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三十二)

作者:网络学院  

时间:2008-5-8  

摘自  
 

     说明:研讨内容,蔡礼旭老师主讲的「幸福人生讲座」第三十二集(蔡礼旭老师2004.11讲于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于下,此书面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弟子规中「泛爱众」的部份强调对大众的恭敬,其中包含了哪些面向?
2.对待学问如何表达恭敬之心?
3.礼记中提到「毋不敬」,圣贤人也强调「慎独」,其涵意为何?
4.「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该如何化解怒气?

分享文章   08.04.22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在这一集里蔡老师提到《弟子规》里面的[泛爱众]这一段,提醒我们要怎样做到对其它人的恭敬,内容有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自己有能力要主动协助他人,别人有才华绝对不能嫉妒,一有嫉妒,我们心的恭敬就失去了。 如果我们用自己的技能出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加深了自己的印像,而且在佛法中也有讲,越舍越多。我们把自己的技能,智慧传受给别人,在佛法里这叫,法布施,我们做法布施就会得到聪明智慧的果报,也就是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智慧。

  【勿谄富。勿骄贫。】

  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人生总有起落,我们决不能落井下石,这对人就没有恭敬之心。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我们要去跟人家讲话的时候要先观察人家现在忙不忙。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今天心情很不好,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倒一杯温开水送到他身边,然後我们就走开,这样等他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他一定会来跟我们谈,这样可以增加亲朋对我们的好感和信任,所以做很多事不要太急躁,要审时度势去做。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这个都是一种恭敬心。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对善人恭敬,对善人赞叹,就能够让众人跟他学习。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跟人不要有太多争,要多给人也可以说要舍得,当我们这么一让,也就成全了我们的学问,我们就会慢慢剔除了你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学问就上升得很快。而且还会越让越多。

【将加人。先问己。】

      任何我们要加於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

       蔡老师还提到对学问的恭敬【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一个人长了浮华之气了,有没有尊敬学问?没有了。但是你:

  【但力行。不学文。】

  只是去做,都没有读经典,都没有听课,就会:

  【任己见。昧理真。】

  你还没搞清楚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想法硬去做,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求学问如何尊重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广。

      【读书法。有三到。】

  读书的态度是什麽?「心眼口」都要「信皆要」,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要对书本恭敬,要对老师恭敬。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所以这个也是在读书当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书,脑子里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都是对学问不恭敬。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学习要抓紧时间,不要学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在生活中还没有用到,千万不要今天听了课感觉很好,然后不落实,那就等于白学,自己也得不到利益。我们真的能够落实圣贤教育悔,那我们的智慧就能早点开启,早一天开启,就能多帮助更多的受苦众生。

  《礼记》里面讲到[毋不敬],就是让我们在四下都无人的时候也要恭敬,无人的时候也要对桌椅板凳恭敬。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还是一样恭恭敬敬。

  能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我们如何能够让自己脾气变好,用什么方法来控制自己的脾气呢?

   第一深呼吸。可以缓解一下我们的情绪。

       第二经文。用经文的内容来控制情绪。比如《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无量寿经》里面的内容。

   第三祈祷。比如我们学佛的可以念佛号,让圣号把烦脑伏下去。

       第四想因果。想一下这可能是我们以前做种的不善因,所以现在会有这种结果,还生什么气呀,都是自己造的业。

根本解,就是我们把[怒]改变成[恕],怎样能宽恕别人呢,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字经里的,[人不学 不知意]他们都没有学过圣贤的教悔,怎么能跟他们怒呢。第二个想到的是《无量寿经》里面的第三十五品内容,现在是末法时期,人就是现在社会的样子(自私自利,听骗不听劝,电视,广告,书籍,报纸,等等一些流行的东西都是增长人的欲望),我们能接受圣贤的教育是多么幸运呀,还生什么气呀。第三个想到的是,蔡老师讲的如果你劝一个人,这个人一听就能够回改,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普通人。所以我在劝别人的时候,就不会在着急,在生气了。  

