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一个什么概念?“弟子”指的就是学生,从狭义来讲,也就是父母的子女,老师的学生;从广义来讲,“弟子”可以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为“活到老,学到老”。“规”是什么意思?“规”就是古代圣贤的见解,是儒家学派的训导,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行为规范。《弟子规》既能喻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它以情感人,促人猛醒,激人奋进,给人以力量,它教导我们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学校是莘莘学子集聚一堂,追求知识的地方;是老师施展抱负,无私奉献的场所;同时亦是工作人员任劳任怨,辛勤劳动的场地。在这里每人身上都散发出一种浓郁而香醇的《弟子规》气息。
谨
校园中最忙碌的人——工作人员。他们总是最常出现在我们眼中的身影,同时亦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身影。当东方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她就会踩着自行车,到这里开始新的一天,直到西方最后一抹夕阳落下,她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踏着夕阳的余晖,为她忙碌的一天划下句号。她就是我们学校的清洁工阿姨,她每天都是要干许多又脏又累的活,但她总是任劳任怨,她并不因为挣钱不多,而不愿意多干,反而干得更加起劲,让学校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美丽。食堂的叔叔阿姨在工作时,总是衣帽整洁,戴口罩,对食物进行严格的把关,为我们提供了健康而安全的饮食环境。他们每天坚持晚睡早起,当我们早已跌入梦乡时,他们却还在为第二天的早餐忙碌着。然而当我们还在与周公喝茶,聊天时,他们却又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早餐。为此,他们牺牲了自己太多的睡眠时间,但他们却无怨无悔。无论是食堂的叔叔阿姨,还是清洁工阿姨,他们每天都在周而复始的做着同一件事,但他们从不觉得厌烦。相反,他们乐在其中,得苦中真乐。
泛爱众
校园中最无私的人——老师。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倡导有教无类,意思是不能偏爱德才兼备,身世显赫的学生,而应一视同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因长期受家乡的影响,还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因此,在学生之中,难免会出现莨莠不齐的局面。我们的老师面对这些学生,并不是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而摒弃跟不上步伐的同学。相反,我们的老师尊崇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会我们扬长避短,善于发现我们的优点,把我们培养成国之栋梁。老师致力于推广圣贤文化教育,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借由圣贤的智慧,先哲的风范来熏陶我们,让我们经历书香门第的洗礼,使我们茁壮成长。假如我们是小树苗,那么老师就是园丁,小树苗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长出分枝,园丁不会置若罔闻,任其发展,他会对分枝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修剪。小树苗只有在园丁的精心照料下,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余力学文
校园中最勤奋的人――学生。学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生疏的知识,我们的任务就是不遗余力的将老师头脑中的天文、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复制到我们自己的头脑中,但经过《弟子规》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学理论,也不能一味地实践,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大价值地发挥。当我们研究学问时,要专一,要深入,不能这本书还没看完,又拿起其他的书,到头来无疑时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遇到疑问,应及时做笔记,课后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务必明白它的含义,而不能将不懂的知识堆置一旁,日积月累,最终铸成小山丘。学习时,应全神贯注,不能人虽坐在明亮整洁的教室里,两眼盯着课本,而心思却早已云游到九霄云外了。人的一生不可能会一帆风顺,我们只有接受挫折才能成长,遇到挫折时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而应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变压力为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圣贤的智慧和教导中修身养性,为我们他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弟子规》是我们成长必学,成人必知,成才必读,成功必修的书,它能够为我们在偌大的知识海洋中导航,我们学校的工作人员、老师以及同学都遵循《弟子规》的教导,在学习、生活中,用《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弟子规》早已融入我们的校园,为我们营造心灵晴空,构建和谐校园。
08 (11) 班李文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