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耘瓜”,曾子他帮父亲种这个瓜田,“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曾皙是他的父亲,“援大杖击之”,手上拿了一个很大的棍子就要处罚他。我们看,“曾子仆地”,他马上接受父亲的教训,结果一打他就晕过去了,“仆地”就是昏了。
“有顷”,“顷”就是不会很长的时间。“苏”,苏醒过来了。“蹶然而起”,这个“蹶然”很有味道,他一睁开眼睛醒过来了,他为什么马上起来?他想,哎哟,赶紧起来,不能让我父亲担心我的情况。“蹶然而起,进曰”,见他的父亲。“曩者”,这个字念nǎngㄋㄤˇ,“曩者”,就是刚刚、刚才,“曩者”。大家多看,这些字就很能明白用它的意思了。“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刚刚做错事,得罪于父亲大人。“大人用力教参”,您藉这个机会教训了孩儿,“得无疾乎?”父亲,你的身体没受伤,你的身体没受损吧?你看,当下还是关心父亲你别气坏了,你别手受伤了。“退屏鼓琴而歌”,退到屏风后面开始弹琴唱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弹给他父亲听。“令知其平也”,知道他没事,知道他的心非常平和,绝没有抱怨父亲的意思,所以“令知其平”。被打得这么重,不只没有想到自己的痛,都还是念念为他父亲着想。
“孔子闻之”。其实我们在看这一段文章的时候,曾子每一个心境我们能体会到,就能效法他。当然效法不是去让爸爸打,是那种心境要体会到。“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了。
曾子觉得,我这么做应该没有错啊,“自以无罪”。然后让人去请教孔子,那我是有什么错吗?
“孔子曰”,你不是有听过,“汝闻”,“汝”是指你,你不是有听过我讲过的大舜跟他父母的故事吗?瞽叟是舜的父亲,“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索”就是要请他来帮忙了、找寻他了,赶紧他就来了,“未尝不在侧”。他好像有感应,父母需要他,他马上就出现。“求而杀之”,父母有不好的念头要伤害他了,“未尝可得”,他都会避开。“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当下父母暴怒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失手伤了孩子,甚至是打死孩子,所以这个时候要懂得“大棰则走”。
“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你今天以这个身体等待着父亲拿这么大的棍子,发这么大的脾气来打你,你站在那里都不走,“立体而不去”。这样子是“杀身以陷父不义”,你父亲失手以后,你不是陷你父亲于杀子的不义吗?而且失手把你打死了,你父亲一生都是痛苦、遗憾。“不孝孰是大乎?”这样做不是很不孝吗?“汝非天子之民邪?”难道你不是天子的人民吗?“杀天子之民,罪奚如?”既然是天子之民,你假如因为不懂这个道理,那你不就促成你爸爸杀了你吗?不就是杀了天子的子民吗?那这个是有罪的。
“以曾子之材”,曾子这么用功,“又居孔子之门”,等于也是孔子门下很杰出的学生,“有罪不自知”,有错误了有时候还不知道。因为他还没达到通权达变。我们那一天讲“可与共学,未可以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但是曾子已经到立的程度了,很不简单,“可与立,未可与权”。所以“处义难乎!”我们处在一些境界当中,都能以权变的义理来应对,这个还是要下功夫才行。所以叫“处难义乎!”好,这个也是之前刚好跟大家讲过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1024a.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