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扮演好君、亲、师三个角色

蔡礼旭老师主讲

 
  师长他给我们教诲到,中华文化,儒家的三宝君、亲、师,在古代的祠堂竖的牌子是“天地君亲师”,我们所有经典在指导我们怎么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我们在面对不管是家庭、工作的境界,我们的心随时可以回过来反思:我有没有做到君的精神、做到亲的精神、做到师的精神?人一反省,他就不会去指责他人、不会去要求他人。所以反躬内省,这个也是跟我们的真心相应。

  老人家讲到这个君亲师,是因为接触到很多大众,当领导的说员工不好带,当父母的说孩子不好教,老师说孩子也不好教,都很困扰。老人家就讲到,我们要扮演好这三个角色,君、亲、师都要做到。你假如只做一个,比方说我今天当领导,我就作之君,可是我没有把员工当亲人一样,这个凝聚力就不强。我们上一次讲,“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你把他当犬马看,“则臣视君如国人”,他就把你当一般的人看而已。“君之视臣如土芥”,你不把他当一回事,这么轻贱他的劳动,“则臣视君如寇雠”。所以可能这个当领导的没有用心作之亲,再来可能也没有作之师,员工你也要带他,不管是他在技术上的操作,还是做人做事上有一些情况出现,你要藉这个机会给他教育,我们也有作之师的责任。我们上次还提到,很多时候,看不到的比看得到的更重要。比方说制度是看得到的,人心看不到,可是人心的凝聚可能比制度还要重要。所以假如我们很愿意作之师,去指导我们的下属,整个氛围就是比较轻松、比较温馨的。比方说我们经营我们的团体,不懂就问,不会就学,错了就改,员工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他就不会不敢问了,可以让大家放松,可以让大家的潜能不断的发挥出来。

  这个是给作之君的人提醒,你可能后面的亲、师没有考虑到了。当父母的人,有,我都煮饭给他吃,很关心他,可是我们有没有以身作则,作之君?君有很多精神,我们在后面再来谈。你很爱护他,可是你该教他的时候有没有教?没有作之师。同样的,我当老师的,学生不好教。我接触一些父母、老师,他都说一句话说,“我给他讲很多遍”。其实我们从这句话听出来,他们觉得什么叫教?讲很多遍。祖先不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们上一次有讲到这个“教”字怎么写?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第一个叉是父母、老师画的,小孩子很会模仿,听说差不多一、二岁的时候特别会模仿。假如家里生三、四个,那个老大摸鼻子,后面的也都摸鼻子,是吧?假如现在生三、四个,政府应该颁奖给你,真的,增产报国。又很认真教的话,国家需要人才,江山代有贤人出,假如出个范仲淹,很多人会得利益。所以这个“教”字,左边已经告诉我们,身教,以身作则,我们怎么可以把教育当作讲了就行了,就是讲你很多遍了?右边,手拿着小树枝,耳提面命,不厌其烦,耐性。这个字很好用,你当君、亲、师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字来观照就好了。

  学生、员工现在我带不动,是不是我以身作则不够?有一位,大家应该都听过,东芝的创始人土光敏夫,他讲一段话很有味道,他说最有说服力的就是以身作则。他那个说服力不是用讲的。因为他每天都九点多睡觉,早上三点多起床,他每一次都是最早到公司去的。大家想想,每个员工一进去,老板就已经很努力的在那里工作了,那他还用讲大家早点来?他已经在带头了,最有说服力的。假如我们当老师的:同学,不要迟到。我们前两天才迟到,你说底下的学生怎么样?听不进去,甚至还有一点反感。所以我们扮演每个角色的时候,用这个“教”字,我有没有以身作则?我有没有耐心来护念他?一个人的成长、一个人的转变,他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很快。其实说实在的,我们自己要改一个习惯都很不容易,我们真正去改过,改这个习惯,真改过来了,我们会觉得很难,所以对别人就不会苛刻了。我们会对别人苛刻,很可能是其实我们没有真正很好改过这些习气,我们那种感同身受还没有出来,所以才容易对人苛求。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2301086.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从《群书治要》学习沟通技巧   60-017-0002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