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谦下好学: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蔡礼旭老师

 

    博学是求学问的首要重点。要先博学,才能进入审问,因为学习之后才知道圣贤学问的纲领所在,才能顺着这个道理来发问。也由于学习,才发现在做的过程中出现哪些状况,进而“心有疑,随札记”,先写下来再请教,所以学问是学了之后再问。现在人是还没学,就问题很多。我们常常面对一些朋友,他一来好像要给你考试一样,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在回答他的问题时,才回答到百分之三十,他就说:“蔡老师,好了,我再问您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有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没有学,根本不知道圣贤的存心、圣贤的学问,而且不相信圣贤学问能运用在现前社会。以这样的心态,再怎么问也问不出学问的深度,所以问问题的存心特别重要。

    提问的态度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受教。现在很多人问问题,都问一些会认同他想法的人,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人很怕听真话,一听真话就受不了,所以喜欢去问赞同他意见的人,然后又自我安慰。

    其实我们恭敬地听师长讲课,往往在听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量也逐渐扩宽,问题也就解决了。假如身旁有很好的善知识,我们也可以找些时间去向他请教学习,可能他的一句话就把我们的执着点开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而一个人悟性的开显也在力行的功夫上。六祖惠能大师能常生智慧,就在于依教奉行。当我们就教于善知识,重要是在听了以后要真做。假如常常问问题,没有落实,到最后善知识可能会愈说愈少,因为我们的态度决定善知识跟我们互动的关系。当我们每次听了教诲之后都能去落实,非常受教,他们也会很欢喜跟我们结这个法缘。

 
 
相关经句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