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常读《弟子规》

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赣榆县局 李传平

 

    伏案常读《弟子规》。冥冥之中仿佛听到了朗朗上口的幼童的齐声诵读,它来自远古,穿越时空,远离尘世的喧嚣浮躁,在静谧中享用着古之圣贤的谆谆教诲 。

  《弟子规》区区千言,它不像史诗恢弘壮丽荡气回肠;也没有爱情悲剧的凄美。絮絮叨叨、不厌其烦的述说,如同空灵悠远、宁静淡泊的水墨画,让我寻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完美境界,使我坚信只有在简朴的生活中才能感觉到生活的真谛,只有投身自然之中才能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世上多有教化劝导之书,然鲜有将告诫之词写得如此朗朗上口、引人入胜,朴素而不失隽永。可以想见,这位生活在清代名叫李毓秀的秀才,必定是内心存有关乎民族之大爱同时又不乏诗性豪情之人。孝敬、守信、诚实、仁爱、博学……作者从心性到素养,都对后代寄予了厚望与企盼,字里行间,作者诗人般的情怀和身为长辈的苦口婆心表露无遗。

  《弟子规》里倡导的“孝悌”是大孝,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泛爱,这是对畅行中华民族千年的儒家思想的虔心传承。“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虽然“仁”这一字眼意义很难言明,但可以通过“孝悌”来感知。孔子也曾亲切地说:“里仁为美”。但是,常人生活的现实与《弟子规》中倡导的美好大有差距。当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陷入不仁的生活意识中时,当多数人享受不到公共待遇时,势必尽力争取。于是,由竞争而斗争,由斗争而战争。这可以说是我们面临的困惑。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我们面临了与几千年以前的古人类似的困惑,何以他们能够恭而安,而我们却常常愤愤不平呢?

  抛离世间纷扰,我们能从“孝悌”之中寻找到答案。《弟子规》中的“孝悌”观体现出了天地之道的公平中正。除了以敬意和悦之心供养父母之外,还应在“亲有过”的情况下“谏使更”,在“谏不入”的情况下“悦复谏”,即便因父母的不解而被鞭挞,也毫无怨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弟子规》中儒家精神的厚重深远。正如孔子提醒他的弟子们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只有心中有大孝,才会感受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爽朗。

  有幸得读《弟子规》,如同经历一场与远古圣贤的对话,仅需细细诵读,便能穿越万水千山。就像李白,朝辞白帝,一日江陵;或如王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生命的潇洒与适意,在恬淡的人生旅途中,尽情飞扬。

  有幸得读《弟子规》,如同经历一场亲近大自然的旅行。或春花冬雪、夏月秋蝉,或名山大川、空谷幽兰,在与天地自然的对话中,生命旨趣的顿悟又何尝不似这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俯仰之间,已悄然而生。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司空图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又或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或许,不言、无言乃至忘言,才是品味人生之致境。在天地的大美前,一切的语言都是多余的,只要你看到过,体验过就已足矣。

 
感恩分享!
 
相关经句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