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文摘分享 - 正文
 
 

读书会分享(六十)

作者:www.dizigui.cn  

时间:2009-7-26  

摘自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二十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培养自己和下一代正确的幸福人生观。

研讨内容重点如下

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
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
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

分享文章   09.05.24 
-----------------------------------------------------------

蔡老师在本集讲解孝悌的社会延伸,谨慎对待言语、行为当中的分寸,对时间一样要恭敬谨慎。
      一、进退之礼。学礼仪不可以学呆,要学灵活。《弟子规》上讲[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 不要坐,等长辈叫坐再坐,这是进退之礼。但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 
      二、讲话的礼貌。讲话要讲究礼貌,符合中庸之道。《弟子规》上讲[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一)家长要有耐性教育孩子讲话要有礼貌。在尊长前面声音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谈话,这是讲话的礼貌。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女儿和侄女只要聚到一起,真的是控制不住,大喊大叫,后学说她们要小声一点,过一会就忘了,需要大人有耐性教育才行。 
      (二)中庸之道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穿衣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很热,穿太少会着凉。吃饭太多了会胃痛,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中庸,[尊长前 声要低],但是假如跟长辈讲话都不清不楚,那就很失礼,所以[低不闻 却非宜]。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问起对 视勿移],其实中庸之道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孩子缺乏礼节教育,久而久之就会我行我素,需要我做家长的用耐性去引导。星期天,妹妹一家三口来父母家里(父母家离后学很近),后学给外甥买了果冻、饼干,给他吃他都不理。妹妹说:在路上要买玩具,没给他买,还再生气。真的孩子缺乏礼节教育,久而久之就会我行我素,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大走入社会,在人际关系方面无形会给自己增加很多阻力。后学劝妹妹:教育孩子要花费心血的,教他学礼节,长辈跟他讲话要有礼貌应答,等再大一点真的就不好教了。妹妹说平时也教他,可一忙起来就忘了,性格就这样养成了。所以教育孩子需要我们用耐性去引导,不是一下子就能教好的。 
      三、处处注意别人的感受。《弟子规》上讲[近必趋 退必迟]。 
      遇到长辈要快步向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我们要离开,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不要马上冲着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说:我恨不得马上走,不要再多留一秒钟,我们要处处注意到别人的感受,所以要[进必趋 退必迟]。 
      四、主动付出,把天下人当家人看,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弟子规》上讲[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一)[诸父]、[诸兄]的原义 
      1、原义。在古代它的意思指伯伯、叔叔,可以延伸到像舅舅,[诸兄]堂兄弟、堂姐妹,还有表兄弟、表姐妹这些亲戚关系。这些伯伯、叔叔也都是伴着我们照顾我们成长,也不知道抱过我们多少次,在心里祝福我们健康成长,也都是很关心我们。堂兄弟、堂姐妹是我们的玩伴,一同成长。俗话说:受人点滴 要涌泉相报,有这样的态度人生才厚道,人生才会充满欢喜。 
      2、除恭敬[诸父 诸兄]外,还要做到爱屋及乌。敬[诸父 诸兄],而兄弟姐妹的孩子,或者是伯父、叔叔家的孩子,我们应该也要爱护。父母在城里居住,哥哥家的两个孩子侄女、侄子跟着父母生活,孩子从小没受过做人的教育,性格脾气很倔强、生活很懒惰、随便,对人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一次母亲和侄女来后学家洗澡,侄女有点感冒,后学给侄女买来药,给她做点爱吃的,用心对待孩子,侄女慢慢对后学没有了戒备、排斥的心理。每当星期天,后学有时间就到娘家,与侄女一块做饭、聊天,告诉侄女:作为一个女孩要勤劳、善良,在家要帮奶奶干点家务,在外要好好珍惜目前的工作,有时间要多看些有益的书,充实自己的头脑,有一个健康的思想,才有快乐幸福可言。侄女笑着点头。后学深知孩子不是那么容易好教育的,但后学要用真心对待孩子,多抽时间跟侄女聊天,把侄女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孩子慢慢会敞开心灵,把自己当成可以说知心话的对象,把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困难说与自己听,相信哥哥家会在不圆满当中会有好的发展。 
      (二)[诸父]、[诸兄]的广泛意义 
      1、广泛意义。[诸父]、[诸兄]除了指有亲戚关系之外,[诸]可以当众人,也就是侍奉任何一个人的父母,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要有爱心,也要有关怀。当我们是用这样去解,整个心胸就会非常开阔,量大福就大。 
      2、古今中外圣贤人为我们树立把天下人当父母兄弟的榜样。新加坡许哲女士把整个宇宙当成自己的家,照顾许许多多的老人。晋朝读书人祖逖,在战乱时期,带领包含他的亲戚、邻居等几百户人家避难,感动了不少人民百姓。杨淑芬老师为教育下一代,弘扬中国的文字、文化,把天下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厌其烦地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学习、生活。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些圣贤人的福报都不可限量。中午下班,后学买了两个烧饼,正走着走着,两个六十多岁的大娘拦住了后学,哭着说:跟家里人生气出来的,身上没带一分钱,现在很饿。上班空闲时间后学在看这一集,学习[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想到圣贤人的存心,再看到两位大娘跟母亲差不多的年龄,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可因为家庭矛盾饿得流落街头。后学一阵心酸,把两个烧饼给了她们,又从包里拿了十元钱,对她们说:大娘,前面有家粥棚,您两位老人家去喝点粥吧!两位大娘千恩万谢走了,望着她们离去的背影,后学泪眼模糊,心里默默地祈祷:愿天下的每一个家庭化解怨怼,和睦幸福!老人都老有所养。 
      3、保持一个恭敬的心,礼敬一切人。蔡老师在澳洲读书的时候,遇到一位长辈,这位长辈生病,蔡老师自告奋勇承担起陪护的责任,体会一下孝养父母的感受,落实[亲有疾 药先尝],[晨则省 昏则定]。因为这个因缘,蔡老师从这位长者身上,学到很多处事待人的道理,亲近了一个仁道之人,长者虽然用劳力干活,但是很喜欢中国文化,还写一手很好的小篆。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保持一个恭敬的心,礼敬一切人,很多卧虎藏龙在我们的身旁,遇到这样的贵人,我们[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4、人际关系不复杂,只要有一颗真心,自然会赢得众人的友谊。《孝经》里面讲[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则千万人悦]。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父亲,我们都很恭敬,他的孩子都会心生欢喜,相信你也会跟他们家里人处得很好。[敬其兄]你尊敬他的兄长,他所有的弟弟妹妹都会很高兴。[敬其君],你尊敬他的上司或者尊敬他的公司,那他的这些同事、同仁也会很尊敬你。所以人际关系不复杂,当我们时时抱着一分恭敬之心,自然会赢得众人的友谊。 
      五、谨慎对待言语、行为,在人生的路上避免挫折过失。 
      (一)谨慎的态度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蔡老师给我们讲北京一著名的外资公司,招考员工面试的时候,主管用一个特殊的方式,办公室里安上摄影机,故意说有事,出去十分钟。结果所有的人坐了一、两分钟就开始乱翻办公室的档,一个人看完之后,还递给另外一个人看。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学过[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入虚室 如有人],纵使主人不在,该守的分寸也不能有丝毫的减少。当这个主管宣布说你们都没录取,这些人愤愤不平。[怎么可以这个样子],这些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就说了,[从小到大又没有人告诉我们,不可以乱翻别人的东西]。现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做家长都希望孩子知识丰富、渊博,但孩子养成一个谨慎的态度,处事做人更重要。谨慎不是一下就学来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谨慎做事的习惯,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养成谨慎的态度,就会受益终生。 
      (二)让一个人人生走得踏实、圆满,不是学历,而是德行。二00四年的[马加爵事件],令人深思。马加爵一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大学生,杀了同宿舍里的四个人,被全国通缉。这个事件震撼了整个教育界,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了当前青少年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个事件,家庭要反省,学校也要省思。在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以前,他是在偏远的地区考上大学的,曾是父母的骄傲,曾是当地人崇拜的物件。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外在的[名]淹没了,要更实质的看到,能够让一个人人生走得踏实圆满,不是学历,而是德行。 
      (三)我们做家长的要教育孩子做人要有分寸。马加爵杀人有杀人的原因,因为他的同学常常都讥笑他,笑他太穷了,没有好衣服穿。他在监狱里面跟监狱长说:囚衣是我穿过最好的衣服。当所有的同学都讥笑他,他的自卑感使他越来越难受,就是因为这样的刺激,才失去理智。马加爵他没学过《弟子规》,假如他学到[凡是人 皆须爱]、[兄道友 弟道恭]、[言语忍 忿自泯],他就不可能做出这样难以挽回的事情。从这件事也深深地教育我们家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同学被杀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他们没有做人的分寸。他们没有学到[勿谄富 勿骄贫]、[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把人家的隐私拿来取笑,难怪人家会不理智地对待他。[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人家狗急跳墙。所以从这个事件我们做家长的也要省思,我们教孩子绝对不能让他去伤害别人,相同的,我们也要教出的孩子,是不会让人家引发对他攻击。当孩子言语当中都有揶揄他人、轻慢他人,我们自己就要谨慎,这已经让孩子在往后的人生布下危机了。从这个事件,谨慎确确实实非常重要。 
      (四)言语不慎,伤了同事间的和气。前年,科室里的一位男同志和妻子闹离婚,同事们都劝他,两口子不是什么大原则的事,日子还要过下去,孩子都这么大了,离婚对孩子是个伤害。一天科室里的人闲下来,这位男同志西装革履,打着领带,同志们都在跟他开玩笑,后学说:穿的是新郎西服吧!还要过把新郎的瘾。这位同事脸色很不好看,后学知道玩笑开大了,也不知道怎么样挽回。在以后的相处中,就很别扭。后学学了《弟子规》才明白自己在别人失意时开得意的玩笑,是不道德的行为。去年这位同事转岗创业,后学对这位同事心里感觉很愧疚,他在来单位的时候,后学主动跟他打招呼,求得这位同事的原谅。 
      六、恭敬谨慎对待时间。《弟子规》上讲[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一)[朝起早 夜眠迟]的本义。古代的人都很孝顺,很早就起来打理家里的事务。《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提到[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闭门户],晚上要巡视家里门窗有没有关好,然后先请父母去睡觉,父母都睡了,再去睡,所以[夜眠迟]。 
      (二)古代圣贤人给我们留下经典的珍惜时间的诗词、谚语。中国人特别惜时,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确确实实你用万贯家财,也绝不可能买回已经失去的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当人生有所志向的时候,他都会珍惜时间,不愿浪费。当一个孩子对时间非常恭敬、非常谨慎,他就不容易蹉跎光阴。在汉朝时候有一首乐府诗[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再有这样的遗憾,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每当礼拜天,后学感觉自己需要补个大觉,这样一睡大半个下午,越睡越困,起来反倒没精神。这是后学的想法错误,导致做法错误。把时间耽误过去,心里又很遗憾。后学一定慢慢改正自己这个错误的想法,利用这个难得的休息日修学,以实际行动影响女儿好好珍惜时间。

