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学习《弟子规》有助于形成稳重的心态

蔡礼旭老师

 
    我们从事教育者,一定要时时看到孩子的心性。而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孩子的心性?任何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心性。所以老师教学,绝对不是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叫教育,还有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好的机会教育点上,引导孩子提升他的德行。诸位老师们,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走路撞来撞去的,要不要引导?要。要引导他“宽转弯,勿触棱”。他在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会撞东撞西的,代表他的心境出什么问题了?你看急不急躁?急躁的心境没有能够对治调伏的话,一辈子想帮人、想有贡献都难,因为急躁很容易坏事。他走路,闽南话说很无才,就是这样吊儿郎当的,要不要纠正?当他走路吊儿郎当的时候,请问他这一天的心性当中,有多长的时间处在轻浮的状况?难道他走路轻浮,然后坐下来就庄重、稳重吗?有没有可能?不可能。

    现在因为重视孩子素质教育,还有些地区推展什么?推展静坐活动。老师们就说,这样能让学生静下来。然后就开始十分钟、十五分钟,拿着棍子,不能动,都坐好!好不容易撑过了十五分钟,然后说,好了,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能不能达到效果?心定下来,不是在静坐的时候定下来,而是在一切言动都应该要稳重。我们现在光是在那里办一堆活动,到底这个活动的实质有没有抓到?很可能我们自己教师都很躁动,自己讲话就跟机关枪一样,然后叫孩子静坐,静下来。有可能吗?不太容易。

    有句话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错九差,只为慌张”,这种稳定的心境对孩子一生也是关键、重要。所以,他应该是行住坐卧都很稳定,这样他的定力才能形成。行住坐卧跟讲话的稳定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全教了。“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你看讲话当中,“长无言,退恭立”,然后“问起对,视勿移”,现在孩子我们在跟他讲话,他能不能做到视勿移?他连听父母、长辈讲话都静不下心来:好了啦,老师,不要再说了,我知道了。他知道没有?然后“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然后“长呼人”,那都是讲话的态度。接电话怎么接,其它班的老师来找我们老师,我们怎么去传达。比方在前门口,老师刚好在后门,“你们老师在吗?”“老师,有人找你!”这个机会点出来了,我们有没有教?他的心性每天都在“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从这里体会到,老师觉悟了,老师有德行,处处都是机会教育点;老师没有这个警觉性,每天有无数个教育机会,都没有办法看得清楚。

    刚刚跟大家讲走路还没讲完,我们刚刚讲的,走路,他有没有轻浮,还是稳重?他走路是很稳定还是急躁?《弟子规》当中走路的句子还有没有?“步从容”,还有没有?走路要“斗闹场,绝勿近”,不要东张西望,好管闲事,这个不行,还没定性。“宽转弯,勿触棱”。还有走路的时候也是在培养他恭敬谦卑的态度,哪一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还有“行不中道”,跟长辈在一起,能不能大摇大摆站中间,甚至于走很大的门,都是从门的旁边走进去,不张狂。任何一个动作都在影响他的心性,所以叫心行一如。什么时候是教育?他一切行为都是教育点,心跟行为是一不是二,行为是心的反射,从每一个行为可以看出孩子他心偏颇在哪里。
 
恭摘自2007年幸福人生讲座—弟子规种子教师研习营(四)52-237-04 蔡礼旭老师主讲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