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十六)

作者:www.dizigui.cn  

时间:2007-7-19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六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人生要快乐,要种对快乐的种子。
(一)孟子说的三乐:(二)「助人为乐」三)「知足常乐」(四)读圣贤书快乐
 

2.◎【第五伦「朋友有信」】:信指信用,信义。「义」是正当的事,是说朋友相交往有道义,有应尽本分,除信用之外,还含有本分的含义在里面。「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3.《易经》「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告诉我们,善人跟善人一起,恶人会跟恶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你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善的人
 

4.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他有这判断力才能高枕无忧,不然孩子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你要担心什么时候?

 分享文章   07.07.02
 
------------------------------------------------------------

蔡老师跟我们探讨人生的快乐,讲到了孟子说的人生有三乐,第一乐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与父母兄弟在一起的机会,好好回报,不留下遗憾;第二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的本分,才能活得坦坦荡荡,才能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跟我们相识相处、跟我们有缘的人;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今天学圣贤教诲要学出个样子,首先成就自己的人生,进而也能够感化别人,成就别人的人生。

除了孟子说的三乐,我们能体会到的正像蔡老师讲的,人生的快乐在于像许哲女士一样无私付出,不求回报,助人为乐;

人生快乐在于“知足”,“欲是深渊”,“知足常乐”;

人生快乐还在于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人生快乐还在于读圣贤书。

再加一条,人生的快乐还在于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蔡老师下面讲到“朋友有信”了。“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所以选择朋友就要很慎重,一定要有判断善恶好坏是非的能力。一个人善恶分明,纵使遇到坏朋友,也不会误入歧途,如果善恶不分,遇到不好的环境、不好的朋友,就会走偏差。所以说要想自己的子女以后的人生走得正确,走得踏实,现在就要透过圣贤的教诲教给他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易经》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善与善感,恶与恶感,只要擦亮自己的德行,擦亮自己的光就可以感来很多的光芒,就像众星拱月的月亮。

蔡老师讲到“朋友有信”的“信”,不光是朋友之间要讲信用,人与人之间都要讲信用,讲信用有时表面上看似吃亏,实际上有后福。这个“信”也指信义,“义”就是正当的事,朋友之间也有道义,也有应该尽的本分,这个本分对彼此来讲就是有劝谏的责任,“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还要记住“君子信而后谏”,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还要审时度势看时机,所谓“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

学生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7.07.03
 
------------------------------------------------------------

顶礼学院老师:

如何长养孩子判断区分好坏善恶的能力

孩子只有自己知道好坏善恶标准,才能真正的判断自己该和什么样人交往以及在生活中如何的为人处事。中国古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果遇到坏朋友自己的孩子在优秀,那也会受影响。而中国古话又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这些古语圣贤教育都是告诉大家朋友对我们今后人生影响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区分怎么样分辨什么是善恶好坏,这对他今后人生是否幸福以及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蔡老师这集重点讲解朋友之间一定要做到有信,而这个信包括信用和信义。做人本身一定要诚信,同时要有道义,只有诚信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信赖,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欢,人们也会愿意和有诚信的人做朋友,同时领导人也愿意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诚信人来做,这样成功率会更稳妥,总之我们选择朋友一定要诚信。以下类型的朋友我们大家应该记牢,这样利于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利于我们如何分辨应该和什么样的朋友相处。

一.朋友喜欢看善书。

圣贤人的教育是宝,我们只要真正的学习把他落实在自己的生活中,就会发现这些理论可以治疗我们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在复杂和难解的问题都会有答案。就如蔡老师在天目山讲课的时候,一个四十多岁武警在听完几天的课程的后,竟然在走路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多次发出赞叹连续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在听完五天全部课程后,他居然非常郑重的要拜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蔡老师为师,并真诚恳切的说,他这一生只拜父母,只拜老师。他这个举动说明了圣贤教育可以使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有这样反常的举动,说明了圣贤教育的确实是宝,而他非常感慨的说,他活了四十多岁,现在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妻子和他离婚,为什么孩子不能和他交流,为什么同事和他难以相处。他之所以有现在的生活结局原来都是因为他脾气太大造成的。

