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空老教授主讲  编辑: 弟子规公益网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我们看这一章蕅益大师的注解:

  【养蒙莫若学问。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孝弟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盖文,是道统所寄。孝弟忠信等。即是文之实处。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若仅作六艺释之,陋矣。】

  “养蒙莫若学问”,这是讲为学之道;而“学问不过求放心,求放心,莫若格物致知”,这几句话是纲领。孔子这一段里面,前面六桩事情是讲学生,“弟子”就是学生,主修的有六样,第一个就是“孝”。“入”是在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是什么?在社会。出了家门,就是社会、是国家。要学什么?学悌道。第二是讲“弟”。“弟”是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则为之悌。第三是讲“谨”。谨是讲什么?我们的行为要谨慎,不可以放逸。第四就是“信”。信是言语,言而有信。行能够谨,言能够信。第五是“泛爱众”。“泛爱众”是指交友,与朋友在一起相处。泛爱就是博爱。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平等博爱一切众生,这叫泛爱众。第六是讲“亲仁”。亲仁,仁是仁者,在我们佛法里面讲善知识,要亲近善知识,这是讲择师,对于善知识、对于仁者,我们应当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主修的六门课,这就是学问。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叫助修,前面是主修,这叫助修。我们看看蕅益大师的这个注解,这是讲到学问之道,是讲真正的学问在求放心。这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什么是放心?放心是心放在五欲六尘上。学问之道是什么?从五欲六尘那个心,把它收回来。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这就叫学问。

  孟子那个时候,佛法没有到中国来,我们看看孔子、孟子的见解,与佛法没有两样!求放心就是做学问。学问从哪里做起?莫若格物、致知,这个我们讲了很多。格物是断烦恼,完全做的是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的妄念,克服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致知就是学问,就是智慧,而智慧是本有的。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童蒙教学,你看一开头人家讲“养蒙”,养是培养,蒙是启蒙。养蒙的教育是什么?就是根本智,而根本智的方法就是读诵。

  我们现在根本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读诵的重要,不知道读诵的利益,这是对于自己文化丧失了信心,一味去学西洋人。西洋人不懂!我们觉得西洋人这么做是对的,中国人过去教学统统是错的,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丧失掉了,我们今天落在这样悲惨的局面。

  读诵里面有乐,有大乐在!学什么?学根本智。给诸位说,读诵从养蒙开始,尽形寿都不废弃。大家也许听说过“六经皆可以入乐”,乐章都可以配乐章来演奏的,《四书》、《五经》这些文章都可以配上乐曲来演奏的,都可以唱的。佛经也是如此,尤其是偈颂。所以在从前这个学校里面,你所听到的,不是读书的声音,就是唱歌的声音,那个唱歌还是读书;反而变成讲学讨论的时候不读。或者是一生都在古圣先贤遗教之中,他心是定的,以此为乐!我们现在讲精神的享受。精神的生活非常富足,而对于物质上的享受自然就淡了。

  他重视精神生活,并不是说物质不要了,物质要,可是精神生活为主!这样培养根本智,在我们佛法里面讲三学三慧,从童蒙的时候就开始,而且这个方法是一次完成,并没有把它分作哪一个等级,什么时候学戒,什么时候学定,什么时候学慧。没有!在原则上讲,一开头就统统开始。

  除了读诵之外,童蒙在教什么?洒扫应对,学礼貌,学著如何侍候父母,如何侍奉长上,学这些。我们古礼当中,八岁就教让,就要学谦虚、要学礼让;到了他年岁大了,再教他让,不行了,他不肯让了!这个东西从小就要培养!

  底下所说的,“孝弟、谨信,乃至学文,皆格物致知之功也。直教一切时,文行合一而修,不是先行后文”。这个几句话说得很好,是行解相应!从“孝弟”一直到“泛爱众而亲仁”,都是属于行门;“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解门,行解相应。这个行与解是同时的,这是蕅益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fx_ljs_160105.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净空老教授演讲录 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 20-001-0005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 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