惭愧后学pc00497敬上 感恩

分享文章   09.05.24 
-----------------------------------------------------------

      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 
      熟视无睹了长立幼坐,念着一句句经文,显得那么遥远与陌生,只不过百年,我们已改变太多。在这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时代,幼先坐似乎变得天经地义,于是待长者命反觉得有些可笑,长者也渐渐忘了要“命”。孝道不复,礼仪无存,伴随的是苦难与灾害,世间喜欢锦上添花的多,乐于雪中送炭的希,多一朵花常常无碍大局,有一块炭或许就能救命。痛定思痛,愈发生起对“铁肩担道义”的忠义之士由衷钦佩,蔡老师他们是在送“炭”呀,为的是能重新燃起将熄甚至已熄之圣贤薪火。 
      读经文时,我总想要照着做,但生活中,还是不肯鞠躬,还是一屁股自己就先坐了下来,还是不愿听长辈的好言相劝。灵活应用要先扎牢根基,学圣学贤绝不会学“呆”,可起始时就要先学“呆”。两三岁的小孩要是不“呆”,看到外婆怎会从椅子上跳下来?而顺势而坐,是因为我们失教久了,恢复礼仪无法一蹴而就。古时的教育五年扎根,先背经典而不求解,为的是培养静心与耐心,学会老实,这是成就学问的根基,由厚积而薄发,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真的很惭愧,听蔡老师讲课有五六年了,我却始终没有真正去践行,灵活太多,老实不足。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现在人说话往往很“冲”,其实是内心的焦虑、浮躁与不安,情绪会传染,听的人自然也不会感到舒服。有的人走向另一极端,声细如蚊,令人莫辨。要言之,总在一个“敬”字,声低是谦恭,低表现的是一种姿态,绝非低而不能闻;进趋退迟,问起对视也如此,是最基本的礼貌。孩子需要教育,需要引导,教育引导 关键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在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表演出来,是真实自然的流露,而没有丝毫的忸怩造作。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 
      我常给人举例,亲兄弟是亲的,堂兄弟就远些,所以堂兄弟的关系比不上亲兄弟。亲兄弟在父母眼里是一样的,是从一个根生出来的,堂兄弟就是另一个根了,但堂兄弟与亲兄弟的父亲又是亲兄弟,因此在祖父母眼里所谓的“堂兄弟”与“亲兄弟”也是一样的,也是同一个根。俗话讲,“五百年前是一家”,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推而广之,的确如是。然而,明白归明白,我对伯父、舅舅总没有如对父亲般的敬,对堂兄堂姐也没有象哥哥姐姐那样亲,而对堂侄堂侄女也比不上对侄女外甥女那样好。孝经云: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又云: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孝弟之士,无不敬天下之父兄,不敬天下之为人父为人兄者,又焉能称“孝”称“弟”? 
      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 
      孔老夫子一再强调“谨言慎行”,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佛祖告诫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上帝“造”的人,有一双手、一双脚、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要求我们多听多看多干少说。易经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语,在上不骄,才会高而不危,才能常守贵;制节谨度,才会满而不溢,才能常守富。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位极人臣,却对接待平庸之辈也毫不失礼;曾国藩贵为四省总督,却将自己的书房命为“求阙斋”,深谙物壮则老、物极必反之理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夫子则说“再,斯可也”,因为季文子本是深思熟虑之人,而非莽撞之辈,有时面临紧急情况,需要的是果断,迟疑不决会误事。现在冲动的人很多,做事往往缺少考虑,甚至不计后果,常常悔之晚矣,不能不“谨”。 
      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 
      祖逖为酬壮志,闻鸡起舞。古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以前每天总要睡七个多小时,精神并不见得好,后来坚持不超过六小时,每天四点钟起床,起初闹钟也闹不醒,醒后是迷迷糊糊的,慢慢地就成了习惯,基本上到那个时点就自然醒了,精神也不比原来差。作息有规律,生活很恬静,早起就不用紧巴巴的象打仗,又多出了学习锻炼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分享文章   09.05.27 
-----------------------------------------------------------