而这几个为什么让人们深思,一个已经有社会经验,并在社会上生活了十多年的人,到现在才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说明了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看到只是对方的不足和缺点,都是别人对不起自己,自己永远是对的。而别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的自私心造成的。而圣贤教育我们无论在发生任何事情时候我们都要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不要管别人的对错,首先要反省自己是否做对了,只要自己尽到自己的本分和责任义务。用自己的宽容大度的心对一切人,用真诚感化周围的人和朋友。这才使这个警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所以说朋友喜欢看圣贤书才能真正的增长智慧,而这也反应了读好书可以其乐无穷,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永远的平和快乐幸福。这也证明了读善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可以使人找到幸福快乐的钥匙。有了智慧自然就能分辨什么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以及善恶的标准自然也就清楚了。

一.好友善友。

<一>.商业场上也需要诚信。

而菜老师讲汕头有位老板是靠铺地砖起家,开始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居然在和一个公司在签完合同后就知道这个生意肯定赔钱。但是他在工程中仍然没有偷工减料,按质按量完成。而这个公司老板在最后和老他结帐的时候,公司老板发现他在别人都认为赔钱的生意,他怎么会赚钱别人都看不出来,于是把他找回来,一问才知道了他原来已经把自己的仅有十万元钱全部赔光,正因为他的诚信使公司老板感动,同时并请他晚上吃饭,还把他公司里的管工程的主管都找来,并说以后铺地砖的生意全部由这个有诚信的铺地砖老板来做。而几年后这个铺地砖的老板生意做的很好。

这个事例证明,而铺地砖老板这个诚信也感得他在今后的生意中,会赢得更多的生意和用户,其实人们都知道做生意难,起步更难。而他虽然开始起步难,但是由于他的诚信最终还是打开了他今后生意的渠道,也为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信誉,这样对他以后生意也有很大帮助,这也证明了在商业上诚信的人也会处处的遇到贵人。

<二>.朋友要有仁慈之心。

森林游乐区的老板爱惜环境,不舍得砍伐树木和破坏森林的现状12年亏本,但是他仍然舍不得砍伐森林里的树,而别人都说森林的一棵树就直几晚块钱,砍伐树木可以减轻他的债务,可是他仍然坚持宁可负债还是继续坚持。正因为他对花草树木都有慈悲和不忍之心。所以感得在商场经验丰富的卢叔叔的帮助,卢叔叔帮他在加上在游乐区又发现了温泉,今第十三年这一年时间就把赔本的12年债务全部还完。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只要有仁慈之心,肯定会得到好的果报,同时也会得到善友的帮忙。这也引证了确实是什么人感召什么人,好人自然就得到好人的帮助。

二.坏友恶友。

遇到问题不能承担责任,都是退给对方,错的都是别人,而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样人和朋友我们一定要远离。就如蔡老师讲,当一个孩子已经犯了杀人的过错,其实这个过错对于人来说应该是相当大的过错了。而当警察局通知这个孩子的母亲的时候,而他母亲第一个反应马上就非常快速的肯定回答,绝对不是他孩子做的,一定是和他孩子是同名同姓的人。而当这个母亲到警察局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警察局录笔录时,而他母亲则马上改口说,都是被那些坏朋友带坏的。孩子出现这么大的过错我们家长居然认为这些和自己的教育没有一点关系,把责任推卸的非常的干净,适想做其他事情则是否会更推卸的干净。孩子出现过错是因,可是如果孩子平时养就成良好的习惯,怎么可能孩子一下就犯杀人的过错呢?其实我们家长疏忽对孩子的观察这是最起码的过错,和孩子谈心交流不够,不了解孩子的心里状态,更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孩子才会出现很多的缺点和错误甚至是导致他杀人的犯更大过错。

