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尽孝都要落实在兄弟的和睦友爱当中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经句的意思,兄弟姐妹之间、还有叔叔伯伯与侄子之间,都应该,多的可以拿出来补助、来帮助少的亲人。我们想一想,假如兄弟姐妹之间,财富都不分彼此,互相支援,父母是最欢喜的。同样的,假如是整个家族之间,都能不分彼此的帮助,救难,那爷爷奶奶甚至于祖先是最安心的。一个人能够让父母、祖先安心,这是做人的基本。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所以尽孝都要落实在兄弟的和睦友爱当中。

  这句话我们现在读起来,反思一下,兄弟姐妹真的需要帮助,我们会不会迟疑、会不会犹豫?还是义无反顾呢?有一个企业家他反思到一点,他常常捐钱,帮助一些团体或者贫穷的人,他捐出去以后,他也不放在心上;可是他的弟弟、姐姐们很需要他帮助,他都记得很清楚,是十二万、是十八万又几千,他都记得很清楚。他突然就感觉到,对兄弟的义都提不起来,还常常被人家夸是慈善家,常常捐款,他就省思到,其实那个捐款,就是为了让人家肯定他的名闻利养心。而真正的义应该体现在对父母,还有对自己的兄弟上。他一反思到这里,后来就对他弟弟讲,之前的钱你都不用还我了,哥哥再帮你找一个好房子,你赶紧有个家可以安身。他弟弟听了之后当场就流眼泪,他的母亲本来都是有忧愁,笑容不能够绽放,他这一转变,他母亲非常欢喜。

  其实实实在在讲,我们兄弟姐妹和不和,母亲父亲知不知道?心里很清楚。所以人有时候没有去孝父母之心,还自我安慰,“我兄弟姐妹里面我拿的钱最多,我是最孝顺的了。”其实当我们有了钱,地位高了,对兄弟姐妹、对家里人,都很傲慢不客气,那是让父母最难堪的事情。我们走到哪里,长辈、亲人都赞叹,都肯定,那是让父母最感到光荣的事情。

  在看到这些经句,其实都是流传几百年、几千年了,古人做得如何?我们今人做得如何?常常翻开《二十四孝》、《德育课本》,大家有没有看过《德育课本》?七百八十四个德育故事,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每个德目有九十六个故事。尤其第一册,先谈孝悌。一看完,自己惭愧心起来,因为比起古代,他们对父母、对兄弟那种道义,自己汗颜。比方我们今天讲,兄弟叔侄,分多润寡,那只是谈财物上,可是古人,兄弟之间可以为对方牺牲生命。

  汉朝赵孝、赵礼,赵礼是弟弟,被盗贼抓去了,哥哥赶紧找到弟弟,要为弟弟而死,兄弟两个人抱头痛哭。连命都可以为兄弟舍,还会计较钱吗?不只兄弟如此,叔侄亦如此。有一个读书人叫章溢,他的侄子叫章存仁,当时候遇到盗贼,他的侄子被盗贼抓起来了,但是他的哥哥只剩这个儿子单传。章溢赶紧找到贼窝在哪里,然后就奋不顾身告诉这个盗贼,我这个侄儿是单传,我不能让我哥哥无后,他年龄又小,你们要杀就杀我吧。盗贼也有良心,都被这些真情义给感动了。多看这些故事,看著看著就觉得,跟兄弟、亲人计较钱,会觉得很丢脸。这个叫“德比于上则知耻”,你德行跟圣贤人比,那羞耻心就很容易提起来。

  我刚刚念这句话,你们好像第一次听,配合要看情况。经句,你们要表现出听过,这样我会感觉之前讲了,大家都有在记,你们又像第一次一样。“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欲望的享受跟低层的生活水平去比,人就很知足了,知足就常乐,知耻就近乎勇,人的道德就不断的下功夫去提升。大家希不希望你的孩子从小,他处世待人就是依孔子的标准?我就是要做圣人,欢不欢喜?欢喜,好,你要你的孩子以孔子为榜样,首先应该怎么做?那你自己要以身作则,你自己就要表现以圣贤人为榜样,孩子潜移默化就效法你了。

  这段话,让我们看到这个经句想起古人的行持,也想起自己的祖宗。你们清不清楚你们的祖宗?我是周文王的后代,我们是周家的后代。周家孝悌做得非常彻底,从“悌”来看,周文王的父亲叫王季,他们有三兄弟,大哥叫泰伯,二哥叫仲雍,第三的叫王季。照理讲应该是泰伯当国君,他就把国家让给了自己的三弟,因为看到自己的父亲属意文王这个孙子,那要传给这孙子得先传给王季,就是文王的父亲。古人那个心非常的细腻,都可以感受得到父母的心,父母没开口他们就主动去做了。