分享文章   08.04.24
------------------------------------------------------------

尊敬的诸位老师:您们好!
      末学向您们90度三鞠躬!感恩您们的指导和帮助! 
      下面是末学学习蔡老师《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三十二集心得,现与诸位老师分享。如果有观念或者表达不对的地方,请诸位老师提出批评。感恩! 
      蔡老师告诉我们应修学的第五门功课“泛爱众”,要我们与人相处要落实平等博爱和恭敬之心,要好好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对学问也要存恭敬之心。 
      一、对大众要有恭敬之心。我们学习《弟子规》中“泛爱众”这一章,就要平等博爱,在与人相处之中,从以下十个方面培养自己的恭敬之心。 
      (一)有能力就做对大众有益的事。《弟子规》中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告诉我们: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主动协助他人,这样自己有困难时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同时不嫉妒别人的才华,有嫉妒心的人心量就小,既失去恭敬之心,其福分也下降,不能见贤思齐。 
      (二)对贫穷人一样恭敬。《弟子规》中经文说:“勿谄富。勿骄贫。”对富贵人不要巴结他,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末学原来从穿著破烂的人身边走过,总是捏着自己的鼻子,或者对他们有鄙视的念头,没有恭敬之心,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心念错了。因为人的一生非常脆弱,起伏不定,现在社会上灾难频频,说不定一场意外的变故,富贵人和我们就会成为捡破烂的样子,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表达自己的恭敬和关怀之意。 
      (三)与他人沟通要察言观色。《弟子规》中经文说:“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对人的恭敬跟爱心,要落实在人与人的互动当中,跟他人讲话的时候要先观察,如果对方很忙或者心情欠佳,不要闲言闲语去干扰他,这样会增加他的烦恼和不安,对他人不恭敬。一次先生回到家心情非常不好,末学希望先生的情绪有所改变,就没话找话与先生交流,而先生却说:你烦不烦?先生已经拒绝。末学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些言语是多此一举。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才体会蔡老师讲当别人不安时,倒上一杯温开水放到他的面前,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既让他体会到有人关怀着,又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心情平静下来,蔡老师有颗真诚恭敬之心才能做到,处处体恤别人的需要,末学要见贤思齐。 
      (四)勿张扬他人的短处。《弟子规》中经文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末学本部门的一位同事,做工作经常将责任分的很清,末学感觉他没有团队精神,就向他人诉说这位同事的短处,这也是对人的一种不恭敬。还是自己的德行没有感化同事,才使同事斤斤计较。 
      (五)称赞他人善行是美德。《弟子规》中经文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当对方听到我们称赞他时,他一定会更加勉励自己行善,同时其它人听到也会效法他的善行。我们学习《弟子规》小组同修时,大家对一位朋友对她母亲的侍奉非常赞叹,朋友几乎每天要从城东到城西穿过整个城市,去照顾瘫在床上已经一年多的母亲,一边要照顾母亲,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要上班,就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她所执教的学科,学生考试时成绩在级部十几个班级中第一,也是她的孝心所感得的。朋友说她做的还很差,需要继续努力,而大家发心一定要向这位朋友学习她的孝行。 
      (六)宣扬他人缺点是恶行。《弟子规》中经文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张扬他人的过失和缺点,就是行恶,如果批评别人过分还会招来灾难。我们与不善的人沟通时,言语要带有宽容,对他也能够做到循循善诱。 
      (七)规劝朋友过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弟子规》中经文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一次,一位朋友用办公室的话机给末学打私人长途,末学担心自己的电话费高,未挂断、回拨过去,事后末学越想这件事越不对,就刻光盘回向朋友的单位;还认为这件事也要告诉朋友,朋友这才感到自己落实《弟子规》没有从细处着手,她也刻了光盘回向单位,末学这才认为我们两个人的道德没有亏欠。 
      (八)人情往来多礼让。《弟子规》中经文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我们要不断地剔除自己的贪心,学问才会不断上升。末学乘坐出租车时,如果租车费里五角之下的零钱,就有不愿意给别人的念头,或者明明包里有几角的零钱也故意不往外掏,这个毛病也会助长自己的贪心,末学也要转变要占别人小便宜的心念,并去力行。 
      (九)自己不能做的事不要让他人去做。《弟子规》中经文说:“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要他人去做的事,对他人说的话,要先问自己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立即停止,也是对他人的恭敬。末学所从事的是业务检查工作,末学每次下发邮件安排下属部门人员检查部分业务前,都是先分析这项业务有多大的量,多大的难度,下属人员确能查到原因,并能进行整改,列好表格,确定能做到,才下发,大家都说末学安排的工作清楚明了。末学在工作中称下属部门人员为老师,并感谢各位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从点滴中让所有有缘接触我们的人,都能体会到一份关怀,一份恭敬。 
      (十)感恩要常挂心上。《弟子规》中经文说:“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我们受人的恩惠一定要感恩,常思报答,别人有对不起我们的事要尽快忘掉。末学能走过癌症病魔的侵袭,也在于单位领导和同事的那份关心,是一种无形的鼓励。回忆起在外地肿瘤医院住院时,末学欢快和感恩的心又浮上来,那时末学所在病房里,一篮篮的鲜花将末学的病床围绕起来,末学就将鲜花分享给医生和护士办公室,分享给其它病友。同室的一位六十五岁老大娘问:你什么官职呀?你家这么远,来这么多人看你,你的老总全都来了。末学说:我仅仅是一个职员。大娘又说:你看,你这个小王人缘好,我在这个医院住几年了,就没有看到这么多人来看病号的,后来末学慢慢体会到,身后有那么多的人支撑着末学,才使末学不服输,用自己的心念战胜病魔,继续回到企业,以自己的智能和经验回报企业,来感恩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爱。 
      二、对学问要有恭敬之心 
      (一)学贵力行。《弟子规》中经文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末学已经背诵了许多经典,但是不能身体力行差,自己还有傲慢的习气,自己的道德学问仍提升很少。4月10日听pc00051老师的分享,说要将衣服迭得象商店里卖的一样整齐,对衣服也要有礼敬之心,末学就放下手中的经典,从当个星期天开始收拾家中橱柜里的衣服,在三天里,用空余的时间将衣服归类打包,摆放整齐。先生看到末学收拾的非常认真,打开每个衣橱看看,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二)学贵解行相应。《弟子规》中经文说:“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落实《弟子规》,求学问的正确态度一定要解行并重和相应,理解得愈深会帮助我们更好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 
      (三)学贵专注。《弟子规》中经文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心里想着,眼看着,口里念着,容易摄心,也是对经文的恭敬,对书本的恭敬,对老师的恭敬。 
      (四)学贵一门深入。《弟子规》中经文说:“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2006年6月末学打算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弟子规》,而正好2007年7月末学到达庆云参加幸福人生讲座,才勘验自己一年来力行的功夫非常肤浅,就继续落实《弟子规》,越学越发现《弟子规》字字句句无量意,百分之百去落实太难了,末学有幸进入《弟子规圣贤教育研习读书会》后,跟在各位老师的后面紧紧一路小跑追赶,发现各位老师每周四线上分享能够出口成章,语言洋洋洒洒,自如大方,才体会各位老师一门深入的功夫之深,末学定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跟在各位老师后面好好学习。 
      (五)学贵勘验功夫。《弟子规》中经文说:“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求学问要加紧用功,处处勘验我们的功夫是否有长进,最好、最直接的勘验就是从你的起心动念去看,只有时时勘验,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应当实实在在演好圣贤学问,来利益更多的人。 
      三、时时处处体现恭敬之心。 
      (一)处处恭敬。蔡老师在这节课里讲到,修身的方法。 “毋(无)不敬”,“慎独” 。要我们时时处处都要提起恭敬心。 
      2007年7月的一天,末学听一位老师说:她每天面对先生三鞠躬,挽救了即将破碎的家庭。末学很受感动。就暗暗决定:回家也要给先生三鞠躬,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家。 
      第二天早上,等先生起床后,末学来到先生的面前,看到先生冷漠、排斥的态度,鼓足的勇气一下烟消云散了。末学鼓励自己再试一次,就这样反复试了七八次,面对先生这个躬还是没有鞠下去。还想:先生要问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是不是心理不正常了。如何办?末学就想那也要去做,就面对熟睡的先生所在的方向默默三鞠躬,再对父母、师长及长辈三鞠躬,再对天地万物三鞠躬。 
      在末学反复学习这一集时,认真体会蔡老师讲的,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体会“一真一切真”,心真万行才真,心恭敬了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了。反观自己近9个月时常的鞠躬,虽然自己的傲慢心减弱了,对天地万物的恭敬之心增长了,先生对末学关心也有一点起色,但是进步不大。反省自己:对先生还存有些许的怨恨,还存有戒备心,对先生身心关心不够。 
      学贵力行,找到缺点,就要去修正自己。当末学再次对着先生深深地鞠下躬时,仿佛又看到先生细心呵护病榻上的末学时,那憔悴的脸庞,仿佛又重现先生双手托着孩子时,那慈爱的眼神,仿佛看到先生为了支撑这个家奔波时,那疲惫的背影,往事一幕幕,末学突然体会到先生也很辛苦,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先生也付出很多,那种发自内心真诚的感恩心、恭敬心一下子提起来了,任凭感恩夹杂着悔恨的眼泪挥洒,心中对先生的怨恨、隔阂、不理解全部冰消融化了,末学感觉90度鞠躬就是默默地在与先生的心灵交流。当末学再为父母、师长、为天地万物鞠下躬时,也仿佛感受到与父母、师长以及天地万物之间进行一种互动。感恩父母给予生命,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长辈的栽培,感恩天地万物的化育。
到双休日,末学看到锅底外面沾满油垢,心想先生看到会烦恼,末学就的放下经典,将锅底外面烧焦的油垢铲除,一刀一刀就好象再铲除自己心灵的污垢;听pc00051老师讲要将家里的衣服收拾地像商店一样整齐,末学就去落实,将橱柜里的过季衣服归类打包,将要穿的衣服一摞一摞迭齐,摆放得错落有致。再把家里打扫的整洁一新,当先生看到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生,面对的任何一个人时都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都能从他人的言行中读出自己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功夫,只有我们心恭敬了,言语和行为才能统统不离恭敬之心,他人反射回来的态度,也是对我们的恭敬之心,当别人对我们恶目相视的时候,要修正自身,不断提升自己对万事万物的恭敬之心。 
      (二)时时恭敬。圣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是“慎独”,就是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没有人在的时候还是一样恭恭敬敬。只要家里方便(家人不在家),末学时常上班离开家时或下班进家门的后第一件事就是三鞠躬,对家里的众生恭敬。也时常利用早上走着上班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迎着早晨的曙光向东走去,感恩阳光菩萨的普照,她的光无私地普照万事万物,当末学走在路两旁红色的砖地人行道上,将自己定格在两个砖缝之间,声声弥陀压住自己的妄念,感恩大地菩萨净、脏乱全收,不舍一人,我们要学习日光菩萨,学习大地菩萨利于万物而不争的胸怀。尽量控制自己不去看,不去听路上的喧闹,当自己的思绪跑了,马上再拉回来。 
      四、控制脾气和欲望。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要提升自己的修养功夫,懂得去节制自己的脾气,去节制自己的欲望。 
      (一)宽恕他人转怒气。“恕”字是“如”和“心”组成,叫如其心,叫同理心,我们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换位思考,就能原谅、包容他人,进而懂得去帮助他,感化他。“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 用宽恕就能转怒气,这个才能根本解决问题。我们的修养也才会提升。 
      (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当一个人能够处处宽容,甚至于处处怀着感恩,那他的怒气就消了。末学与先生之间曾产生很大的隔阂,末学从懂得宽恕先生起,在对先生默默的鞠躬中,感恩心也逐渐地升起,感谢先生对末学生病时的照顾之恩,感恩先生对整个家庭的护持。末学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先生在家里更舒服,更能体会家的温馨,让先生也尽快真正切入圣贤的教诲,进而会利于整个地区圣贤文化的开展。 
      (三)少欲知足。当我们为人父母少欲知足时,自然孩子生活知足,欲望很少,就不会为了得到一座楼房,为了一部车,一个官职而烦恼,我们的生命品质就提高了。
惭愧末学pc00417敬上 合十