这个家长推卸责任的态度给我们现在为人长辈者敲响了警钟,适想在当今社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孩子少父母和长辈对孩子溺爱。缺乏管教和束缚,没有教育孩子应该从小养成自理,自立,自强,自爱的好习惯,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问题和过错,父母反而会为孩子进行隐瞒和遮掩,一起帮助孩子推卸被处罚的责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和长大,怎么可能在不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就能一下子长大后成为国家栋梁和有所作为的人呢?其实等孩子长大坏习惯已经养成,在进行教育那真是太难了。其实这个前面推卸责任的母亲,给我们现在的年轻父母和长辈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如果我们为人父母者没有责任心和担当,现在就帮孩子推卸和逃脱责任和处罚,那我们的后代就会和这个母亲的孩子一样最终会成为杀人犯。

总之普天之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幸福快乐。甚至是有出息和成就,那我们做家长的就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扎诚信和责任心,道义的根基,这样我们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上才会真正的成为有用之材。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7.07.04
 
------------------------------------------------------------

尊敬的读书会老师及各学长:

大家好!蔡老师在本集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包括:孟子三乐(父母俱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及得英才而教之),还有助人为乐及知足常乐。上述的快乐,其实我们每人也能得到,只要我们时常怀着感恩之心,我们就能体会由报答至亲而得到的快乐;只要我们常存贡献己力而不谋私利之心,就能体会到心胸坦荡的快乐;只要我们能尽本份,知错能改,为别人做好榜样,就能体会到“得英才而教之"的快乐。这些快乐本身已包含了知足常乐及助人为乐的快乐了。

什么是人生的真乐?──蔡老师请我们说出自己觉得的人生真乐,后学也想值此反省一下。印象中,后学的幼年与青少年期不过得快乐,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太称心。中学毕业后申请第一份工作时,需要我们用英文名字称呼,后学于是选了“快乐"这个名字,希望自己日后会得到快乐。在工作的这段日子,虽然薪酬不错,表现也得到赏识,同事关系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心中总是觉得不快乐。后来,拍拖结婚,生命似乎有了归宿,但也不觉得找到真快乐。之后有了孩子,生命应该有了一个方向,但在这个时候却遇到交通意外,使后学经历了身体、心灵及家庭关系带来的痛苦,对生活及自己失去了信心,快乐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段时期,每次看到自己的英文字时就觉得很讽刺,为什么“快乐"的名字没有“快乐?记得有一次后学经过百货公司,在橱窗里看见一尊大肚佛的雕像,样子笑嘻嘻的,令人感到很舒服。后学很想自己能够像这雕像一样,笑得如此灿烂,当时不断的想,究竟人生要怎样才能如此开怀快乐呢?

后学在孩子出生之后就没有工作,所以意外后出现的人际关系变故,令后学在面对未来时,顿时感到失去依靠。加上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人数不断上升,自己的体力不如前,年纪也不小,又失去以前的工作年资,孩子又少,又没有储蓄,后学当时很忧心,觉得如果自己有钱的话,这些问题便能解决。恰巧这时碰到一个传销机会(正当注册货品),说能够让我们得到保障未来生活的回报,过一个无忧快乐的生活。后学就抱着这个“快乐生活"的希望,参加了传销行列。老实说,后学不是一个对金钱看得很重的人,志愿是服务他人,所以自小也不喜欢进入商界,在社会服务机构也工作了十多年,可是,当遇到一些身体与社会的变故时,竟然也相信“金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后学在传销服务待了一年便离开了。这一年的经验使后学确实了自己的真正志趣,知道自己不是向“利用能力谋取金钱”方向走的人,同时真正体悟到“金钱未必能换取快乐”的意味。其后的十多年,辗转的机会,让后学有机会接触到自己的文化,才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与文化承传及民族幸福的关系,才立定了承传文化的志向,之后才有缘看到《幸福人生讲座》,开始向着“幸福人生”的方向走!