  所以人心地柔软,都能感知到父母的心,大家相信吗?这是你们的本能,这是每一个人的本能,都能体会到父母,所以我们老祖宗了解“父子有亲”是天性。有一次,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他向父亲行跪拜礼,感父亲的恩德,刚好我们在旁边观礼。结果这个孩子就哭得很厉害,我就赶紧过去,“孩子你哭什么?”他马上说,“因为爸爸哭了。”他感觉到爸爸的心,他就跟著流眼泪。诸位长辈、兄弟姐妹们,你父母哭的时候你哭不哭?你们怎么没有反应?没有反应可能比较接近麻木不仁。告诉大家,这个本能一定要恢复,这是本有的。

  我很庆幸,在姐姐出嫁那一天,有一点点恢复。当我姐夫领著我姐姐,给我父亲、母亲行三跪九叩,一跪下去,我父亲眼泪就出来了。但是男人流眼泪有一种功夫,就是只在眼眶打转,不让它掉下来。我感觉我父亲那个泪水在那里打转,瞬间我就完全理解我父亲的心。从那一刻开始,父亲讲什么话,我都很能理解他。这是我们的本能。当时候跪下去之后,想到一个女儿二、三十年来,自己是怎么栽培,怎么拉拔,甚至还遇到她的误解、乱发脾气,种种景象可能都浮现在眼前,今天很欣慰,终于给她找一个负责任的男人照顾她。

  我记得我要到海南海口,我父亲给我很多叮咛,你去了以后,缘分不成熟,赶紧回来。我父亲为什么让我赶紧回来?因为怕我再过几年,年纪大了自己会自卑,一事无成。父母考虑事考虑很远的。所以当时候父亲讲那个话我们都很感动,带著父亲浓浓的爱到海口去了,而不是,爸,你别担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我有祖先保佑你不要担心了。我马上跟父亲很明白的讲,“爸你放心,不行我马上回来。”因为理解到父亲的心情。

  结果去了四、五个月,回家过年,一进门,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见到父亲,马上就开始谈发生的事情,看到很多孩子学孝道,转变了,给父母跪拜这些例子,我就讲给我父亲听。我父亲三度落泪,没有滴下来。结果那次过完年我回去,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我父亲就讲,家里什么事都包在我身上就好了,你安安心心在那里好好做这个事情。父亲了解我们做的情况,他就不担心了,他就变成全力支持了。所以这个天性要找回来,太舒服了,跟父母可以无话不谈。

  泰伯感受到父亲的心,就主动自己离开国家,把这个位置让给弟弟。连一个国家都能让了,哪有这一点钱财让不了的?但很有意思,虽然把国君让掉了,到了江苏一带,他又做了国君。所以命里有时终须有。而且他到那个地方言语不通,最后他的德行感动到当地的人,拥护他为国君,他有那个德跟福报,跑不掉。所以整个周朝之后的子孙,常常能够想起自己这些祖先的风范,对自己是很好的鞭策。大家假如跟家里人闹情绪的时候,赶紧把《德育课本》翻出来看看,一比较,不好意思了。

  古人留了一首诗非常好,谈兄弟之情。“同气连枝各自荣”,连哪一个枝?父母是我们的根本,从这个根本衍生出来的枝干,同气连枝各自荣。只要兄弟不好了,连根,这个根就会伤心。“些些言语莫伤情”,大家是一体的,不要因为小事情闹不愉快。“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这一段话,我现在读就很有感觉了,因为我现在白头发一不小心就发现几根,自己的姐姐都大几岁,真的现在各自有家庭、发展了事业,见一次面,有时候都几个月才见一次面,真的都看到“一回相见一回老”,不是白头发而已,皱纹都出来了。“能得几时为弟兄?”人生很短暂,什么人生最快乐?报恩的人生。太快了,我今年四十岁,小时候十来岁的时候跟姐姐在那玩,那情景一想还历历在目,都已经过了二、三十年,多快啊!所以能得几时为弟兄?

  唐朝李绩这个大臣,他当到国家的重臣,皇帝还赐他功勋,赏他李姓,这么高的地位。去看他姐姐,亲自帮他姐姐煮粥,结果胡须太长就烧起来了,他姐姐就对他讲,弟弟,你又何苦?这么多佣人你叫他们做就好了,你干嘛亲自做,还把胡须都给烧掉了?他说,姐,你不知道,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我还有多少机会可以亲自帮你煮粥。

  讲到这里,都觉得自己当弟弟当得很不及格。我姐姐照顾我太多了,当时候读大学,身体不好,住校,我姐姐在学校外面,每天帮我熬药,一熬一、二个小时,那个药这么一大包。熬好又要从校门外端进来,大学都比较大,男生宿舍在哪?你们有看过大学校门一进去就是男生宿舍吗?都是在学校的最旁边,要走很远,又不能骑脚踏车,就这样端啊端啊,到宿舍门外又不能进去,在窗户口敲。听不到声音,看嘴型就知道了,赶紧出来拿药。那几个月的岁月就是这样过来的。想到这里,自己这么多年都在外面,对姐姐的家庭还有下一代,关心也不足。

