的环境让人成长,让人成就他的事业,就对了。这是务本。


    第二个要“知人”,“为政”,第一个“务本”,第二个“知人善任”。因为你用人用对了,你的团体就安定了,就像大舜用了五个人,天下就安定。因为这五个人就是最懂这五个领域的贤者。当然你要知这个人,你要从很多生活方方面面去判断,一百八十五句,八十五页,你就要观察了。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你就判断这个人的人格:平常居住的时候看他亲近的人;他一有钱富贵了,看到他所交往的人跟所布施的人;他显达的时候,看他能不能大公无私的去推荐人;他穷困的时候,看他有没有虽然人穷志不穷,不会去做违背气节的事情;他贫穷了,贫贱了,他也没有丝毫的贪恋苟取。这样去判断,就可以判断出一个宰相的人才。所以你在团体里要委以大任的人,你要判断对。你用错一个顶梁柱,这个房子会垮下来。所以盖一个房子四根柱子牢了,这个房子就不可能会倒。


    “知人”、“任使”,知人要善任,你要要用对他,他的专长在财务,你不能把他用到销售去了。所以这个是你要用对,而且你用对了一个人,他会影响整个团体,他会把整个团队带好。


    第四,九十二页,“至公”,要有公心,这里举到《礼记》的“天下为公”。


    为政者、领导者第五点很重要,要看重教化,第五点是“教化”。你只要把人教好了,大家都有德行了,这个团队一定兴旺。我们看一百页,两百二十句,你这个教化里面,你自己带头以外,要树立团队的好榜样出来,让整个团队相观而善。你的团队里面有谁当先生当得好,你要表扬他;有哪个人当儿子当得好,你要表扬他。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向他学习,这个是很有智能的领导者。所以:


    【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


    你就把这些榜样都树起来,举这些善的行为让所有的人来效法,这也是孔子的智慧。最近整个中国大陆高层重视道德模范的表扬,很多忠的表现、孝的表现,感动了上亿的人民。国家政府可以这么做,团队也可以这么做,这个是教化的力量。


    第六个“礼乐”,这个在李越老师的课讲得比较多,我们就从中去领会就对了。所以李老师取名字可能也跟她这一生的使命有关系,她就得要制礼作乐才行,所以人要认命。
 

    第七要“爱民”,这个很重要,怎么爱呢?这里有一个比喻,一百零九页,两百四十一句:


    【故善为国者。御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慈弟也。】
 

    爱护你底下的人就像父母爱子,兄长爱弟弟一样。
   

    【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
 

    等于时时都是感同身受来对待底下的人。
   

    好,时间已经到了。我们最后一百三十页,第五个大项,“敬慎”。其实这个我们讲了不少,就是“微渐”。第一句话,两百八十二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都要    看到这些细微的变化。我相信大家这样的胸怀,一定可以开百年、千年不衰的家道,祝福每个人的家族。


    第二个是“风俗”,就是风气,影响每个人,所以大家好学传统文化,这个就是好的风俗。


    第三,“治乱”。一百三十八页,治乱的关键在哪里呢?刚刚我们讲了,“五不祥”就是关键。


    其实后面很多句子,我们前面的课程都讲到了。那有机会也欢迎大家到我们中心,每个礼拜六下午两点半到六点,有三个小时的课程就是讲《群书360》,现在是讲到“务本”,第四单元“为政”的“务本”。


    最后也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合家平安。谢谢大家!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