尊敬的各位老师、学友们:大家好! 
      蔡老师「细讲弟子规」第20集讲的主要经文有:「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我们不要坐,等长辈叫我们坐了我们再坐,这是进退之礼。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了。如在拥挤的地方或在电梯里遇到长辈就不必做鞠躬礼,否则会伤害到他人。又如去参加某处活动,你在发言,刚好旁边有几位长者,他们坐在那里仰着头在听你讲,这时,你就应很自然的坐下,不然长辈的头会酸痛。经文应灵活运用,不能学呆。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在尊长前面声音也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孩子们聚到一块,免不了会大声说笑玩闹,这时大人要不厌其烦的提醒孩子们要小些声说话。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而且也要注意,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看着长者,叫『问起对,视勿移』。跟长辈说话时,眼睛若四处张望,会使长辈感到你对他没诚意,不尊敬他。            
      「近必趋 退必迟 」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了,我们要离开,就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你不要长辈跟你讲完话,「好,再见」,马上就冲着离开。这样好像是告诉长辈说,我恨不得马上走,不要再多留一秒了。处处我们要注意到别人的感受,所以「退必迟」。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这个『诸父』跟『诸兄』,在古代它的意思是指伯伯、叔叔,可以延伸到像舅舅,就是长辈,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的;「诸兄」,堂兄弟、堂姐、堂妹,还有表兄弟、表姐、表妹这些亲戚关系。这些伯伯、叔叔,这些堂兄弟姐妹也都是伴我们一起成长过来,也对我们有很多的提携,很多的关怀,这一分情我们也要时时存在心里。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忙。 在我小的时候,这些『诸父』、『诸兄』们都来我们家与我们全家人团聚,我们曾一起聊天、包饺子,『诸父』们还带我们去各处玩耍,那时的生活过得很快活自在。当我们都长大后,一起相处的时间就少了,但以前那美好的往事始终没因时间的推移而淡漠,我们永远记在心里,若有时间,也应抽出些时间跟他们团聚团聚,当他们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应义不容辞的去帮助他们,这样才不愧于他们曾经对我们的关爱。 
      「谨」: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要很谨慎,谨言慎行。做事若不谨慎往往会因小小的马虎酿出无法弥补的大事来。前一阵子有美国的直升机坠落下来,后来查出原因,就是直升机在检查的时候,其实已经有裂缝,但是没有检查出来,所以人机都毁了。所以,当我们在做我们该做的事也要时时谨慎,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而造成了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早起一点,晚上少睡一点。很多家长就说了,这样孩子会不健康,让他多睡一点。确实睡觉有时候比吃饭还重要,因为在睡觉当中整个人在休息,很多身体机能在恢复,所以一般小孩他所需要的睡眠都会比较长。但是假如一个人很有志向,非常充实,他睡眠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慢慢减少。「朝起早,夜眠迟」,因为古代的人都很孝顺,所以很早起来打理家里的事务。《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提到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锁门户」,晚上要巡视家里这些门窗有没有关好,然后都是先请父母去睡觉,父母都睡了,他再去睡,所以「夜眠迟」。我们也常常听到古代一些诗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当他人生有所志向的时候,他都会珍惜时间,不愿浪费。中国人特别惜时,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确确实实当你很有钱,你有万贯的家财,也绝不可能买回你已经失去的时间。当一个孩子对时间非常恭敬、非常谨慎,他就不容易蹉跎光阴。我大姐的大儿子, 明明就非常珍惜时间。他跟任何人说话从不说废话,若有人跟他讲闲话,他就不住地看表,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学习方面。对吃、穿、享乐丝毫不在乎。他在很年轻时就曾跟我说:人的一生时间很短暂,我们若要做到今后能更好的孝养父母、有个好家庭、更好的报效祖国,我们必须得有真本事,得有一技之长,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趁年轻,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他母亲---我大姐是一位很孝敬公婆的好儿媳)。所以他的孩子也孝敬母亲。 明明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研究生,现正在在读。我总给我儿子讲 明明哥哥的事迹,望我儿子也能向他那样珍惜宝贵的时间、有大志向、好好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儿子很懂事了,在今年的五月二十四日他二十一岁生日那天,他对我说:“妈,您放心,我会处理好学习、工作、家庭和人际关系的”。 
      孩子有孝心、有大爱心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我们长辈要给下一代做出好样子、好示范才对。
末学00087合十