这几年跟蔡老师学《幸福人生讲座》,是后学四十多年来第一次知道,“快乐"应是哪个模样。严格来说,后学仍未到达“快乐"的境界,因为每次读《弟子规》或《幸福人生讲座》时,都看到自己很多错误,及很多过去因为不懂得做人而得来的遗憾。《弟子规》是照妖镜,里面看到自己满目疮痍的面貌,看到很多丑陋的行为,有时甚至难以面对镜中的自己,很恼恨自己为什么总是改得不好、改得很慢。有时面对着自己无尽的缺点,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蔡老师的境界:为什么庐江的老师们半年就有成就,可以落实《弟子规》,行为世范,而自己学了两年多,还是老样子?

有时自己会很心急,自己已近半百,才开始学做人,才知道做人应有的样子,以往无知,犯了很多过错,令自己四十多年的生活也得不到快乐,现在有幸听到圣贤的教诲,为什么还不能“一刀两断"的改过?有时以为自己改变了,开始有一些安慰,怎知问题一来,才发现原来功夫未到家,又打回原形……这些对自己一些比较的深刻认识,实在说,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更不是快乐的事。

虽然如此,后学觉得学习圣贤教诲最大的得着,是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知道做人的意义与目标,也知道了幸福的方向。这些使后学在面对社会转变及种种际遇时,不再感到彷徨无依,不再害怕,也不需要再扭曲自己的意志,放弃自己的志向或出买自己。所以,仍能从苦中感到希望而得到点点的快乐。

故此,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就是当我们面对社会转变、生命变故及种种的不幸际遇时,还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还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还能相信自己选择做一个直正的人是对的,还能无怨、无悔地生活,及还有圣贤先哲的肩膀做依靠。这就是人生的真乐,愿与各学长互勉。

                  学生pc00024 敬上

分享文章   07.07.10
 
------------------------------------------------------------

 诸位老师大家好!

【第五伦「朋友有信」】:信指信用,信义。「义」是正当的事,是说朋友相交往有道义,有应尽本分,除信用之外,还含有本分的含义在里面。「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不忘老朋友——患难之交」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亲总让我把‘好吃的’送给一位阿姨,那位阿姨是父母的同事,当我走将十分钟的路送给她时,她总是激动地哭起来,一会儿又笑,并跟我说:“谢谢你爸妈,你爸妈是大好人,他们总是帮助我,我又没法回报。”我见她屋挺大,但也挺乱,屋中间小车里还有一位小宝宝。一天,我问妈妈:“妈妈,咱们为什么总给阿姨好吃的?”妈妈和蔼地对我说:“你看那阿姨多可怜,他男人出差去了,照顾不了她,她边上班还得边照顾自己的孩子,没有时间做饭,给她吃的是「行好」,「行好」得好报。”我记住了妈妈的话。在我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一位腿有残疾的同班同学忘了带午饭了,她将要挨一天的饿。这时我想到了妈妈的话:“做人要行好”。于是,我赶快跑回家给她找吃的,最后找到三块熟红薯,虽然不算是好吃的,但也能解些饿。我偷偷地把红薯塞进了她桌子洞里。不知怎的,她竟猜出是我给她的,对我千恩万谢。之后,她把这事告诉了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很受感动,以后竟给我做了一件非常漂亮又合体的红花棉袄。当我把棉袄让我的妈妈看,又把事情经过告诉妈妈时,妈妈很受感动,让我转达对她妈妈的感谢。之后,我们成了知心朋友。将三十年中,我们的住址变更过许多次,但我们的情谊始终没变,直至今日。

「藕断丝还连的小朋友」

她是一位由山东来北京打工的打工妹,跟我认识时也就有十七岁。她在我们单位干临时工,但没干几个月就回家学电脑去了,之后去了上海亲戚处打工。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很短暂,但我们的情谊很深很深。现摘抄我们之间互通的信件。(篇幅都太长,因此删掉了许多。)

杨阿姨您好!

