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让德育之风风行大地

杨青

 

   “每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是它自己产生的诗歌”,这是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名言。而中华民族则直接把诗歌的教育功能作为传统,并发扬光大。古代训蒙养正的读本《弟子规》,就可以看成是中华民族德育教导之佳作。这一字一句间蕴藏着的滋润生命的雨露和照耀人性的光辉,足以让我们倾其一生细细品味。

  《弟子规》,薄薄一册,却意味深长。三字一句,写尽为人处世之道,精辟独到,字字珠玑,让我们情不自禁要感叹古人的智慧以及古汉语的精炼之美。或择一僻静清幽处,朗朗诵读,或在静夜台灯下,细细品味,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古人对礼仪教养的虔诚尊重,对自身言行的严格约束以及对纯正心灵的孜孜追求。岁月涤荡、时光流转,今天的我们仍不由得惊叹,原来文字可以有如此博大精深的表述效果和无声潜入人心的巨大力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短短二十四字,足以令阅读它的人思绪绵长。“首孝弟”,古人崇尚以孝为大,于是我能想到“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还有“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千古流传的思想精华。我们的先辈,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温暖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在于秉承孝道、体恤亲朋。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诚信在古人心中的份量。诚信为本,天下大和,想必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懈努力的方向,是我们一直追寻的人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的准则。墨子也说:“言不信者,行不果。”直到现在,诚信依然被我们作为评价一个人素质的基本准则、作为人与人相处的至上追求,原来这一精神一直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

  还有仁爱,《弟子规》说:“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对于大众的爱护之心,就如同苍天与大地,博大坦荡,没有私心,没有贪欲,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尊贵、贫贱……都一样给予承载与保护。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人而不仁,如礼何?”也许人性本来就是善良而美好的吧。

  但曾几何时,这些美好似乎被我们忽略太久。当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篇篇犯罪报道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时候,当未成年人的心理疾病严重到让我们惴惴不安的时候,当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危机、医疗危机、金融危机让我们疲于应对的时候,我们在想,为什么?

  答案从大地深处传来。

  请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请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无尽奥义。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一切危机的背后都是文化危机,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文化问题,而解决文化问题的根本途径唯有训蒙养正。为此,一场德育之风起之我们内心。风行大地,春色无限。

  作为从事税务工作的公务员,我们的身上既肩负人民公仆之重任,更有着为国聚财的责任,对自身的要求及对社会的使命感应该来得更加直接与迫切。常敲心中之警钟,常思贪欲之危害,常念社会之和谐,而这一切,应来自于我们内心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认同与传承。试想若如能在工作之余静心品味《弟子规》中传递给我们的处世理念,体会《弟子规》朴实话语中显现的人性美好的思想,我们必能于浮华聒噪中寻觅到内心的一片宁静,那么,也许社会反馈给我们的会比现在多得多。所谓“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善于化”,要永葆一颗纯正而洁净的灵魂,有什么比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些品格来得更为实在?

  此时此刻,几千年后的我们再一次手捧《弟子规》,我们依然有着如同先辈般虔诚的感悟。在文字倘佯间体味中华文化之精华,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海洋中接受诗意的熏陶和浸润,那些基本的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融化于血液,落实于生活,结晶为人格,升华为奉献……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份“诗意的栖居”来自于我们对自然的亲近、对诗歌的热爱、对圣贤的尊崇,还有对流传于我们血脉几千年的美好心性的向往,彼时彼刻,我们与自然、与社会、与文化、甚至于人与人之间应该共享一份诗意与和谐吧。

  让我们共有一颗中国心,以诗的名义庄严承诺:让真、善、美传承不息。
 

 

感恩老师的分享!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