分享文章   09.05.27 
-----------------------------------------------------------

 尊敬的学院老师,各位学长们,大家好!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跟长辈在一起的时候,像父母、师长、领导他们如果是站着,我们绝不可以坐着,因为这样就表现出来非常的无礼,应该让长辈来坐。当长辈坐下来,他吩咐我们也一起坐,这时候就听长辈的吩咐,可以坐下来。古人讲「恭敬不如从命」,什么叫做恭敬?听话这才是恭敬,不要有自己的意思,随顺长辈,叫我们坐我们就坐,如果不叫我们坐,我们就要奉侍在长辈旁边,服务于长辈。 
      末学过去对这一条不懂,所以有时侯长辈过来和我讲话,尤其是单位老板,每次找我问事情,我都不知道要站起来,一直坐着和长辈讲话,非常不恭敬。后来学了以后才明白这一点,所以后来老板来找我,我无论在做什么,都站起来听老板的吩咐, 而到老板房间去,我也是先站着和老板汇报,然后看老板如果要和我长谈,我就坐下来,虽然老板没有叫我坐,但是我还是自己坐下。因为我想到蔡老师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位老师他也学了这一句,有一次到一个单位去,跟当地的负责人谈话。结果站了很久,这个负责人就坐下来,「长者坐,命乃坐」,但是长者没有说,所以这位老师还是继续站着,结果这位长辈都必须头一直仰着,后来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了,她说:你坐下来吧!我的头都快受不了了。所以蔡老师说,当我们看到别人已经在那里仰头而望了,不等长辈叫你坐,你就很自然地坐下来。所以学不可以学呆。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这是讲在尊长面前说话我们的声音不能够太大,嗓门太大声音很刺耳,甚至是讲起话来还滔滔不绝,旁边坐的长辈觉得心怦怦怦的跳,很难受。在长辈面前要有一种柔和的气质,说话的声音要柔和,不能过高,不能太激烈,但是也不能太低,长辈听不见,那也不恰当。所以声音量度要调整得适当,让长辈听起来又能听得清楚,心里面也觉得很安定很舒畅,这都是对长辈的尊重。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方说,穿衣服要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着凉。吃饭呢?吃太多了会胃痛,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中庸,所以『尊长前,声要低』。但是假如跟长辈讲话都讲不清不楚,那就很失礼,所以『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见到长辈我们要马上向前行礼问安,向前的时候要快步走上去,离开的时候退下来要慢慢的退。如果做得相反这就不合理,假如我们看见长辈走上前来,我们大摇大摆慢慢的踱步踱上去向长辈行礼,跟长辈告辞的时候,突然之间赶紧就溜,长辈会觉得这个人很奇怪:走得这么急,是不是很讨厌这个我,或者是不是很害怕我?总让长辈有这样的一种忧虑,这都是不符合礼节的,应该做到『进必趋,退必迟』。如果长辈问我们事情,我们对长辈恭敬,如果这时候坐着的,赶紧要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回答。回答的时候眼神要安定,叫『视勿移』,不要眼睛动来动去,给人的感觉,要不就是这个人心不在焉,要不这个人鬼鬼祟祟,内心里面一定有些不光彩的事情,这些表现都不好。所以对待长辈问话,我们眼神要定,眼神定代表我们的心安定,不可以左顾右盼。当我们心定下来的时候这心就正,回答问题也就正,平时我们做人也要做得正,孟子讲的养一种浩然之气。所以平时要有一种主敬存诚的修养,修真诚心、恭敬心,上对得起父母天地,下对得起朋友、对得起一切人。古人讲「诚于中而形于外」,他内心里真诚恭敬,自然言语态度就镇静、就稳重、就安详,这种人我们说他的气质很高雅,跟他交往觉得很舒服,受他气质的熏陶也能够提升,这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 
      这一点末学做得也不好,看到长辈过来,我都没有快步走上去行礼问安,因为一直没有这种意识,而且觉得这样做好像有点太夸张了,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遇到长辈,好像没有人这样做的,所以自己也不太好意思这么做。但是这也是借口,其实想想,过去我遇到重要的客户,那绝对是快步上前去迎接,那种恭敬心连我自己都佩服,可是为什么现在对亲人长辈就不好意思了呢?因为那是为利益所驱使,所以实在是太颠倒了,末学这一点一定要努力改过。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这条是总结,我们在家里修养孝顺心、恭敬心,要把这种心扩展到社会,对待一切的长辈都如同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一切的兄长都如同对待自己兄长一样。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一切的长辈就像对自己家里父母一样,都是那样孝顺恭敬,对待年幼的人像对待自己儿女、弟妹一样。当我们以孝悌这种心对一切人事物,这种人就离圣贤不远。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能做到对父母亲孝顺、敬爱,把这种孝顺、敬爱的存心对一切万民,这叫仁,由对一切人的敬爱到对一切事物的敬爱,这叫爱物。亲亲、仁民、爱物,说到底就是一个爱心,这个爱心是本性、是本善,用在不同的关系上它就有不同的表现。在五伦关系里面就有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不同的关系里面,都是这一颗爱心起用,所以表现出来就有人的十种德义,这叫做伦理道德。圣人教导我们伦理道德,无非就是让我们回归这个本性的爱心、本性的善心,能够回归本性的人就叫做圣贤。 
      出则弟里面,末学感觉这一句最难做到了,因为这是真正体现一个人心量有多大的一条。蔡老师在这里举了新加坡许哲女士例子,曾经就有记者访问她,因为她人生几十年都一直致力于照顾病人、照顾贫穷的人,记者就问她,「你这样帮助这么多人,帮助这么多别人」,记者问到一半,她就说:我哪有帮助别人?我帮助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以许哲女士真正把一切人都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心量确实非常大,她是真正落实了这一条。 
      和许哲女士相比,末学感到非常惭愧,自己心量太小了,看到其它人,还是看成是其它人,没有真正把他们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 
      前两天,末学早上上班坐公交车,车上非常挤,末学好容易挤上去,然后自己戴着耳机听蔡老师的这一集《细讲弟子规》,当时售票员就在车上挤前挤后很辛苦地卖票。这时末学身边有一位年龄大约60出头的老年妇女,因为年龄大了,站在那里,每次车子刹车都会跌跌撞撞的,当售票员挤到老人边上时,正好公交车有一次急刹车,她就赶紧伸出一只手拦腰抱住老人,保护老人,防止她跌倒。她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非常自然,丝毫没有一点造作,让人感觉好像老人就是她的母亲。我当时在边上看了非常感动!也非常惭愧!因为我就在老人边上,末学当时对老人视而不见,只顾自己戴着耳机听课,没有丝毫要保护一下老人的意念,其实我完全可以自己拉好站稳,用身体挡住老人使她不至于摇摇欲倒,这其实完全是举手之劳。而我却视而不见,只顾自己站稳,没有帮她挡一挡。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自己那时正好听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一边在听圣贤的教诲,一边却没能够把圣贤教诲落实在行动上,实在是愧对古圣先贤!而人家售票员却很自然地像爱护自己母亲一样地在爱护老人,相比之下自己实在是太差劲、太羞愧了! 
      所以末学通过这件事,体会到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内心的那种爱心还是没有生起来,真的很惭愧!

惭愧末学PC00051 敬上

分享文章   09.05.27 
-----------------------------------------------------------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大家好!

