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原创】“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物礼节

网站义工杨学长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物礼节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弟子规·谨》“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讲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要明讲索取,假如不经过询问而自取,那就是与偷盗一样。

  《说文》“用,可施行也。” 本义为使用,采用。《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说文》“物,万物也。”引申为具体的物品。《广韵·虞韵》“须,意所欲也。”《说文》“须,面毛也。”须(須)引申为必定,应当。《说文》“朙,照也。”本义为明亮,清晰明亮。引申为清楚,明白。《说文》“求”为“裘”之古文。本义为皮衣。引申为请求。
  
  《集韵》“倘,止貌。”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假若,如果。《说文》“不,鸟飞上翔不下来也。”引申为没有,表否定,不可也。《说文》“问,讯也。”问(問)本义为询问、过问。《说文》“即,就食也。”引申为就是。《说文》“为,母猴也。”为(爲)引申为认为,认做,当做。“偷”同“媮”,《说文》“媮,巧黠也。”表示窃取,盗窃。

  “用人物”,在日常生活彼此借用物品是常见的,但是,借有借的“礼”,大家都知道礼是对人的尊重,那就是要先“明求”,说明需要借用的原因,大概什么时间可以归还,并且要得到主人的同意之后,才能使用。比如向同学借笔,“贤贤,我的笔坏了,向你借一支笔,下午放学前归还,请问可以借给我吗?”说明原因、归还时间,让对方判断,能否借出,这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礼节。

  另一种情况是不问擅取,还是向同学借笔,如果同学刚好不在,事先也没有询问过对方,自己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就是“倘不问,即为偷”,一定要养成征求对方同意之后再取用的习惯,假若主人自己要使用,而找不到会被耽误,自己留给他人的是“偷”的印象,甚至自己会被误解为“小偷”,而被到处宣扬,会影响自己在同学间的信用的。
 

  注:《弟子规字解》之“用人物”

    《弟子规字解》之“须明求”

    《弟子规字解》之“倘不问”

    《弟子规字解》之“即为偷”

 

更新:2019/10/22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yssfx181113xj.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老师讲座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 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