 

分享文章   08.04.24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蔡老师在这一集中讲到修身第三第四个功夫「惩忿、窒慾」。告诉我们「怒是猛虎,欲是深渊」。「怒是猛虎」,老虎很凶猛,旁边的动物看到牠都很害怕,都敬而远之,所以一个人常常怒火止不住就好像一只猛虎一样,让所有的家人跟同事好像在地狱之中,所以这个怒很要不得。「欲是深渊」,代表欲望一踩下去,没有底,瞬间堕落。所以惩忿、窒慾,「惩」跟「窒」代表要懂得去节制自己的脾气,去节制自己的欲望。

      蔡老师还告诉我们「利令智昏」,当一个人都是在追求欲望的时候,他的整个心性就会埋没掉,利益、欲望就会障住智慧,让人失去理智。

      蔡老师曾经讲到,现在许多孩子的父亲由于日夜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就常常买礼物回来给孩子,以弥补内心的歉疚,结果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习惯,看到爸爸回来,就会去要礼物,一旦没有礼物,就不理睬爸爸。

      学生在以前的一个单位,领导经常叫我们过去拿奖金,结果不知不觉形成固定思维,领导一叫我,就会联想到发奖金,如果不是,心里多少会有点失落。即使现在和那位领导分开五六年了,见到她都还会首先联想到利益关系,可见毒害之深。

      由此,学生深刻忏悔,这些年来,缺乏智慧,为了弥补自己以前对家人的亏欠,以及急于想引导他们接受圣贤文化,一味地供养家人,尽可能满足家人的需要,甚至占公家的便宜,导致本来很纯朴的家人养成了对学生利益上的依赖。学生现在想慢慢淡化利益关系,往往引起不理解不愉快,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让家人的人生都是以利、以害为主,因为「上下交征利,家危矣」,整个家庭的人只有利益的时候,家庭就危险了。我们要深谋远虑,不要长家人的利欲之心。所谓觉者畏因,迷者畏果,学生现在明了因果,真心为了家人长远考虑,为了整个大家庭清净祥和,自己首先要看淡名闻利养,同时要善巧方便坚持感化和劝谏家人,一点一滴来转变他们对利益的看重。老法师在上周学佛问答中也开示,在没有智慧劝谏家人知错认错改错时,不要盲目顺从家人犯错,要学会躲避忍受,自己先精进修出好样子,等他们尝到苦果愿意回头时再来劝谏他们。

      一天,佛看到路上有一堆金子,便对阿难说,这是毒蛇。而后面的一位农夫看到这堆金子却欢喜地拿回家中大肆享用,结果被人告发得到不明财物被抓到官府严刑逼供,最后收没了金子。农夫尝到恶果后才幡然醒悟,明白了佛所说的真理。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让我们和家人一起远离欲望这条毒蛇。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感恩各位老师、各位学长!

 

分享文章   08.04.24
------------------------------------------------------------

顶礼学院老师:
      修身要做到 诚实守信同时要有恭敬之心

      蔡老师在这集讲解中讲到一个人的修身首先要做到“言忠信”,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轻易答应他人的要求,如果一旦答应后就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完成和兑现;第二点讲到一定要做到“笃行”,就是告诉我们在学习圣贤教育还是在待人处事之中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力行,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影响他人,这也说明了圣贤教诲是告诉我们“只管自己,不要求他人”。如果真正做到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才能在无形当中影响我们的亲人和朋友,而中国有俗话是“求人难,难于登天”,也是告诉我们求人就如水中之月,空中楼阁,高高在上,而不能得。而最容易的事情是求己,而中国又有句话“求人不如求己”,因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在现有的生活中过上知足常乐幸福快乐的生活;第三点讲到了“惩忿,制欲”,让我们对自己的欲望和坏脾气要有所节制和控制,否则那我们就会成为坏脾气的奴隶,从而使自己的生活陷入困惑和苦恼之中。而蔡老师在这集讲解中主要讲到了以下内容,现在分别进行阐述:

