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北京奥运火了“国学”

作者:辽宁新闻  

时间:2008-8-6  

http://news.lnd.com.cn/htm/2008-08/05/content_276466.htm

摘自  
 

   2008奥运不仅是竞技体育的比拼舞台,更是中西文明交融沟通窗口。对众多国内外宾朋而言,令他们神往沉迷的也许不是名次的排行、金牌的归属,而是横亘千古历久弥醇的古老文化。近日,一些国际友人将赴北京孔庙、国子监参观。昨日,记者来到这里,深切感受到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积淀深厚的“国学热”也迅速升温。

      刘为红:孔子学说走俏西方国家

      翻译解说工作将由刘为红老师负责。刘老师在北京孔庙接待外宾不下十余次,几乎对这里每一处景物的历史渊源,每一块碑匾的出处来由都了如指掌,但对今日的接待工作,她依然高度重视,“对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学研究。北京名胜古迹众多,而他们却选择孔庙、国子监作为第一游览地,这是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深层认可。我想,届时他们会向我提出包括哲学层面在内的诸多问题,我必须认真对待。”

      刘为红老师告诉记者,孔子学说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之高超出国人想象,“比如孔子学说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名言所折射的深邃哲理被很多人信奉。西方人从孔子学说中甚至能推陈出新地解读出当代的‘环保意识’,这是对儒学研究的深化。”“孔子经常会用一些深入浅出的故事来阐释深刻的道理。比如他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仁爱之心,对自然要充满和谐之感……”在与刘为红的交流中,一些外国友人对刘老师说:“在西方哲学中,主客观两大元素往往是彼此对立而不是有机互补的,而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儒学却推崇‘天人合一’,这一学说对人类文明深远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孔庙工作人员介绍说,儒学研究在国外十分盛行,各种形式的儒学研究机构、协会成百上千,尤其进入2008奥运阶段以来,国外媒体对孔庙、国子监的采访更是数不胜数。“本月中旬,来北京看奥运会的一些德国游客自发组织来孔庙、国子监参观,并要在我们的国学馆感受琴、棋、书、画的文化意境,还有的德国游客向我们提出学习中国茶道的要求……”

      纪捷晶:国学复苏是传统文化的必然回归

  奥运催生的“国学热”在国内同样拥有深厚土壤,“国学复苏是传统文化的必然回归!”孔庙国子监成贤国学馆馆长纪捷晶对记者说。

     “文化的传承不会消亡。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不再简单为‘稻粱谋’的普通百姓需要从心底焕发对传统文明的价值认同,国学的复苏是大势所趋!”纪馆长感叹说。

      孔庙文化研究员王琳琳定义说:“现在家长带着孩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媒体邀请专家教授讲解《论语》、《史记》、《三国志》;出版商的目光纷纷投向这些“不畅销书”……在国学火热之际,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国学’?我认为,所谓‘国学’即是中国固有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前不久,孔庙国子监重开成贤国学馆,恢复国学班的正常授课。圣贤之地读圣贤之书。国学馆以4岁——12岁儿童为教育对象,对其进行传统国学的教育。根据年龄和原有受教育情况,国学班分为两个年级:一年级主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二年级主要学习《笠翁对韵》和《孝经》。国学馆另设有免费家长课堂,亲子共学——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同时,家长们在另一个教室听课学习传统文化。”

      纪捷晶告诉记者,“一些孩子开始来国学馆上课,说话不够礼貌,吃饭也不守规矩,但受一段国学熏染后,开始变得文质彬彬,对人相处以礼。“这大概就是传统国学魅力所在吧。”

      纪馆长透露,伦敦博物馆已与北京孔庙、国子监达成合作协议,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儒学将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这将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

---------------------------------------------------------------

  孔庙和国子监
    占 地     五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 两万平方米
  主要看点
  大成殿展览 《大哉孔子展览》《中国古代科举展》《国子监复原陈列展》《孔庙历史沿革展览》
  国子监的广业堂 接待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临时展览
  成贤国学馆 国学讲座

 
本文编号:2008080609250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