      下面是学生对《细讲弟子规》第二十集的学习,请老师、学长审阅、指导。

      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就是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要坐,等长辈叫坐再坐,这是进退之礼。
学礼仪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比方说长者坐下来,我们站了一会儿,长辈也没有说,那我们就很自然地坐下来,因为再继续站下去,让长辈仰头望我们忘得头都很酸了,那就不好了。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在尊长前,声音要放低,如果发现孩子讲话很大声,影响到长辈谈话,要赶快制止,制止一次、两次不见什么效果,也不要放弃不管,教育要有耐性。

      跟长辈讲话,声音要放低,但是如果低得让长辈听不清楚,那就失礼了,要让长辈听得很清楚;而且也要注意,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看着长者,叫“问起对,视勿移”。现在的孩子对人讲话眼睛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焦躁的原因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所以这些小细节,都需要为人长者好好用耐性去教导,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处处替人着想。

      “进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了,要离开,就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

      ①“诸父”跟“诸兄”,在古代意思是指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的长辈;“诸兄”是指堂兄弟、堂姐妹、表姐妹这些亲戚关系。俗话说“受人点滴,涌泉相报”,这些伯伯、叔叔,这些堂兄弟姐妹也都是伴我们一起成长过来,也对我们有很多的提携、很多的关怀,这一分情我们也要时时存在心里。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忙。 
      ②“诸”还指众人,也就是说,除了指有亲缘关系之外,侍奉任何一个人的父母,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有爱心,也要关怀。当我们这样去解,整个心胸就会非常开阔,量大福也就大。我们确确实实可以用自己的真心,去跟每一个人相交,当你把天下人当兄弟,天下人也会把你当兄弟看。

      《孝经》里面有一段话,“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当我们面对别人的父亲,我们都很恭敬,他的孩子都会心生欢喜,相信也会跟他们家里的人处得很好。“敬其兄”,尊敬他的兄长,他所有的这些弟弟妹妹也都会很高兴。“敬其君”,你尊敬他的上司,他的同事、同仁也会很尊敬你。所以当我们时时抱着一分恭敬之心,自然就会赢得众人的友谊。

      要爱屋及屋,对哥哥的孩子、弟弟的孩子,或者是伯父的孩子、叔叔的孩子,我们应该也要爱护。

      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 
      ①要很谨慎,谨言慎行。“入则孝,出则悌”跟谨慎也都有关系,在“出则悌”当中提到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都是言语、行为当中的分寸,我们也要谨慎去对待。“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也是谨慎。

      ②“谨”当中提到“入虚室,如有人”,纵使主人不在,纵使他人不在,我们该守的分寸也不能有丝毫的减少。从蔡老师提到的北京一著名外资公司招考员工的例子,我们看到“谨慎”的重要,看到学习处事做人的重要。

      “谨”在小地方看,可能我们一不谨慎会阻碍到别人,比方说你坐没坐相,脚还伸出去,很可能绊倒他人;假如在大的方面不够谨慎,也有可能造成灾祸,造成伤亡。像蔡老师提到的一次美国直升机坠落的例子,就是在“谨”这方面给我们的警醒。所以,当我们在做我们该做的事也要时时谨慎,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谨慎的态度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养成。从“马加爵事件”省思,我们教孩子绝对不能让他去伤害别人;相同的,我们也要教出的孩子,是不会让人家引发对他的攻击。当孩子言语当中都有揶揄他人、都有轻慢他人,我们自己就要谨慎,这已经让孩子在往后的人生布下危机了。
所以要谨言慎行。

      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 
      假如一个人很有志向,非常充实,睡眠的时间会自然减少。

      杨淑芬老师一天睡四个小时,早上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气色红光满面。 
      ——当我们念念都跟古圣先贤的存心一样,身心状况就会愈来愈好。 
      ——欲速则不达,我们可以让生活更充实,多看书,法喜充满,睡觉的欲望就可以慢慢减少。

      我们也常常听到古代一些诗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当人生有所志向的时候,都会珍惜时间,不愿浪费。中国人特别惜时,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你很有钱,你有万贯家财,也绝不可能买回你已经失去的时间。当一个孩子对时间非常恭敬、非常谨慎,他就不容易蹉跎光阴。汉朝的一首乐府诗也提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希望孩子的人生不要有这样的遗憾,所以从小一定要让他珍惜时间。

感恩!