阿姨首先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阿姨转眼间咱们分别了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里我每时每刻都在怀念咱们曾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阿姨,您给我的知识以及教给我做人的道理,我感到这是我的福分。阿姨这是我一辈子也不能忘却的。阿姨我发自内心的感激您,我忠心地谢谢您。

阿姨如果时光可以倒退,我绝对不会离开北京,离开您,我后悔,后悔当时没听您的话,后悔当时的盲目的选择……阿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表姐去了北京,并且咱们相识了,咱们两代人心灵彼此的交往,使的咱们成为了好朋友。阿姨自从您毫不保留的给我讲了许多佛学知识以后,使我由迷入悟,自己彻底的改变了。我不再怨天,不再恨人,不再胡思乱想,我认为咱们在一块的那一段时光是我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真正快乐……阿姨每次打电话我听到您的声音我就想哭,我就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阿姨下次再叙,时间不早了

祝: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玲玲

05.4.4晚

 

(回信)

玲玲你好!

我五月九日晚才收到你的来信,看到你写信日期是四月四日,可想而知,你盼收到我回信的心情.

首先向你的父母问好,愿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并感谢他们欢迎我去你们家做客……记住:人活于世不能空空而过,得为这世上留些什么做出贡献。……不要想我,要想佛,学佛,向佛那样无私无畏,大慈大悲,一切想着苦难的众生,为众生服务,把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样做才算没白来于世。……天已大亮,愿我们的心也亮起来。

祝:工作顺利!

不断进步!

杨阿姨

2005.5.10早

「结识新朋友」

人的一生,遇到几位‘知己’朋友很难,在佛陀网路学院、「读书会」我也结识了几位知己。我们互帮互学,相互鼓励加油。其中pc00072(我称她为张老师)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她知道我因写「读书会」心得感觉困难,(总认为自己没做好,没资格写),可能不能坚持到底时,她在回我手机短信中不断给我加油,并夸我写得很好。我知道她是用善巧方便来鼓励我,我很受感动,终于有勇气告诉她:我尽我最大努力把写「读书会」心得坚持到底。

感恩张老师。

感恩所有的知心朋友。

感恩一切。

愿所有的人都能亲附善友,使之受益无穷!

pc00087敬上!

分享文章   07.07.13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好!

1. 人生要快乐要种对快乐的种子。

身体健康,人才会快乐。蔡老师在这集中强调「回归自然最快乐」,电器用品不能真正让我们健康快乐。现在学生借太太怀孕的机会和全家统一了思想,坚决不用微波炉,别人送的两个新电磁炉更是没有开封就放到地下室搁置了。太太怀孕后也把手机停了,学生以前曾经一天打好几个小时手机,健康受到很大伤害,现在明白了,尽量用电话线打,还买了一个小灵通代替手机,迫不得已时才用手机。

「至乐莫如读书」。能读圣贤书是快乐,能自我成长是快乐。学生念到「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这句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说出的共鸣。这几年来,学生常读圣贤书,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了,感觉很舒坦,很快乐,进而「知耻近乎勇」,立志转恶为善,转迷为悟,好好的经营人生,现在的人生真是愈走愈踏实,愈走愈快乐。

2.「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学生听老师的话,多读圣贤书,多与古圣先贤在一起,常常熏习,自然变化气质,“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在现实生活中,则尽量亲附善友,或是和网上的同参道友共同学习进步;或是每月定期参加本地的学习小组,亲近善知识聆听教诲;或是善巧方便,应机和亲朋好友交流善言善事,尽本分规劝长辈,教导晚辈。

3.《易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

善人会跟善人在一起,恶的人会跟恶的人一丘之貉,酒肉朋友。孩子有善的本性才能吸引来善的人,孩子要有智慧分辨好坏,才懂得取舍,懂得对恶人要敬而远之,保持距离,否则遇到恶的朋友不懂得判断,就不会离开,就会慢慢受到不好的影响。学生在交友上有过切肤之痛,至今悔恨不已,决心一定不让孩子重蹈覆辙。

