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方法
 
 

要能宽恕包容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蔡礼旭老师讲述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我们不希望他人对我们在言词上有毁谤、批评,我们也不应毁谤、批评他人;我们不希望他人在行为当中冒犯我们、控制我们,所以我们也不应去冒犯、控制他人。甚至于是起心动念,假如我们不希望别人有害我们的心,我们也不应该起害人之心。能这样处处对待他人,我们自然就能掌握做人的分寸。

  有只狗跑进一个空间里,这个空间四面都是玻璃,牠一进去就看到一只狗很凶,牠就马上对着“牠”狂吠。结果一狂吠,四周所有的狗也对牠狂吠,牠更不甘示弱,就继续死命的在那里狂吠。最后结果如何?那只狗累死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反思到,当我们觉得周遭的人对我们都很不好,常常对我们发脾气,我们要反观回来,所有人所面对的人事物很可能都是自己心的反射。当我们常常以恶脸对人,这个镜子回照回来,绝对都是恶脸向我们;当我们时时以笑脸迎人,也将得到别人笑脸对待我们。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思考,周围的亲朋好友,面对我们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和脸孔?我们这样去思惟、观照,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提升自己。

  当我们以宽恕的心对别人,人际关系一定会有很大的转变,所以“将加人,先问己”。我们要时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我们一天宽恕自己几次?这是个很大的数字,N次。但是别人假如犯过失,我们可能就很生气,可能就跟他过不去,这样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们换个角度,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那就很容易包容、接纳。进而我们再尽自己的本分去帮助、引导他人,那将会广结天下之士。假如我们以责备别人的这种心境,这种比较严苛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将使我们的过失不断减少,所谓“德日进,过日少”。

  其实很多的障碍不在外面,而在自己一念之间。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往往都是求不得,只要求别人,没有要求自己。当我们能宽恕别人,看到自己的本分,整个人生的态度就会不同。人只要有求,每天都会患得患失,能看到本分就会天天尽心尽力;当我们天天尽心尽力,自己就会有所成长,得到成长的喜悦。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刘宽,看到他的名字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非常宽恕。刘宽确实为人宽厚,他的家人从没见过他生气,所以故意测试他。在刘宽穿戴朝服整齐正准备要上早朝的时候,安排婢女盛了一碗热汤给他,这位婢女进门以后,就佯装跌倒,把这碗热汤泼在刘宽的衣服上。但刘宽马上站起来,第一句话就说:“妳的手有没有烫到?”所以他的家人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从人的第一念,就可以看得出他的存心,就像当初孔子家的马厩着火了,孔子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句话就问:“有没有人受伤?”夫子念念想着不要有人受到伤害,这是“慈而宽”。当我们真正落实“慈而宽”,在家庭你是好家长,在团体你是好领导,在社会上将是受人尊敬的长者。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