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代中学生和我校实际情况的德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遵循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服务,学生问题无小事的工作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让德育更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活动中体现为学生服务、给学生帮助的原则。我校始终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历史文明礼仪作为我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自2004年秋特开设《弟子规》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程,至今已有近4年了,在短暂的4年里,我们收获了喜悦。
一、开设《弟子规》的现实条件和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了,但精神文明及文化建设却远远落在了后面,西方一些腐朽堕落的思潮日益影响着80后新成长起来的一代,狭隘、自私、易冲动、缺失爱心、无集体荣誉感等等恶习在他们身上充分集中的表现了出来;又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的子女大部分是独身子女,对孩子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教育孩子也成为现代学校必须要探讨和面对的问题,《弟子规》课程的开设符合了教育的本质:以德为第一教要务,教是上所施,下所效;育是教子使所作善也。即所谓的长善救失,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
二、专职、专科,注重实效:
在开设的过程中,我们特聘请了2名在弟子规教育方面有很深造诣的老师作为我校传统教育的专职教师,在基础年级每周每班开设两课时,并纳入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当中。她们通过外出学习,查阅资料,取长补短,逐渐形成了自己学校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有着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弟子规》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
1、培养学生纯善的心
首先老师肯定所有同学的心都是善的,从品行入手,老师以身传、言教启发孩子的善心。这也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根本。
2、教育学生对人、对事、对物应有正确的态度
(1)对人:要明白五伦关系,要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体贴他人、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懂得知恩报恩。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性,注重礼仪,讲求信用,教育学生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性,培养孩子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
(3)对物:日常生活必须节约,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物有定位,对物品要有恭敬爱惜之心。
3、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
容止安详,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注意自我仪容整齐,房间、书桌的自理是应尽的责任。要求出言谦敬有理,晓喻口为祸福之门。强调言语的重要,对于饮食,晓喻营养均衡。
4、把课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
将《弟子规》编为剧本,让孩子表演互相观摩学习,从中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讲授对长辈礼敬一课时,我们就编排了短剧《感恩父母》,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开展形式及取得的成效:
1、成立“弯弯腰小队”,开展你丢我捡(校园垃圾)活动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保护环境意识,成立了“弯弯腰小队”并配有队旗、队徽,规定每周四下午召开队会,联合班内的优秀队长和队员分区、分时间在校内拾垃圾,以充分培养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并针对其中的阻力(不好意思、)分别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圣与贤、可训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和利他思想导正。使同学们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净化了校园,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
2、拒绝垃圾食品——制定财务计划
通过讲解十大垃圾食品的危害性,让他们先产生恐惧心理,然后观看名师主讲的<<饮食与健康>>从医学原理、青春期健康、身体需求、环保等多个角度,打通学生们的心灵,对健康饮食有了正确认识后,开展第二项深入强迫落实阶段,开展集体签名、主题讲解(学生自己整理)计入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档案。利用四人一组的学生,互相监督、深入落实。在此基础上学习节俭,通过欣赏《一粒米饭的自述》到《游颐和园的感想》等文章阐述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学习有计划的消费从而制定自己的合理财务计划。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健康意识。
3、落实《弟子规生活力行表》
针对现在学生打骂、开玩笑、互相指责等现象,深入讲解《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文,从科学的角度认识,无论发脾气、说别人坏话还是有不好的情绪存在的情况,在身体上会有毒素分泌,在展示水的结晶试验图片过程中,同学们都很兴奋。课后又开展辩论会,对于认识不够的同学,用多角度的讲解,让他们做到心服口服,在此基础上让他们每人每天画一张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每天检点自己有没有说“刻薄语、秽污词”有没有改正、有没有说敬语,四人一组互相监督。经过两周后在落实“说敬语、弃污词”的基础上加上弟子规相关的众多内容如:财务计划、拒绝垃圾食品和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言语必瑾、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出入必省、写字必敬、相呼必序、退有度等,每人一份重点落实。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文明意识。
4、感恩活动
若想让学生有感恩心先必知恩,通过讲解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多重:“怀孕、生产、养育、教育”等,我们开展了“一日护蛋”活动,体味父母的艰辛,和“我生日——这三拜”,情况落实(载入弟子规力行表)和“知恩”“见孝行”的征文中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十大孝星”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让学生学会了感动、感激和感恩。
5、十分钟的感动
主要是针对课上活动中表现差的同学给他及时地引导和交流,从自我反省到引他进行自我反省的两感动场面常有发生,例如:给学生鞠躬、一句道歉的话语、一句请坐(个别学生)等。例如6班高策同学和老师瞪眼发脾气,不肯进教室,通过交流后,眼睛由高眺到低垂,由反叛到接受并主动改过。当然很多习惯不可能在一两次提醒后有明显的变化,我相信人之初纯善的本性是可以教好的。
6、用仁德故事
24孝故事和感动中国的人物对孩子的心灵给予熏染。我们把古代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精彩故事和现代生活中八荣八耻的内涵制成图片和展牌布置在校园和教室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对2004、2005、2006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和事迹的精彩报导给学生树立了一种巨大的榜样力量,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向榜样学习的精神也在孕育中开花结果。
7、电影版弟子规在课堂上的表演
利用学生们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每一节课中留出5—10分钟表演在生活中应做到的细节如:如何打电话、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作客、聚餐的礼节等等。
通过弟子规课程的开设,尤其是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乐于助人的人多了,拾金不昧的人多了,孝敬父母的人多了,尊重老师的人多了,努力学习的人多了,乱花钱的少了……我们有丰富的美德故事资源,历代传颂的圣贤,伟人的事迹等等。经常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在良善的人文熏陶中养正自我。《弟子规》在我校已经生根发芽,传统美德教育在学生中已深入人心。讲授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孝、礼、义、信,证明了能够从本质上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净化学生的心灵,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