学生pc00100顶礼敬上

分享文章   09.05.28 
-----------------------------------------------------------

      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 
      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要坐,等长辈叫我们坐了我们再坐,这是进退之礼。学礼要学得灵活运用。比方说在电梯里看到人就不要行礼鞠躬;在厕所的时候也不要鞠躬行礼,等出来再打招呼就好。所以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在跟长辈谈话时『长者立,幼勿坐』;要是长辈坐下也没有说让我们坐下时,看到长辈已经在那里仰头而望了,不等长辈叫我们坐,我们就要很自然的坐下来。所以「长者坐,命乃坐」,我们学了要灵活运用,不可以学呆。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说穿衣服、吃饭要学习中庸之道。讲话也如是,这也是长养我们讲话的礼貌。 
      『尊长前,声要低』。要引导孩子,在尊长前面声音也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在孩子大吼大叫时,我们长辈要适时去制止,不然等他都已经习惯,就很难再把他导正过来。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同时我们要在教育孩子时还要很有耐性才行。 
      『低不闻,却非宜』。假如跟长辈讲话都讲不清不楚,那就很失礼。『问起对,视勿移』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看着长者。 
      『近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不要让长辈等太久;等跟长辈谈完话了,我们要离开,就慢慢退几步,然后再走出去。 
      现在孩子对人讲话眼睛都不专注,代表他的心没有恭敬,很浮躁,原因就是太缺乏礼节的教育。所以这些小细节,都需要我们为人长者以身作则好好用耐性去教导,慢慢让他能循规蹈矩,处处替人着想。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 
      『诸父』,在古代它的意思是指,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的;「诸兄」,堂兄弟、堂姐、堂妹,还有表兄弟、表姐、表妹这些亲戚关系。 
      这个「诸父」除了指有亲缘关系之外,再广泛一点。「诸」可以当众人,也就是侍奉任何一个人的父母,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有爱心,也要关怀。 
      透过学习末学深刻体会,《孝经》里面有一段话,「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这句真是至理名言。 
      在末学离开老家以来得到很多有缘人相助与提携,特别是来到天津我们姊妹可以说是举世无亲,能遇到范姨一家人象亲人一样对待我们,使我们时时感念他们的恩德,所谓「受人点滴,涌泉相报」。所以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末学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助。 
      记得在刚认识范姨不久,有一天末学去她家看到她脸色有些不好,就询问她怎么了,她才说右侧有些疼痛,因末学家嫂就得过急性阑尾炎,所以末学就主张带她去医院就诊,结果诊断急性阑尾炎。要马上动手术末学赶紧联络她家所有的人,在家人的陪同下,范姨手术很顺利。转到病房后只限两个人护理,因此末学请假与她的妯娌一起陪护范姨。因刚做完手术范姨身体很虚弱,又赶上是夏季很炎热,病房又不能给太多的冷气,所以末学就跟婶婶一起用温湿的毛巾为她擦汗,很精心的看好换药时间。这种手术必须要等排气后才能饮水进流食,末学怕范姨口渴就用筷子少沾点水放在嘴边,也防止嘴皮干裂。经过一天多的时间,范姨就能进流食了,逐渐的就能轻轻的下地活动。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范姨很快的就康复出院了。 
      在护理范姨这段过程,虽然末学没有休息好,但是身心丝毫没有觉得累。反而末学被她们一大家子的和睦气氛给感动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细心程度,还得到临床的病友赞叹,误认为末学是范姨的女儿呢!也因为这个因缘末学跟范姨及她家的亲戚相处的非常友好。 
      范姨每年过年节时都邀请末学去她家中过节,因此末学都会给范姨、她的婆婆、她的妈妈、婶婶(范姨的妯娌)以及婶婶的妈妈卖点礼物及法宝供养她们,末学也要真诚的感激他们让末学有机会落实「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虽然末学的父母不在了,但是这些长辈就像父母一样把慈爱无私的给了我们姊妹俩,处处关心着我们。 
      所以其实人际关系不复杂,只要我们有一颗真心,一定会赢得很好的人缘。所以当我们时时抱着一分恭敬之心,自然就会赢得众人的友谊。所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它是一个结果,原因一定是我们把天下人当家人看,我们主动去付出,就能够得到这样的结果。 
      我们除了对父、对兄要恭敬,而且要进一步做到爱屋及乌。要敬「诸父」、敬「诸兄」,比方说哥哥的孩子、弟弟的孩子,或者是伯父的孩子、叔叔的孩子,我们应该也要爱护。所以对长要敬,对下要慈爱。 
      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 
      「谨」就是谨言慎行。在「出则弟」当中所提到的这些礼仪,都是告诫我们言语、行为当中的分寸,要谨慎去对待。 
      「谨」的功夫在小地方看,可能我们一不谨慎会阻碍到别人,这些处事做人至关重要,所以要谨慎。比方说你坐没坐相,脚还伸出去,很可能绊倒他人;在办公室或他人家时,不要随意翻动,纵使主人不在,我们该守的分寸也不能有丝毫的减少,因为我们学过「入虚室,如有人」;假如在大的方面,我们不够谨慎,也有可能造成灾祸,造成伤亡。所以,当我们在做我们该做的事也要时时谨慎,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而造成了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通过「马加爵事件」家庭要反省,学校也要省思,为什么这些做人的态度,在一个成绩这么优秀的大学生身上都没有学到。所以确确实实,我们不能被这些外在的这些「名」淹没了,要更实质的看到,能够让一个人人生能走得踏实、圆满,不是学历,而是德行。 
      从这件事也告诉我们家长,要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这些同学会被杀?因为他们没有做人的分寸,他没有学到「勿谄富,勿骄贫」,他没有学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把人家家里的隐私拿来取笑,难怪人家会不理智的对待他。又有一句讲到「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人家狗急跳墙。 
      所以从这个事件我们也要省思,我们教孩子绝对不能让他去伤害别人;相同的,我们也要教出的孩子,是不会让人家引发对他攻击。当孩子言语当中都有揶揄他人、都有轻慢他人,我们自己就要谨慎,这已经让孩子在往后的人生布下危机了,所以谨言慎行非常重要。同时谨慎的态度一定要从孩子小时候就要养成。 
      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句话的意思是早上早起一点,晚上少睡一点。确实睡觉有时候比吃饭还重要,因为在睡觉当中整个人在休息,很多身体机能在恢复,所以一般小孩他所需要的睡眠都会比较长。但是假如一个人很有志向,非常充实,他睡眠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慢慢减少。 
      其实「朝起早,夜眠迟」,因为古代的人都很孝顺,所以很早起来打理家里的事务。《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提到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锁门户」,晚上要巡视家里这些门窗有没有关好,然后都是先请父母去睡觉,父母都睡了,他再去睡,所以「夜眠迟」。 
      古代诗词讲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苦读时」,当我们人生有所志向的时候,就会珍惜时间,不愿浪费,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当一个孩子对时间非常恭敬、非常谨慎,他就不容易蹉跎光阴。 
      在汉朝时候有一首乐府诗也提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希望孩子的人生不要有这样的遗憾,所以从小一定要让他珍惜时间,养成正常生活作息的好习惯。
惭愧末学 pc00333 刘凤感恩

分享文章   09.05.31 
-----------------------------------------------------------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们好! 
      这是学生学习《弟子规》第六十集的作业报告,敬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导,谢谢! 
      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是教导我们与长辈同处时,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着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下,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礼节,它能让我们做事规规矩矩,能对治我们焦躁、浮躁的态度。但对这一句经文,我们一定要活学活用,当长辈坐下与我们交谈,若没有叫我们坐下,而长辈已经是仰头而望与我们交谈了,这时我们应该要问一句,“我是否可以坐下来”。所以不能死在字意上,要能通权达变,这样我们学习《弟子规》,才能真正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轻松愉快、多姿多彩。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教导我们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不合乎礼仪的。“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教导我们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晴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我的孩子自小因我们做父母的不知道正确教导孩子,没有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表演的都是一些无礼行为,如今孩子长大了,已养成了无礼的习惯,他已经十四岁了,我们内心都非常自责,我的孩子在课堂回答老师问题时,站没站像,东倒西歪,讲话声音很小,老是怕别的同学笑话他,结果他越是这样,同学就越轻视他,笑话他,后经老师反应,我们就用这句经文教导他,并且给他讲解孔子很有礼的故事:周朝时,孔子在鲁国里做司寇官,代理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以免失礼。我们应该以孔子为榜样,对尊长、老师应有规矩,举止大方,决不能随心所欲,要做一个有德行、有修养的人。像你这样就是对老师无礼,不恭敬老师,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没有恭敬心,学什么都不能学好的。同时你不尊敬别人,也就是不尊敬你自己,一个人首先自己看不起自己了,别人才会轻视你,看不起你。 
      虽然现在孩子在这方面已有了一点进步,但毕竟这些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冰冻三尺,非一日辶寒。我们心里很着急,但也只能耐下心来,告诉自己慢慢来。望各位老师,若有其它好的方法,能指导学生,帮助孩子改正这些恶习,能提起他的恭敬心。 
      3、“事诸父,如是父,是诸兄,如是兄”教导我们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我的先生为人慷慨大方、尊重、善良,他对待家族尊长和同族兄长、甚至朋友、同事,确实是做到了这一句,只要听说他们有啥困难,都会不顾自己,尽心尽力帮助他们,从不希求任何回报,家族中及其它受他帮助的人,没有不感恩、尊敬他的。他曾多次对我说:“我就是只有帮助照顾别人的命,我不习惯别人帮助照顾我,如果别人帮助照顾我,我会心里很难受。”确实他就是这样的人。 
      有一次,我80多岁的外公将辛苦一辈子的积蓄3000元钱,从一个银行取回,独自一人拿到家对面的一个银行储存,结果家对面的这个银行业务人员说:“你的钱有1000元是假钱,我们要没收了。”当时老人就泪流满面,怎么也想不通,刚取出的钱,拿过来就说是假的,因此三天吃不下饭。我没有读圣贤书的弟弟事先听说了,就到银行查询、取证,并无任何作用。三天后,我的先生听说了,第一个反应,他的心已经和老人心一样疼了,他的心已经和老人融和在一起了,他说:“我当时真正感受到了我和他就是一体。”1000元钱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而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那是他一生的心血,省吃俭用,辛苦一辈子得来的,他的心能不疼吗?因此,他马上把自己口袋里的1000元钱来出来,赶到他家,把钱拿给老人并对老人说:“不要急了,不要急了,已经帮你找回来了。”老人第一反应也说:“不可能,是不是你自己的钱。”他说:“不是,您放心吧!已经帮您到银行要回来了。”就这样,我的外公也喜出望外,开始吃东西了,心里也不再想这件事了。外公家里的人都说:“这个女婿真是个好人啊!” 
      4、当我们看到“谨”,应想到《弟子规》中每一句经文都是教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举止得当,谨言慎行,做事做人要循着礼节去做,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出则弟中每一句礼节,还有“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扬人恶,即是恶,疾辶甚,祸且作”,“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等,都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必须要落实的,依这些经文,遵照圣贤的教诲,结合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实例,应该落实做到,处事待人接物应循规蹈矩,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这一方面学生很惭愧,总是不能做到,特别是这张口,总是说错话,不但伤害了别人,还给自己带来一些烦恼,以后我要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望老师给予帮助。 
      5、“朝起早,夜眠迟”,为人子应早起,晚上要迟睡,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时间,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对时间应有一个恭敬、谨慎的态度,我们就会珍惜时间,不会让光阴蹉跎。有一首诗说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们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虽然知道时间的宝贵,但还是天天在浪费时间,真是刚强难化啊! 
      自小我就记得我的父母亲就很惜时、很辛苦、勤劳,早上天都还没亮就起床,到农田忙农活,因为我的父亲是一个手艺很精巧的老木匠,将近七点半左右,他就要骑着自行车到城里或是其它人家去做木工,挣钱供我们兄妹三人读书;母亲则差不多就要忙回家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等;晚上七点父亲回家了,吃过饭,还要和母亲到田里种地,我们都睡了,还不见父母回家。因此,那个时候,我们兄妹三人都很听话,父母并没有吩咐教导,自然会帮父母做事了,放学回来,哥哥较大,都做一些较粗重的活计;我是小女孩,都做做饭、洗衣、收拾家务的活计;弟弟较小,则帮我捡菜、扫地等。一切都很自然规矩,无须父母吩咐。后来,哥哥弃学在家,和父母一起挣钱供我和弟弟读书。 
      如今,我们俩也算没有辜负父母及哥哥的辛劳,能让父母安度晚年;哥哥在农村生活比较不好,我们俩也是尽心尽力帮助他,回报他。
不孝学生PC01095敬上