      一.对人和万事万物都要恭敬。

      而《弟子规》里讲到“泛爱众”,我们对善良人好人要恭敬,那我们对坏人和恶人是否也要恭敬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想学坏,而《三字经》里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谁也不愿意天生就做坏人。而之所以现在是坏人,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调查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当时犯错的处境,这个时候您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您不但不会憎恨他们,反而能升起同情之心,更会感觉到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我们能有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那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教育,有了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和体贴,周围有好的朋友相助。如果这些坏人也能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他们一样也会变得的很优秀。再有我们看到坏人后更该了解到不能和他们学习,因为他们的言行已经得到了坏的果报,被人们唾弃和歧视,那我们不要和他们学习,否则我们得到的果报就会和他们一样,甚至是比他们还要悲惨。在这个角度上看,坏人恶人和善良的好人一样,都是我们的老师,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都是教育我们要做善良的好人。这样对坏人都能升起恭敬之心,那我们就会不与任何人结冤仇,就会友爱一切人,就会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了,当一个人充满爱心关心他人的时候,他会永远的幸福和快乐。

      那我们对人要恭敬之外,我们同时也要对万事万物都恭敬,因为当我们真正做到恭敬的时候才能感染他人,古时候有位大臣名叫赵宣子,他是个很有德行学问的大臣,经常和君王劝谏,而这个君王很不懂事居然派杀手来杀他。而当这个杀手来到他赵宣子的家时是早晨三点多钟,屋里的一幕使杀手升起了恭敬之心,原来赵宣子已经穿好朝服,正端坐在桌前闭目养神,等待上朝。杀手想到这个人居然在房间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都这样的端正恭敬,那他肯定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把他杀死那我会对不起天下百姓,可是不杀他,他又答应了君王就会失去了信用,最后杀手居然选择撞槐树自杀。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即使周围一个人都没有,那我们也要有恭敬心,因为虽然没人在,但是还有桌椅板凳,同时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的做到恭敬的时候,在无形之中就可以影响周边的人。

      二.对学问也要做到恭敬。

      我们在学习圣贤学问的时候,也要有恭敬的态度。打开书在读书和经典时要认真,同时身体要坐端正,以谦卑和真正想学习的心来学习,那我们对圣贤学问就会领悟的更深刻,因为古代大德以及蔡老师曾经讲解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也说明了求学问的恭敬态度很重要,决定我们学习水平是否能达到更高,绝对是与恭敬之心有很大的关系。

      而蔡老师结合自己自身的经历讲解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一个人有学问的时候一定不要自私,要肯帮助他人,这样自己的道德学问才会有所提高和增长,蔡老师讲,他开始在准备考老师的时候,同班的同学都把复习题做了很多,甚至把外班的复习资料拿来请教他,但是蔡老师自己没有时间做复习题,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帮助同学上面,而他在连续三次考试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也说明了学习圣贤学问我们要做到人有能,勿自私。也证明了圣贤学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因为他在帮助同学解决难题时,是考虑要把这个题如何教会对方上面下工夫,而这样时间长后,自己的智慧就增长。假如题稍有变动别人做不出来,可是他却能做出来,这就是他愿意帮助人的结果。

      通过蔡老师的真实事例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多帮助他人,自己不但不会没有工作和地位,反而会随着自己帮助他人的心量拓宽,福报和智慧以及地位都会得到更多。人人都想过幸福快乐生活,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尊重,都希望自己的智慧和钱财更多,那我们就要先种帮助他人的善良之因,因为只有为他人想的时候,别人才会为我们想,而蔡老师所做的一切,以及他现在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尊重,也是来源于他真正的做到了无私,放下了自私之心,全身心的为别人服务,正因为他自己做到了,所以才得到现在拥有的一切和智慧。也印证了中国古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pc00072 敬上

 分享文章   08.04.25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1.弟子规中「泛爱众」的部份强调对大众的恭敬,其中包含了哪些面向?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自己有能力要主动协助他人,别人有才华绝对不能嫉妒。现在人都很怕帮助别人,怕自己的本事都被人家学走,其实“法布施得聪明智能”,自己得到的进步反而最多,而且,“助人者人恒助之”,所以自己得到的利益最多。 
      【勿谄富。勿骄贫。】 
      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人生总有起落,我们决不能落井下石,这对人就没有恭敬之心。其实当一个人对别人不恭敬的时候,首先受伤的是自己。因为心念错了,影响自己的身心状态。末学小时候家庭贫困,于是时常被人看不起,令末学很自卑,有时被人嘲讽得厉害,一怒之下和别人打架,所以末学对这一条深有体会,现在自己对贫穷者特别同情,不敢看不起他们。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当我们要去跟人家讲话的时候要先观察他现在心情好不好。我们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要观察别人目前的状态,是否正忙着。我们如果能时时体恤别人,别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别人有缺点,不要去揭穿。别人的隐私,也不可以去张扬。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对善人恭敬,对善人赞叹,就能够让众人跟他学习。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末学在好几年前,因看不惯当时单位里一位同事的工作态度,向领导报告她的工作过失,并建议领导辞退她。她知道后,就一直怀恨在心,后来因另一家与我们有密切业务关系的公司被公安局调查,她就借机写匿名信给公安和税务,说我们公司和他们之间也有非法交易,结果使负责财务的末学被公安和税务审查,虽然后来查明我们是清白的,但还是令末学担惊受怕了一阵。所以这一条末学现在体会特别深,我们对任何人都应恭敬,不能和任何人结怨。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跟人不要有太多争,能多一点给人没关系,多给人,当你这个让让出去之后,你成就了你的学问,你慢慢剔除了你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学问就上升得很快。
贪心是我们修学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因为所有的烦恼习气,归结到最后,就是一个“贪”字。 
      【将加人。先问己。】 
      任何我们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

      2.对待学问如何表达恭敬之心?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对待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广。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一个人贪多求快的心,心已经失去恭敬了。现代人大多做什幺都贪多求快,读书、学习也是贪多求快,末学前些年单位里一个老板,很重视知识更新,他批评末学对新知识掌握太慢,一本书要看好几天,他说他一天可以看几本书,并示范给我看,哗哗哗,我看就是在翻书。受他影响,末学也学着哗哗哗,结果一本书看下来不知所云,而且搞得自己心跳加快,于是也就放弃了,心想自己太笨拙、太迟钝了。现在学了《弟子规》,才明白学问哪里可以贪多求快啊,有这个浮躁的心,就已经离学问远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读书的时候要专注,要对书本恭敬,要对老师恭敬。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在读书当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书,脑子里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是对学问不恭敬。末学自从高中开始,就逐渐感觉自己读书开始不能专注了,经常一边看书,一边思想就开小差了,到了大学,这个问题更严重了,读书时,刚看几行字,脑子就不知飘到哪里去了,等收回来时,半小时过去了,所以末学至今做事还是不能专注,念佛、诵经也不能专注,总要开小差、打妄想。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求学问不能悠悠放任,要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下个月有没有比这个月「言忠信,行笃敬」?下个月有没有比这个月「慎思、明辨」?这个就是重点。要处处勘验功夫,最好、最直接的勘验就是从你的起心动念去看。所以对学问我们要有一份责任,因为我们是圣贤人的招牌,可不能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 
      听到这一段,末学感到非常羞愧。因为我学习《弟子规》已将近要3年了,3年这个数字本身就让我感到难以启齿,3年了还是没有落实,还是一身的习气,而庐江的老师几个月就落实了,相比之下实在是羞愧难当。所以最近末学时常感到非常懊丧,甚至有点失去信心,我常想:我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完全落实《弟子规》呢?为什幺别人都能那幺快落实,而我就不能呢? 
      我现在越学越觉得差距大,每一集的课程学下来,都发现自己一堆的毛病,很多毛病过去都是忽略的,过去有一段时间,还曾以为自己做得不错了,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井底之蛙,真的如蔡老师所说,学了半天,连自己是升是降都搞不清楚。 
      在我心情非常懊丧的时候,曾经向读书会的PC00086学长和PC00417学长吐露自己的心情,两位学长很慈悲,给了末学真诚的鼓励,让末学体会到一个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的味道,非常感恩学长们。

