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汤池小憩

作者:梁悦城  

时间:2008-7-26  

http://www.homeoc.org.cn/Seenews.asp?ID=2119&TYPE=4

摘自  
 

      有云:不立文字。然我生来根性愚钝,不立文字无以素记在汤池小镇几天之所见所闻所悟,以便于年长后还能从中忆念历史的岁月。素记而已。

  甲问:忙吗?乙答:忙死了。也许这就是现今许多深圳人的真实。那就暂别这个喧嚣的城市,止散入寂,寻觅一个净土,让浮躁的心得以暂息,让充满欲念的思想有片刻的离尘守静。
  一次偶然,闻悉皖中有名为汤池小镇之世间桃园,遂怀某种不可言说之情怀,参游此秀水蜿蜒,群山环绕之小镇。此地确为大部分国人所不知晓,连一般中国地图也没标示。离开合肥往南,经庐江再过20公里,便为此行之目的地。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云出家人宛如石木无情,然笔者汤池几天之所见所闻,深感佛法不离世间法之真义。一位耄耋老人,以“建国君民,教育为先”之思想,奔走世界各地,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承传不遗余力,也得海内外仁人善士之应响,终在曾演出“孔雀东南飞”那令人肝肠寸断故事之汤池小镇,建立了“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不仅为汤池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更为迷茫的世人点燃了慧灯。此为无疆之大情大爱!行笔于此,不由想起九华山甘露寺住持藏学法师,出家多年,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去陪伴年迈母亲之孝行,而观现今众多城里人,总以忙为由,忘却儿女之责,一年也不知能陪父母几天。熟无情,熟有情?
  不变随缘。当最后一抹夕阳也归隐时,环绕汤池小镇之小山丘也越来越模糊了。站在露台远眺,空山寂寞,人心也空寂。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山本无空与寂,由心生故,种种法生。一阵山村晚风,吹醒了空寂而似醉的心。徒有随缘不变之心,奈何仍未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何日方知我是谁?
  茂对时,育万物。沐浴晨曦,广步于马槽河畔同生同长的相思林,观曲桥秀亭,赏流水碎影。林里恬静幽香,沁人肺腑,一边换洗被城市污染过的肺部,一边聆听各种小鸟欢唱。俏皮的鸟儿还不忘给远方的客人留下特别的印记。掏出纸巾,抹去手臂上那一小团凉快的见面礼,微笑着向树上小鸟吹吹口哨以表谢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过了景观桥,走进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礼宾老师右手叠于左手之上,双手置于小腹前,深深弯腰至90度,表达对来访客人的欢迎和尊敬。平生未曾受此礼遇,泪花充盈于双眼,见之学之,也以深鞠躬还礼。自大门至中心展厅,短短几十米,常遇缓步的身穿唐装的中心老师无一不停下脚步,面带纯净的笑容,并其澄澈的注目眼神,以同样90度之深鞠躬来表达欢迎和尊敬。既已受熏陶,亦还以同礼。一位来自上海很有古风的中心老师说,在中心学习一年多,虽没工资,但德喜充满。在老师的脸上,我看到了恬淡、超然,更有为承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济世情怀。展厅里有许多图片和文字,而我享受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超然于图片和文字这外的古风古德。我们咽下了那段特别的苦涩岁月,是因为想忘却,更不想忘却。许多的人和事会随时光流逝而为人所忘却,但维系华夏炎黄的古圣先贤的教诲,却是永恒。参观完文化教育中心,出大门时,礼宾老师再次以深鞠躬表示欢送,笔者感动之余也不忘以同礼表示谢意。
  润物细无声。离开中心,沿街顺步,迎面见一身穿唐装骑自行车的中心老师,停车下来,放好车,以为她要鞠躬问候,正准备还礼,但见她弯下腰在地面上捡起一片垃圾,走几步,投入垃圾筒,然后回身向已为路人的我深鞠躬问候。愣了一下,赶紧鞠躬还礼。
  小国寡民。当老师骑自行车离开之瞬间,忽见其车没锁。纳闷。再留意随意停放的自行车,大多数都没配锁,有配了锁的,也有许多让锁仅作摆设。遂问途人,始知这镇上许多人家连门都不关,锁车又有啥用。在深圳,众生脚步匆匆,去追寻平安和归宿,而在汤池,悠悠自然,安祥而如归。家在哪?我们有家吗?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拐个街道,便是汤池中学。校门悬挂巨幅标语:2008年汤池中学上线本科239名。一个镇上中学竟能取得如此佳绩,真不可思义。信步校园,静静地,学生在上课,油然而生一种久远的思忆。虽逝者如斯,但因曾经而无法忘怀。缓慢地,一步一步地向校门走去,回过头来,却看不见自己的脚印。
  走得再快,也有前人,走得再慢,也必有后来者。人生而短,路漫而弯,唯愿汤池之后多直路。
作者:梁悦城(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本文编号:20080726143137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