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关键在于父母先要具备这个能力。学生即将为人父,立志为孩子做好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现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多读圣贤书,多行圣贤事,志在圣贤。

家人至今无法完全接受传统文化,学生明白根源在于自己力行不够,说教的多,践行的少,空白的理论家,“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决心行有余力,再学文,没有余力时,暂时放下学文,自然“工夫到,滞塞通”。蔡老师说「一个人提高学问就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学生老实奉行,踏踏实实从力行下手,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一言一行都从家人的角度出发,效仿古代二十四孝,尽一切努力让家人满意,无怨无悔,坚持不懈。

4.感恩弟弟。离开汤池一个月里在河南帮岳父岳母种地,收割了小麦,种下了玉米和棉花。弟弟与我分享体悟:粒粒皆辛苦;一丝一缕皆来之不易。12日,二姐一家三口、弟弟一家三口抵达汤池,计划小住10天熏习传统文化,二姐照顾璎珞和子凡,弟弟夫妇和外甥女白丽则安心参加18日开始的7月份幸福人生讲座。以后他们每月来参加幸福人生讲座,回家则一起学习蔡老师光盘,一起教育两个小孩。

5.感恩在太太腹中刚两个多月的胎儿。有了他,全家有了更多的温馨和乐。首先,学生变了,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每天下班后早早回家陪同太太,和太太一起阅读育儿书籍,探讨育儿知识。其次,太太也变了,性格温柔平和了,生活习惯改变了,晚上早早的睡觉,影视书籍由美国大片、韩剧、娱乐节目等变成育儿类、科普类了。第三,夫妇关系更加融洽了,以前学生和太太各偏重东西方文化,且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稳重有余,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可爱,心直口快,以至于时有分歧,现在有了养育孩子这个共同的目标,夫妇经常沟通,相互影响,观念慢慢趋于一致。第四,母女关系更和谐了,岳母每天欢喜的为太太做各种可口的饭菜,教授育儿经验,太太虽然刚体会到怀孕的艰辛,却已经升起了对岳母的感恩之心,母女更加贴心。第五,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不再为我们担心了,都关心祝福母子平安,全家合乐。

学生最近在看太太买的美国最畅销的育儿书籍中,看到书中许多理念都接近中国传统文化,如建议胎儿从出生就吃长素,注重家庭和睦对孩子的影响等,让学生惭愧这几年对西方文化的一昧排斥,导致太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排斥,现在学生拓宽心量,以中为体,以洋为用,多向太太请教学习西方优秀文化,让彼此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好的沟通。

6.感恩岳母。13日清晨,学生开车送岳母和她交往甚好的两位阿姨去郊外挖野菜。一路上两位阿姨对学生说,岳母平时在她们面前夸学生如何孝顺等等。学生十分惭愧汗颜,相比岳母几年来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学生的一点点付出实在微不足道。按照太太的话说,就是嘴甜点,“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可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感谢各位老师、各位学长的指导,学生现在注重在家庭生活中落实《弟子规》,每周固定给几位亲友打电话,一是问候长辈饮食起居,二是向长辈报告自己家庭和工作情况,三是分享弟弟、外甥女文静和白丽的学习心得,四是应用《弟子规》和各位亲友共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坚持几个月来,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整个大家庭得到学习、落实《弟子规》的真实利益。

听课遍数越多,悟处越深。现在学生改为两周学习一课,每课至少听八遍,然后再用2-3天写报告。实实在在是刚入门道。

学生真诚礼敬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7.07.19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1.人生要快乐,要种对快乐的种子。(一)孟子说的三乐(二)「助人为乐」(三)「知足常乐」(四)读圣贤书快乐