      3.礼记中提到「毋不敬」,圣贤人也强调「慎独」,其涵意为何?. 
      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到对学问都要恭敬,恭敬心是时时处处,处事做人当中都要能提得起来,没有一个地方不恭敬,甚至于你四下都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因为四下无人还有很多桌椅板凳,你可不能把它摆歪掉了,所以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我们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还是一样恭恭敬敬。

      4.「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该如何化解怒气? 
      要用宽恕来化解。「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您那种宽容就能够使很多的朋友都跟你推心置腹。而「以责人之心」,责备别人这种刻薄的心来责备自己的缺点,就「寡过」,你的修养会提升得很快。所以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这个才能根本解决,也就是转念的功夫重要。 
      所以什幺样的人我们都要去宽恕,甚至于能够去感激,去感恩。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能,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感谢斥责你的人,他常常对你恶言相向,你要感谢他,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末学自从2年半以前到现在这个公司上班,就开始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途中,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不守交通规则,乱冲乱撞的其它骑车人,末学一开始每次遇到都很生气,后来我警觉到这个问题不简单,因为每个境界的出现都是检验我们修学成绩的时候,而很多境界的出现是不确定的,出现的次数也很少,也不太会重复。而如果是每天都出现的境界,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提起高度的重视,因为这是我们非常宝贵的修学机会,可以每天检查自己的修学进度,同时也说明我们这方面的习气很深,要花大力气去对治。于是末学当时下了狠心,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做到:不管对方如何,我都不能生气,不能起心,不能动念。 
      于是末学每当骑车时遇到对方不守规则乱闯而生气时,赶紧就用“宽恕”这个方法,为对方着想,可能他有急事,可能他就是这个习惯,等等,而且要感恩对方的示现,因为他是来帮助我提升学问的。
没想到的是,这幺一点小问题,整整2年半过去了,依旧没有彻底解决。现在我遇到这些情况时,虽然已经不生气了,但内心还会有不满一闪而过。由此可见末学的习气有多重,所以学习和改过一刻也不能放松。

末学Pc00051 敬上
2008年4月25日

 分享文章   08.04.25
------------------------------------------------------------

顶礼诸位朋友!

      《弟子规》里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自己有能力要主动帮助别人,因为助人者人恒助之,因为你越帮助别人,你越会得到进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如果再深说,自他不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对我来说,首先要长自己帮助人的能力。

      以前对自己该会做的事很多不会做这种很差劲的表现,没有多想过,像家里人生病输液,需要你看着输完液给他起针,中间有时还要换液,这些事女儿都比我会做;衣服褶了,要用熨斗熨平整,这样的事也都是爱人去做,那一次妹妹来熨衣服,爱人不在家,结果她等不及跑到外面花钱熨了。

      现在想想自己很不对劲,这些并不是难的事情我要是做的很熟练,就可以直接去帮助别人了。而自己一直都忽略学做这些琐事,看来在工作、生活当中,能多有机会帮助、服务别人,也是为自己创造跟别人结法缘的机会。

      “己有能,勿自私”,已经准备好了帮助别人的心,就怕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的力,所以要长自己的能力。

      “人所能,勿轻訾”,这是告诉自己不能有嫉妒心,一有嫉妒,心就失去恭敬。我针对自己的情况,总结告诫自己:

      看到别人比自己好,不嫉妒;

      听到别人赞叹哪个人,不嫉妒;

      不嫉妒别人有才华,不嫉妒别人有道德,不嫉妒别人有声望,不嫉妒别人长相容貌好。

      嫉妒障碍自己的心量,降低自己的福分和修养,所以嫉妒心不能有。

      现在在单位见到同事在工作上有成绩、有突出表现的时候,我会在心里为他高兴,也会向他表达自己的赞叹,从自己这半年跟学生发生的几件事中,感到自己能力的欠缺,感触到身边几位同事做班主任工作做得那么好确实不容易,值得自己敬佩和学习。

      接下来,向老师、学长报告自己学习、落实“惩忿”这一条的情况——更恰当地说应该是检讨,因为我前两天没头没恼的几句话才惹丈夫生了气,借这次写心得,好好作个反省。就如蔡老师讲到的“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要转怒为恕这个功夫自己没有提起来,表现还是很差劲;还有一个发现,就是自己拿着对公公的好作条件——以这种居功的心里对丈夫了,所以让自己敢说不顾及丈夫感受而只顾自己说了痛快的话。

      虽然过后我都能及时跟丈夫做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也确实是小波折之后增进了感情,但是一想到丈夫当时又气又难受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对不住他。爱人这两年对我的态度跟以前不一样了,我说什么话他都往心里去、都很在乎,我说过了没事了,却让他身心都难受好久。所以我不能再这样对他,不能以这种先伤害再来抚平伤口的方式去增进感情。

      说起来真的要感恩,上次跟师兄们约好早晨四点半多练主持操作,还是爱人早早叫醒我的;那天晚上,爱人本来都睡了,听到我练复讲,就披衣坐起,按我准备的内容,从头到尾给我做了一遍示范。

      爱人在学习上给了我支持、帮助,在生活中也替我做了很多我应该做的事,所以我对他唯有感恩,不能再有丝毫的伤害。

      “言忠信,行笃敬”——自己下一个目标落实到对丈夫。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8.04.25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长们!大家好!

      中国圣贤教诲已经失教两代到三代,所以我们有责任,把这些圣贤教诲,传递给我们身旁的有缘人。

      以下是学生对这集重点的认识:

      (一)《弟子规》中【泛爱众】的部分强调对大众的恭敬,其中包含了那些面向?