分享文章   09.06.08 
-----------------------------------------------------------

尊敬的诸位老师、学长:大家好! 
      末学先向您们九十度三鞠躬!现将本集的学习心得呈上,恭请诸位老师和学长指教,末学感恩! 
      通过这一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中学习礼仪要灵活,言行举止要遵循中庸之道,同时也要惜时。 
      一、要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要坐,等长辈让我们坐了再坐,这是进退之礼。 
      (一)学礼仪也要灵活。学礼不可以学呆了。比方说在电梯里面很挤,看到人要行礼、要鞠躬,可能旁边的人都被挤到一边去了;在厕所也不要鞠躬行礼,等出来再打招呼。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学礼要学得灵活运用。 
      (二)学礼仪要体会他人的需要。譬如我们落实“长者坐,命乃坐”,如果我们站的很高,而长辈必须头仰着才能看到我们。时间长了,长辈头很酸,我们要时时能体恤他人的需要,不等长辈叫我们坐,这时就很自然的坐下来。落实圣贤的教诲也要看我们的存心。 
      (三)落实圣贤教诲要真干。去年末学与大姐带孩子们去庐江汤池,在我们返回时已经到了学生放假高峰期,所以返回的四张火车票仅有一个有座位,因为我们要坐八个多小时的火车,上车之前买了三个小塑料凳子,末学与姐姐和别人挤在一个大凳子上,几个塑料凳子孩子们也不坐,中途我们就想轮换着让两个孩子坐一会,稍微休息一下,而他们说什么也不坐,还将小板凳让给其它的长者坐,两个孩子基本上是站到下车,孩子们参加了四天的幸福人生讲座,能有这样的认识,孩子们的行为让末学和大姐有些感动,我们落实圣贤的教诲确实要真干。 
      二、要引导孩子做到「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一) 引导孩子讲话有礼,要有耐心。『尊长前,声要低』,在尊长前面讲话,声音也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的谈话。末学的侄女说话的声音经常很高,末学就将手放在嘴上:嘘,意识孩子说话小声一点!侄女看到末学的动作,也配合非常默锲,声音就低了下来,而转眼又忘记了,末学多次提醒孩子,孩子还是不能记住,就非常失望,认为孩子怎么也教不好,所以教育还要很有耐性才行。 
      (二) 讲话的声音也要遵循中庸之道。『低不闻,却非宜』,跟长辈讲话,要让长辈听清楚我们在说什么。讲话也要遵循中庸之道,末学在整个的人生中,平时很少说话,很少与人打招呼,未参加工作之前,看到家里来了客人,也就是笑一笑,等到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有时别人就让末学再重复一遍,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末学真是很失礼,讲话都不能让别人听清楚。 
      (三) 讲话目光要注视长辈。『问起对,视勿移』,我们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长者,对人讲话眼睛专注,代表我们的心恭敬。而现在孩子却很焦躁?就是因为太缺乏礼节的教育,久而久之我行我素了。我们为人长者要让他循规蹈矩,处处替人着想,就要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开始,好好用耐性去教导。 
      (四) 遇到长辈要快步向前。『进必趋,退必迟』,遇到长辈要快步上前,表达遇到长辈时的高兴心情,与长辈道别,也不要马上就离开,要等长辈离开我们很远再走开,让长辈能处处感受到我们晚辈的恭敬心。 
      三、扩大心量落实【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一)『诸父』和『诸兄』本意所指的亲人。古代诸父是指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诸兄」,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这些亲戚关系。叔叔、伯伯、堂兄弟姐妹等伴着我们成长,在我们的生命中给予了很多的关怀和帮助,让我们能健康地成长,俗话说,受人点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忙。同时对伯父、叔叔的孩子,哥哥、弟弟的孩子,我们也要爱护,这也是表达我们对诸父、诸兄的感恩之情。所以这一分情我们也要时时存在心里,更应该充实自己,奉献社会,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才厚道,人生才会充满欢喜。 
      (二)要学习许哲老师,来扩大心量。新加坡许哲女士告诉记者:我帮助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整个宇宙都是我的家。许哲老师人生态度与圣贤的经典完全相应。「诸」可以说是众人,对待任何人的父母要侍奉,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要关怀,也要有爱心,当我们是用这样的态度去生活的时候,心胸就会非常开阔。 
      (三)恭敬之心会赢得众人的友谊。《孝经》里面有一段话,「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恭敬之心,一定会赢得很好的人缘,赢得众人的友谊。 
      四、生活言行要谨慎 
      (一)「谨」谨言慎行。「出则弟」当中所提到「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礼仪,都是言语、行为当中的分寸,我们也要谨慎对待,谨慎行事。 
      (二)公物不可乱动。「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入虚室,如有人」,纵使主人不在,主人的文件、信件我们都不要动,我们该守的分寸也不能有丝毫的减少,公物更不能随便据为己有,单位的打印纸、办公用品都不能自己私事使用,这些处事做人的道理至关重要,所以要谨慎。 
      (三)行为上要谨慎。「谨」的功夫从小地方就能看得出来,可能我们一不谨慎会阻碍到别人,比方说我们坐下来,脚还伸出去,很可能绊倒他人;假如在大的方面不够谨慎,也有可能造成灾祸,造成伤亡,如一位同学给同位开玩笑,当同位要坐下的时候,他将同位的凳子挪开,同学坐下去摔伤了,造成终身残疾,坐在轮椅上需父母照顾一辈子。所以做事要时时谨慎,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造成了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 
      (四)谨慎的态度要从小养成。今年春节放假,孩子跟几个朋友出去玩,将钱包丢了,里面有身份证,先生说孩子:你把自己丢了还不知道,这些小习惯在你小的时候就形成了,以后要注意了。末学回忆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丢掉自己的上衣、文具等,就是因为末学没有培养孩子谨慎的态度,孩子长大了,这些马马虎虎的毛病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假如一个单位的领导人他不够谨慎,都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地方,而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我们教育孩子要从小养成他们谨慎的态度。 
      (五)言语不恭敬会引发祸患,马加爵是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他的家乡很偏远的村落就出他一个大学生。他生活贫穷,没有好衣服穿。一些同学言语就讥笑和轻慢他,为他们的人生布下危机,马加爵的自卑感愈来愈强,就是因为这样的刺激他才失去理智。因为他们没有做人的分寸,他没有学到「勿谄富,勿骄贫。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把别人的隐私拿来取笑,遭受被杀的果报,所以生活中确实要谨言慎行。 
      五、「朝起早,夜眠迟」告诉我们要惜时。『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告诉我们早上早起一点,晚上少睡一点。要惜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有了志向就会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生活就会非常充实,睡眠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慢慢减少。《朱子治家格言》里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既昏便息,关锁门户」,晚上要巡视家里门窗有没有关好,然后先请父母去睡觉,父母都睡了,我们再去睡,所以「夜眠迟」。中国人特别惜时,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希望孩子珍惜时间,生活作息要正常,我们家长一定要先做好榜样。
末学pc00417感恩!