  “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有一个读书人叫周文灿,他有成就,他的哥哥比较没有他的成就,他负责照顾哥哥,生活所需都是他提供的。结果哥哥有一天喝酒醉了,还打他,邻居看不下去了,“这个哥哥太过分了”,到他们家要骂他哥哥。结果他马上出去拦住邻居,你们不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拦住这些人。他那个讲出来是至情至义的话,被哥哥打了,丝毫没有怨言,都是想著兄弟情,你们不要影响我们兄弟的情谊。我想那个当下那些劝的人都动容。

  那大家再想想,这个剧情会怎么演?哥哥会不会酒醒了,听到邻居在讲,哪有这种弟弟啊,哥哥吃他的、用他的,还打他,人家批评他哥哥,他马上去反驳,不愿意人家批评他的哥哥。人有良心,他哥哥这种事一次、两次,不就被他感动了吗?

  所以古人在面对亲情,不见父母之过,“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也不见兄弟、亲人之过,只想著自己应该尽的这分亲人的情义,这个非常可贵。实在讲,周文璨假如他哥哥的不是,有一件事放在心上,他就做不出这种至情至义的行为。他假如记恨在心里面,邻居要来骂他哥哥,他马上说,苍天有眼,终于有人来帮我了。所以人这分情义不能被污染,自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做出来的行为会感动亲人。

  在明朝有一对兄弟叫赵彦云、赵彦霄,哥哥比较游手好闲,又重视享受。眼看这个家产会被哥哥败掉,所以弟弟就提出来要分财产。请问大家,分财产好不好?不好,赵彦霄这个弟弟读古书,怎么还分财产?假如你的邻居发生这个事情,你会怎么处理?“你这不是读古书的吗,还分财产?你书读到哪里去了?”闽南话说,你书读到背后去了,白读了。

  不好意思,我有时候会讲一、二句闽南话,因为不讲,我回台湾去就会说不出,这些话还要常常练才行,不然回去这个音调都不准,人家会说“忘本”,这是自己的母语,要熟悉。而且闽南话念起来确实还是挺有韵味的,你们很久没听我唱这个“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感觉唱得也不是很熟练。因为,我们文字学当中,第一是六书造字,文字的部分;第二个是声韵,这个就要用古音,客家话、闽南话;第三个叫训诂,就是字的意思,这些都是汉学当中很重要的基础,所以以后还得多花些时间,自己要深入闽南话。

  大家看到这个兄弟的例子,他懂得权变。兄弟不能分财产是原则,但是看到哥哥这样,为了保住祖先的家产,当然可以权变,你的心又不是跟兄弟分自分他,又不是贪财。结果没多少年,分了以后他哥哥就散尽钱财,而且还负债非常严重,根本没有立锥之地。这个时候赵彦霄跟他的太太,在除夕夜准备了一个丰盛的酒席,请来哥哥跟大嫂,跟他们一起用餐。轻财物,分多润寡。他请来一起过年,吃完年夜饭,告诉哥哥跟大嫂,之前分家是不得已,必须留住祖先的家产。现在我把家跟所有的家产、仓库的钥匙,都交给大嫂处理,我们从今天开始又一起生活。他哥哥在那样的情况已经也是,人有良心,在反省自己,结果弟弟尽弃前嫌,马上就把这个家完全交给他,这分情义,就把他的良知唤醒了,所以他的哥哥跟大嫂就一改以前的人生态度。

  诸位女士,假如你的丈夫这么做了,你舍不舍得?钥匙交给别人了。有舍才会怎么样?才会有得,要舍利,重道义。结果赵彦霄跟他的儿子,好像那一年都考上进士,积的德很厚。孝悌是恩田,是敬田,是人的大福田,都在孝养父母、尊重长辈兄弟修很厚的福。所以人生没有吃亏的。

  刚刚跟大家讲,“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兄弟、亲人的不是,绝对不往心里放。“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我们又生了几个孩子,他们是兄弟姐妹。我们兄弟姐妹生下来的又是堂兄弟、表兄弟,我们这一辈到底给他们什么榜样?“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就是长者要做好榜样给下一代看。

  有一户陈姓的人家,陈昉,他们家十三代人都没有分家,几百年都在一起,团结到都是全家族的人都到了才开始吃饭。结果出现什么情况?他们家差不多有一百只狗,被他们这一户人感动到,狗要一百只都到了才吃饭。所以兄友弟恭,做到连狗都感动。所以我们假如读德育故事还不流眼泪,真的比狗还不如,人家狗都懂得效法这种团结、礼让。所以“留与儿孙作样看”,也是我们每个为人父母、长辈应该有的态度。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00826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55-104-0012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