      弟子规中有讲到【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自己有能力要主动帮助别人,别人有才华不能嫉妒,一有嫉妒,我们的心就不恭敬了。佛告诉我们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己有能,勿自私】,这样自己反而进步的更多。

      【勿谄富,勿骄贫。】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人生总有起落,我们绝不能落井下石,这对人就没有恭敬之心。所以当一个人对别人不恭敬时,首先受伤的是自己。自己的心念错了,直接受影响的是身心状态。常常欢喜帮助别人的人,她的脸上一定是放光的。学生从小家庭清贫,能感受到穷苦人的艰辛,所以对他们很恭敬,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都会帮他们。现在学生要落实的就是【勿谄富】,对待富有的人,第一个心念还是会欢喜赞叹,这表明末学贪财的习气比较重,深入的学习圣教,让末学的不良习气清楚的浮现出来,让我更加彻底的改正。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擾】在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要审时度势,这时劝他不是时机,不可太急躁,但也要表达我们的关怀之意,可以倒杯温开水放到他面前,然后走开。等他心平静下来,自然会找我们谈。所以对人的恭敬是落实在家庭和处事人与人的相交往当中。我们能时时的观察体恤他们的需要,他们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也是恭敬心的落实。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善人恭敬,对善人赞叹,就能让更多的人跟他学习。老和尚到那个道场讲经,就会赞叹那个道场的法师,因为这样在场的徒众,才会更加坚定对这位法师的信心,才能精进的修学。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当他犯错的时候,不要批评他。当他有一点点好的时候,我们要肯定他。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坏人也知道谁是真正对他好。这样在他做坏事的时候,心都会不安,会觉得对不起你这份心,不如多做一些好事才好。所以确实对人要循循善诱。

      【凡取與,贵分晓。與宜多,取與少。】越让越多,这是真相。当我们让出去的时候,已经成就了自己的学问,而且也在慢慢的剔除我们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不贪,道德学问就提升的很快。所以不要怕舍,我们真诚心的舍出去,接受的人也会真诚心的想要回馈。这也应了一句话【施比受更有福】。

      【将加人,先问己。】任何我们要加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我们就不要这样去对待别人。所以一个人的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不是外面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诚敬心决定的。

      (二)对待学问如何表达恭敬之心?

      弟子规头两句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一个人长了浮华之气,就没有恭敬学问。同时自己也会跌落很快。每当我修学得到一点利益和感应的时候,心中都会产生浮华之念。当这个念头出现时,自身的感应和脸上的光彩都会瞬间消失。所以修学之人,一定要戒除浮华之气。要真正的提起利益他人之心。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眛理真。】只是去做,都没有学习经典,还没弄清楚真相,只凭着自己的想法硬去做,可能适得其反。所以求学问重视学问一定要解行相应,解得越深,力行的越踏实,你的理解就越深越广。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贪多求快的心,已经失去了恭敬。专心致志才能开智慧,智慧开了学什么都很容易。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读书的态度。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要对书本恭敬,要对老师恭敬。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当中不能心神不定,表面上看书,脑子里杂思杂想。这都是对学问的不恭敬。这也得不到真实学问。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求学问不能悠悠放任,要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有没有提升。那最好的勘验就是从起心动念去看。所以对学问我们要有一份责任,我们是圣贤人的招牌,可不能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所以我们求学问要兢兢业业,恭恭敬敬。

      (三)礼记中提到【毋不敬】圣贤人也强调【慎独】其含义为何?

      这是属于【行笃敬】的部分在整个对人、对事、对物,到求学问时时处处都要恭敬,在处事做人当中都能提得起来,所以【一真一切真】,【一 】是恭敬之心。在《礼记》第一篇【曲礼】中,第一句话【毋不敬】就告诉我们,礼仪的核心就是敬。没有一个地方不应该敬,所以甚至是四下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四下无人桌椅板凳也不可把它们摆歪了。圣贤人也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也一样要恭恭敬敬的。我们要汲取圣贤人的经验,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不可以放任自己,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也会在与人相处时,自然的流露出来,这会让人觉得你对他不恭敬。所以我们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培养我们的恭敬之心。

      (四)【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该如何化解怒气?

      修身的第三条是【惩忿、窒欲】,一个人要言忠信、行笃敬一定要做到【惩忿、窒欲】。一个人连脾气都控制不了,他也不会对人恭敬。我们的老祖宗很有智慧,会用很具体的文字来譬喻,让我们去领受。我们看这个【怒】是心变成你坏脾气的努力,它要你往东就往东。所以【怒】是猛虎很恐怖,【欲】是深渊,踩下去没有底,瞬间堕落。【惩】跟【窒】代表要懂得,节制自己的脾气和欲望,这就是修养的功夫。【恕】是把怒的棱棱角角磨掉,一个如,一个心叫如其心,同理心,你假如,如其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你就能原谅他。所以宽恕的功夫很重要,要【以恕己之心恕人】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所以当人面对伤害、面对欺骗、面对别人对你的一种错误、恶劣的态度,你还能平心静气的去感谢他,迟早会把它感化,能够这样去转,不只怒气没有了,还成就了别人修学圣贤教诲的机会。

      我们也要正确的引导孩子控制欲望,欲望会把智慧掩盖。当我们的孩子生活知足,欲望很少,你已经让他的生活品质提高了。所以我们要深谋远虑,不要长孩子的利欲之心。金钱欲是所有欲望之首,也是催人堕落最快的。现在的家长忙于赚钱,通常都用金钱安抚孩子,所以现在的孩子零花钱很多。从一元钱给起、两元、五元……50元不等,这也只是小学生的标准,随着年龄的增长欲望不断的增加,,所以节制孩子的欲望,要从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零花钱开始。

Pc00203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04.28
------------------------------------------------------------

尊敬的诸位读书会老师、学长:
您们好!

      后学向您们90度三鞠躬!向天地万物90度三鞠躬!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了从[泛爱众]、[学文]方面落实[行笃敬],[言忠信,行笃敬]的下手处[惩忿、窒欲]。

      一、对一切人都要恭敬。[泛爱众]是教我们在与人相处中,要平等对待一切人,包括坏人,因为这个时代圣教失去二、三代了,[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所以我们要有包容心、关怀心,有责任和使命把这些圣贤教诲传达给身边有缘的人。

      (一)有能力就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弟子规》中[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是说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主动帮助别人,多尽一份心力,当我们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助人者人恒助之];别人有才华绝对不嫉妒,一有嫉妒,人的心量就小,对人就失去了恭敬,福分就下降,就不能取长补短,不能见贤思齐。后学在工作之余,喜欢看书、上网,看到一些好文章,就把它集下来,碰到有愿意学习的同事就送给一份。一次后学把文章送给一份同事,可她再也不找后学聊天了。后学认真反省,在送给别人文章的时候,带着傲慢,总感觉自己比别人欣赏水平高,比别人修养功夫高,让同事感觉学了这些以后,人都有傲气,砸了他人对学问的尊重,后学很惭愧!以后在给人介绍善知识的时候,一定要躬下身,真诚地供养给别人。

      (二)对待贫富要一视同仁。《弟子规》中[勿谄富,勿骄贫],是说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后学以前常常以貌取人,看到穿着打扮时尚的就另眼相看,看到穿着破烂的就不屑一顾。现在才明白,穿着时尚不一定就是富有的人,有钱的企业家说穷得只剩下钱了,原来是自己的观念错误,穿着打扮不能说明贫富。