分享文章   09.06.15 
-----------------------------------------------------------

各位师长大家好:

      下面是学生第六十次的读书会心得,望各位师长多提宝贵意见,

      1.如何灵活应用「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经文? 
      这句经文是说,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做晚辈的不能坐,要等长辈叫我们坐下,我们才能坐下,这是讲进退之礼,是对长辈的尊敬,但是学礼也不能学呆了,要灵活运用,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比如长者忘了让你坐下,他在那仰着脖子跟你讲话会很不舒服,这是你就要体会到长者的感受,坐下和他谈话,就不能老站着了,比如在车上或电梯里见面,就不要行鞠躬礼了,那样会影响别人,造成更大的失礼,还有在厕所里见面就不要打招呼了,等出来了在打招呼,这也是礼貌,所以我们学礼,一定要灵活运用,不能学呆了。

      2.「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要如何引导孩子做到? 
      和尊长讲话时声音要低,不能盖过尊长的讲话,但也不能声音太小,让尊长听不见,见到尊长我们要急步上前,跟尊长鞠躬行礼,离开时要慢慢后退几步才离开,尊长和我们讲话,我们眼睛要看着对方,这些礼节都要在生活中去实践落实,教育孩子更是一样,要在落实当中让孩子慢慢体会其中的道理,培养孩子处处替人着想的习惯,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让这些行为慢慢内化成孩子的存心。所以生活中的这些细节一定不能忽视,要从小去培养,要有耐心,要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不要等坏习惯养成了,再去管那样就晚了。

      3.「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是什么意思? 
      这个『诸父』跟『诸兄』,在古代它的意思是指伯伯、叔叔,可以延伸到像舅舅,就是长辈,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的;「诸兄」,堂兄弟、堂姐、堂妹,还有表兄弟、表姐、表妹这些亲戚关系。这些叔叔、伯伯也都是伴着我们、照顾我们成长,也不知道曾经抱过我们多少次,在心里面祝福我们健康成长,也都是很关怀我们。这份情我们也要时时存在心里,当他们有事时,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俗话说,「受人点滴」也要「涌泉相报」,有这样的态度人生才厚道,人生才会充满欢喜。 
      这个「诸父」除了指有亲缘关系之外,我们可以把它解得再广泛一点。「诸」可以当众人,也就是侍奉任何一个人的父母,我们都要有恭敬之心;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有爱心,也要关怀。当我们是用这样去解,整个心胸就会非常开阔,量大福也就大。

      4.我们看到「谨」这个字要想到什么?生活言行要如何做到「谨」? 
      谨,是谨慎的意思,谨言慎行,我们的言语行为都要谨慎,要有分寸才对。 
      我们刚刚学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左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些都是言语,行为中的分寸,我们都要谨慎的去对待。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入虚室,如有人,即使主人不在,我们该守的本分也丝毫不能减少,不能随便看看别人的东西,更不能不经过主人同意拿东西,这些我们也都要谨慎,这个谨的功夫从小地方看,不谨慎可能会妨碍到别人,影响他人,从大的方面看,你不谨慎可能会造成灾祸,造成伤亡,所以我们在做工作时要事实谨慎,不能马虎潦草,不然有可能因为疏忽而造成,他人生命财产的损失。置官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言语忍,忿自泯,勿谗富,勿骄贫,人有短且莫揭,人有私,且莫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言行,虽然都是些小地方但影响却很大,所以谨慎的态度要从小地方着手,从小孩子时就要养成,教孩子做事绝对不能去伤害他人,同样也要教孩子,自己的言行不要引发他人的攻击,处处都要谨言慎行才对。

      5.「朝起早,夜眠迟」对生活作息有何好处?这句话提醒什么人生道理? 
      朝起早,夜眠迟,是教我们早晨要早点起床,晚上要完睡一会,古代的人都很孝顺,所以很早就起来打理家里的事务,养成这样的作息习惯,可以做很多事情,一个有志向,精神很充实的人自然睡眠也会减少,而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人要有所志向,要珍惜时间不能让青春白白浪费掉,古代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还有,寸金难买寸光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讲我们要珍惜时间,做一个有志向的人,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要到老了还一事无成,遗憾终生。

学生:pc00649敬上

本网注:感谢诸位老师、同学的学习心得分享,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及理念!

 
本文编号:20090726221036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文摘分享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