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关于沟通的句子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今天谈沟通,成德以一句《弟子规》的经句来衍生出沟通其实要注意哪些重点?这个经句很精彩,“亲有过”,父母亲,亲人有过失,“谏使更”,劝谏,连父母我们也要劝谏。不是说什么都要顺着父母,那父母假如去作恶,怎么可以顺?我们祖先没有愚孝,这个《孝经》里面就有讲到。所以“谏始更”,就是我们今天去劝、去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对方好,这个目标随时不能变。我们有时候沟通,沟通到最后变成吵架,因为那个目标忘记了。再来我们沟通还要注意态度,“怡吾色,柔吾声”。心很真诚,颜色很温和,语气很和缓、和气,气和辞婉,用的辞怎么样?委婉,不会很冲。古人这些句子都是总结他的人生经验,总结得很细致,所以“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劝了没接受,“悦复谏”。每个字都很有味道,悦,下次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劝要看时机,机缘成熟没有?“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我们想说觉得我很直,结果你要提醒对方的时候,旁边还有人,你啪就出去了,尴尬了,甚至于对方就很难接受了。可是当我们的动作是,特别只有我们两个,他首先已经体会到你给他留面子。所以时机点、场合,不能不考虑。
  时机有时候还有我们的这一块,心平气和才能言,是吧?假如我们气已经动了,还要沟通吗?那可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跟一些为人父母的也交流到,要教孩子的时候,不要发脾气。你脾气已经上来了,先不要教孩子,不然适得其反,孩子只会记得什么?爸爸妈妈发脾气,很凶。我讲的每一句都很有道理,都忘记了,他的感受太强了。所以,悦,时机;复,ㄧ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劝。代表沟通要什么?耐性。我都跟他说好几遍(都讲好几遍),有人耐性不够的,前功尽弃。我们就不说劝别人几遍,请问大家,爸爸妈妈劝我们最多次的,我们那个习惯改了没有?没有。我没叫到姓名,修行人就是要不自欺。这里又牵扯到一个重点,处世的重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父母劝我很多次,我都还没改,为什么我们劝两次、三次就要人家改?应该是对自己严格,严以律己,叫忠;宽以待人,叫恕。孔子所讲的一切教诲,用这两个字贯穿,“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40518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逢甲经典文化漫步讲座—从《群书治要》学习沟通技巧(第一集)60-017-0001 2022/10/4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