      (三)与人沟通时要观察时机。《弟子规》中[人不闲,勿事搅],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而去打搅,时时体恤别人,别人就能感受到对他的尊重。后学在报销的时候,光想着让会计赶快审发票,趁局长在家时,把字签了,没注意到会计在忙着,就让她给自己审单据,自己的自私自利之心在作怪,没能从起心动念处为别人着想。[人不安,勿话扰],当别人身心情绪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后学有个毛病,总感到一家人不分你我,只要自己高兴,不管女儿愿不愿意听,后学就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想法、感悟喋喋不休地说给女儿,一次女儿说后学,妈妈你太能联想了,能不能让我静一静,这时后学才感到女儿有点不高兴。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也是有思想头脑的人,也有不高兴的时候,这时候需要的是大人的关心、体贴,而不是唠唠叨叨。

      (四)勿张扬别人的短处。[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科室里有个男同事,心眼很小,什么事都要发一通牢骚,后学对此极为反感。一次一位同事说起了他,后学也跟着附和说他这个人心量狭窄,不宜多交往。说了这话以后,后学再和他相处时,就不知怎么相处好,总有一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感觉,彼此相处不融洽,后学十分后悔,当初不该随声附和。

      (五)称赞别人德行是美德。[道人善,既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称赞他人的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单位年终评优秀,一位平时不突出的同志评上了,一位同事说:某某人平时不突出,怎么能评上他。后学说:某某同志品行很好,从来不说别人,当与他说起某人时,他总是说某人很好啊!那位同事也不便再说什么。

      (六)宣扬别人的恶行会招祸。[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宣扬别人的短处和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或夸张,就会招来祸害。单位一位同事,是一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平时花言巧语,做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一次一个姐妹生孩子,她约了全局的人,唯独把后学和另一位同事落下,后学当时非常气愤,就和另一位同事数落起她这个人,花言巧语、办事缺德,又和另一位同事说,后来不知怎么传到她耳朵里,现在她处处跟后学过不去。后学现在明白,这是自己应该受的果报,不懂得恭敬恶人,反被咬了一口,真是得不偿失。

      (七)人情往来多礼让。[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拿人家的东西和给人家的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这样多给人家之后,就慢慢剔除了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学问就上升得快。后学以前在买菜的时候,总喜欢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不到十毛钱就不给商户,现在看到商户一天卖菜,赚不了几个钱,卖菜象求人似的,后学不再讨价还价,不足一毛钱一定要给商户,慢慢剔除自己的贪心。

      (八)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将加人,先问己],任何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别人对自己能不能接受。在忙完工作之后,后学喜欢静静地看书,一位同事总是在后学旁边走来走去,让他看书,他坐不住,有一次他又在旁边晃来晃去,后学禁不住说了一句:你太无聊了!这位同事很气愤地离开。后学再想与他交流,介绍他学圣贤文化,就很困难。伤了别人的心,要用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弥补。

      二、对学问要恭敬。古大德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人诚敬得十分利益],一个人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是由我们自己的诚敬心决定的。

      (一)学贵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后学在二00 五年接触了传统文化,非常喜欢,如获至宝,在业余时间,读了《论语》、《大学》、《中庸》,看了南怀谨老师著的《论语别裁》、《老子他说》,懂得了一些道理,自以为自己懂这些道理就与别人不一样,常常看不惯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感觉现代人离古圣先贤距离太遥远了。变得傲慢,不愿与人打交道、接触,跟网络学院学习了[弟子规],才知道自己错了,学了道理,不去实践力行,一味死读书,长了自己的浮华之气。

      (二)学贵解行相应。[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味理真],没学习圣贤文化之前,后学做事只凭着自己的想法去做,碰了钉子,还埋怨别人,固执己见,所以三、四年的人生走得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蔡老师讲求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理解就愈深愈广。

      (三)学贵专注。[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代表读书的时候要专注,心要想着,眼要看着,嘴要读着,这是对书本的恭敬,对老师的恭敬。

      (四)学贵一门深入。[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后学在刚刚接触圣贤文化时,早晨孩子上学走了以后,就开始读书,读了《论语》,又感觉《大学》挺好的,又去读《大学》,因为早晨的时间也有限,总想着能把《论语》、《大学》都读完,读着这个想着那个,结果把心情搞得很乱,读书没有一点受益。求学问贵在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

      (五)学贵勘验功夫。[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学习时不妨把时间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功夫到了,不懂得的地方自然通达。但也不能悠悠放任,学了几年连点成长都没有,要时时从起心动念处勘验自己的功夫。后学现在谈不上有长进,而是发现很多潜在的毛病,理上能明白,但改起来就没那么容易,虽然有时候有些沮丧,但不泄气。

      三、时时处处都要恭敬。《礼记》第一篇[曲礼]第一句话叫[毋不敬],《论语》里面也有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一个地方不应该恭敬,甚至在四下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因为四下无人的时候还有很多桌椅板凳,都不可以把它摆歪,古代的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也要一样恭恭敬敬。古代有一个很忠诚的大臣赵宣子,时时处处都去劝谏他的君王,结果君王很不耐烦,雇杀手去杀赵宣子。凌晨三点钟,杀手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看到赵宣子穿得整整齐齐的官服,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等着上朝,这个杀手被感动了,赵宣子完全没人的时候都毕恭毕敬,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杀了他失信于天下人民,但没法交差,结果自己撞槐树自杀。我们后人应该效法古人时时处处的恭敬之心。

      四、控制脾气,节制欲望。修身的第三个功夫[惩忿、窒欲],代表我们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去节制自己的欲望。

      (一)转怒成恕。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怒]字,表示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心变成坏脾气的奴隶。[恕]字,一个[如],一个[心],叫如其心,叫同其理。孔夫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夫子就选了这个[恕]字。后学在未学佛之前,看不惯先生的生活习惯、性格和脾气,有时候生闷气。学佛之后,对先生的生活习惯、脾气不再埋怨,因为彼此生活习惯不同,没有谁对谁错,带着明白、宽恕忍耐,家庭反倒和谐了。学着对同事宽恕,因为大家成长的环境不同,思想不同,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不能要求别人跟自己的意见、想法相同。

      (二)节制欲望。人一生到底需要什么?肆无忌惮地追求物质,成了物质的奴隶,就忘记了做人的本分,会觉得人生[忙、盲、茫]。家财万贯,一日三餐;广厦千间,只睡一间。所以人生的欲望一定要节制,知足常乐。当我们大人懂得知足常乐,孩子欲望就会很少,孩子的生命品质就提高了。

惭愧后学pc00497合十敬上

 