在这一集,蔡老师讲人生的快乐除了上一集讲的孟子三乐以及「助人为乐」和「知足常乐」,还有读圣贤书之乐,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末学在十年前,有缘接触到佛法和传统文化,当时因没有好的老师指点,只是自己买了一些佛法和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古代历史的书在看,那时末学感到每天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捧起这些书来读,确实有「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的感觉。不过那时的乐只是阅读的乐,现在末学理解“读圣贤书”的真正乐是在于我们终于知道人生的方向了,在学习、落实圣贤教诲后,我们真实地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快乐,这种乐是过去那种读书的乐所不能比的。

2.第五伦「朋友有信」:信指信用,信义。「义」是正当的事,是说朋友相交往有道义,有应尽本分,除信用之外,还含有本分的含义在里面。「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蔡老师说不仅朋友之间要讲信,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都要有信,所以末学理解这个“信”是应该贯穿整个人伦关系的,所以孔子说“人无信不立”。末学过去不懂这一点,在学校毕业踏入社会后,逐渐受社会影响,变得越来越会欺骗别人,尤其是在商场上,认为如果不欺骗,你根本就赚不到钱。后来我可以做到一边骗人,一边还一脸诚恳,那时非但不以骗人为耻,反认为不会骗人就是没有能力,真是愚痴糊涂。

另外,末学还有一个不守信用的坏习惯就是迟到。和别人约好见面,总是要迟到,结婚前和妻子约会也经常迟到,妻子后来忍无可忍,把末学痛斥一番,结果差一点就此和我分手。那时末学对信守约定确实非常忽视,一直也不认为这样有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末学学了传统文化,知道了以前所想所做完全错了,所以在努力改过,做到决不欺骗别人(除了为别人好而要说善意的谎言),和人约会一定不迟到。据了解,德国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非常重视和你的约会时间,绝对不会迟到,非但如此,他们也不会提前到达,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和你约好17:00到你家,如果他们16:45到了,那时说不定你正在洗澡,或者正在厨房忙得还没有换衣服,所以他们会在你家附近兜一圈,等到准时17:00才来敲你门。这是信守承诺的好样子啊!不但守时,而且还处处替别人考虑,值得我们学习。

3.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他有这判断力才能高枕无忧,不然孩子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你要担心什么时候?

末学在第一集的感言中就提到孩子将来的教育问题,那时就很担心孩子将来上学后是否会受环境污染,因为现在孩子才4岁多,在幼儿园里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环境影响了,何况在小学和中学。现在想想蔡老师讲得很有道理:现在就已经担心在学校里的环境,将来一定还会担心她的工作环境,担心她如何选择朋友,选择伴侣……,等等,真的要担心一辈子了。所以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坏友的能力,他有这个判断力了,我们才能够高枕无忧。而这个就要通过我们都用圣贤的经典来教导孩子,从小把她的根基扎稳固,让她善恶分明,否则真的会一辈子操心。

末学Pc00051 敬上

分享文章   07.07.19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大家好!

人生要想快乐,就要种对快乐的种子。经过蔡老师的讲解,末学才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快乐。孟子有三乐: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是天伦之乐,比什么都珍贵。二[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於人],人生要坦坦荡荡的做人。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敲门声。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学为人师进而去成就别人的人生,成为别人的贵人。

  [助人为乐]施比受更有福,当我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这种乐是自性流露出来的乐。

  [知足长乐]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回归自然最快乐,知足的人一生都会觉得很快乐。

  [读圣贤书快乐]接受圣贤教诲才能懂道理,用圣贤的智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朋友有信:信是信用,信义。[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孩子在慢慢的长大,与父母接触的时间越来越少,往往都是朋友在影响他。所以长孩子判断善人、恶人、好友、恶友的能力很重要。只要从小教孩子学习圣贤的教诲,不断的提升孩子分辨善、恶的智慧。但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定力)也很重要,有很多的孩子在犯错的时候,都知道是错,只是经不住诱惑。只要多读经孩子的心就会定下来。有了这些能力即使孩子遇到酒肉朋友,我们也会高枕无忧。孩子善的本性会带动他周边的人向善。《易经》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善的本性才能吸引善的人。

  pc00203敬上

 
本文编号:2007070522470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