 分享文章   08.05.01
------------------------------------------------------------

尊敬的老师 尊敬的各位学长大家好!
      学习这集讲座,让末学最大的感受就是「毋不敬」,告诉我们对人、对事、对物、以及对学问都要恭敬,同时深刻体会到恭敬心是时时处处,处事做人当中都要能提得起来。要把对人的恭敬跟爱心落实在家庭点点滴滴,处世的人与人互动当中,所谓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一个人道德学问提升的速度不是外面决定的,而是在于我们自己的诚敬心而以。

      1.弟子規中「泛愛眾」的部份強調對大眾的恭敬,其中包含了哪些面向?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蔡老师在讲习中告诉我们有能力要主动协助他人,别人有才华有能力绝对不能嫉妒,要有成就他人的心,我们的心量越来越宽阔,福分就会提升。同时我们也会懂得截长补短,见贤思齐,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要懂得广结善缘。关于这点末学感触很深,自从学习佛陀的教诲以来,得知法布施得聪明智慧,只要遇到有缘人末学就会把自己所学的教诲尽心尽力的告诉他人,只是很自然的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又薰习一遍,然后再结缘对方所需的法宝,所以这几年以来,末学的智慧也在逐渐的比以前提升了,过去很多不好的境界也转过来。比如说加入读书会,因末学刚学电脑,无意浏览到读书会的网页,在加经常听老法师劝诫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弟子规》并且要落实在生活当中,就这样末学就从头开始学习,结果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行,末学有幸能加入读书会网上研讨,末学最初的时候有些惶恐,还怕自己的学历有限,辜负老师的期望,还不如把名额让给才德兼备的学长,几次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还是舍不得放弃,这就要感恩读书会的老师及各位学长的指教於鼓励,才使末学有信心继续走下去!所以确实感受到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真实不虚。

      【勿谄富。勿骄贫。】

      对贫穷的人也要尊重,人生总有起落,我们决不能落井下石,这对人就没有恭敬之心。其实当一个人对别人不恭敬的时候,首先受伤的是自己。因为心念错了,影响自己的身心状态。也许是因末学出身是农村,从小就跟穷苦人在一起生活,也亲身体会到穷苦的自卑感,所以虽然末学现在居住在城市,可是从来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末学时常尽力尽份的去帮助不富裕的有缘人,所以从来不歧视贫穷的人,比如清扫工人末学都对他们很恭敬!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要观察别人目前的状态,是否正忙着。我们如果能时时体恤别人,别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我们也要处处都能感受他人的需要,我们就能审时度势去做。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关于别人的隐私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末学从来没有犯过;但是 “人有短,切莫揭”末学在没有学习圣贤教诲时是屡犯不改!所以在过去做了很多帮助家人的事,有时带来很多怨言与不满!通过学习《弟子规》后末学深感惭愧!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对善人恭敬赞叹,就能够让众人跟他学习。末学在第31集心得报告时,因公出所到的地方是山区网络信号不好,导致失去於老师及各位学长学习的机会。此时的心情很伤感,心情很浮躁。在末学给学长张文妮发信息让她代末学向老师告假,同时把自己的心情也传递给学长,可是学长用她的智慧来劝诫并鼓励末学,使末学很快地恢复以往的平稳心态,关于这点末学要向学长学习得地方,同时也感受到善友第一亲。也就从那天起,末学很有信心只要有机会就与身边有缘的人把自己所学的弟子规教诲与她们分享。虽然他们没有学过,但是听到儒家教诲跟家庭时密不可分的,都非常赞叹!末学同时也结缘她们几本学院新出的《弟子规》,在末学离开的时候,有位大姐紧握着末学的手,难舍难分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圣贤教诲的摄受力是真实不虚!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你对恶人不恭敬,可能会被他反咬一口,你就得不偿失,所以言语当中要带有宽容。关于这点要感恩母亲,还记得刚离开老家时母亲就告诉末学独自一人在外面,跟别人相处时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他人的坏话,这样会带来祸害的!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激父母!同时也体会到“儿行千里母担忧”!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告诉我们慢慢剔除最严重的贪心问题,心愈不贪,道德学问就会上升,要我们用自己的行道去印证。末学虽然一直以来居住在异地他乡,末学与妹妹跟邻里之间以及亲戚朋友相处的非常好。末学在每次老家寄来的东西都会分送给她们,有时末学在休息时就去帮她们家做家务,并且还会把听到的教诲传递给她们,回来时每次都满载而归,所以人跟人确实自己首先恭敬别人,别人就会敬你,这是必然的。当我们懂得舍的时候,会获得更多的东西,因为我们的舍是发自真诚心,而接受的人也会很真诚要回馈我们。

      【将加人。先问己。】

      任何我们要加于别人的言语、行为,要先问这样的言语、行为,别人对我,我能不能接受?假如不能,那我们就不能这样去对待别人。

      2.對待學問如何表達恭敬之心?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对待学问一定要重视解行相应,解得愈深帮助你去力行,力行得愈踏实,你的理解就愈深愈广。求学问还要一门深入,不可以贪多,不可以求快,一个人贪多求快的心,心已经失去恭敬了。在没有学会电脑之前,末学每天守候在电视机前聆听老法师讲解,很踏实!可是自从学会电脑了,看到讲解很多就有点贪法了,再加上加入线上读书会,深知学长们德才兼备,更感到末学与学长的差距!自己很努力的在学习!可是现在出现了急于求成的状况,反而有时心里状态不稳定!关于这点末学一定会克服的!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这也是末学最弱的一点!真的体会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所以这个也是在读书当中你不能心神不定,不能表面上在看书,脑子里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这个都是对学问不恭敬。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求学问不能悠悠放任,要时时要勘验自己的功夫,在学习每一集时是否在生活中落实「言忠信,行笃敬」?发现自己违背《弟子规》的教诲时是否及时改正?要处处勘验功夫,最直接的勘验就是从你的起心动念去看。

      3.禮記中提到「毋不敬」,聖賢人也強調「慎獨」,其涵意為何?.

      从蔡老师为我们讲古时候有位大臣赵宣子的故事,我们深刻体会恭敬心是时时处处,处事做人当中都要能提得起来,没有一个地方不恭敬,甚至于你四下都无人的时候也要敬,因为四下无人还有很多桌椅板凳,你可不能把它摆歪掉了,所以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我们圣贤人特别强调「慎独」,没有人在的时候还是一样恭恭敬敬。

      4.「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該如何化解怒氣?

      要用宽恕来化解。「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您那种宽容就能够使很多的朋友都跟你推心置腹。而「以责人之心」,责备别人这种刻薄的心来责备自己的缺点,就「寡过」,你的修养会提升得很快。所以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这个才能根本解决,也就是转念的功夫重要。关于这段教诲对末学很重要,末学要作为定课来督促自己的习性,用感恩的心去面对身边所有的人! 来化解根深蒂固“贪嗔痴慢”的恶习!

      以上是末学的心得体会,有不妥之处恭请老师及诸位学长多多指教!

Pc00333刘凤 感恩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德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80508215114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