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幸福锦囊集》连载
 
 

孩子学很多才艺是利多还是弊多

蔡礼旭老师讲述

 

    一门通百门通

    杨老师非常喜爱书法,她学楷书就学了十多年,因为杨老师一门深入书法,所以她的定性、耐性的功夫,成就了她对艺术的观察力也非常敏锐。因此,当杨老师学习篆刻的时候,就能很快地契入。杨老师学国画也学得很快,因为老师对于如何执笔,怎样去运用粗细线条已经非常自如,对于美感亦特别敏锐,所以国画老师在教她的时候,觉得她进步神速。杨老师学习录音、学习拍摄,进步的速度也令我们这些晚辈觉得失色与惭愧。

    杨老师是四十几岁才开始学电脑,但是我看到杨老师学电脑很佩服。当她搞不清楚的时候,可以跟电脑战斗三、四个小时,隔天我从房间走出来,杨老师还坐在那里打,这是我做不到的。也由于这一分韧性,让她在学习其他东西的时候特别得力。

    为什么杨老师能有如此的耐力?从学书法中锻炼出来的。为什么杨老师学其他的艺术,速度这么快?因为她已经把所有的态度跟艺术的精髓、魅力,都领纳于心而融会贯通了。

    所以,学才艺不能学杂,杂了就什么都不专。你学一门艺术是一门深入的话,除了能把这个艺术学好以外,所有学习的正确态度都会形成,这种耐力、毅力、专注力都可以用在往后学习任何东西上。因为在学习这门艺术当中,对于整个艺术的敏感度就特别高。杨老师虽然没有学过所谓的网路图画编排,但是只要一看,就能看出哪里不协调,哪里不好,很多专业的人都不得不佩服,这就是杨老师一门深入的效果。

    因此,让孩子学艺术,不要学得太多。才华的成就如同挖井一样,今天你开一百口井,都没有探到水;如果是一口井探到底,水源就会冒出来。这一口井的水源,是四面八方的水源汇聚而成的,寓意着你再学其他的艺能,就会显得比较简单。孩子要把才艺学好,首先要把德行的根基扎好,中国话讲:“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假如一个人很有才华而没有德行,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他这一生可能会被自己的才华害死了。

    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现代人最大的学习障碍是杂学、贪多,《礼记.学记篇》说:“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假如你让他学一堆,他的心就会散乱;心都散乱了,如何能深入这一门学问跟艺能!现代的孩子学得很多,但学到最后非常恨父母,
很不欢喜父母给他点点滴滴的安排,连心都不欢喜、有怨恨,他会把这一门艺能学好吗?孔夫子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做这件事是欢喜去做的,你不推他,他都会继续深入下去。就好像我们真正明白学问对自身的好处,哪里还会依靠父母、老师在旁边鞭策?当他很专注的时候,当他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自己能突破一切的时候,其内心的欢喜就会自然而然地涌上来。

    一门深入才能真正成就

    确实还是要勇猛精进、一门深入地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杨老师就是一门深入的好榜样。台湾书法界的泰斗启功老先生,他现在已有七十岁的高龄,还在做最笨的功夫,即临摹。他把知名书法家的字,放在下面用玻璃隔开,一点一滴的临摹,深怕还有自己一点意思在其中,无法契入王羲之、欧阳询这些高人的笔法境界,所以要把自己放下。很多的求教者都来跟他说:“我每天练几万字,练的都是一叠纸,非常努力。”但是启功老先生跟他说:“你们字帖练得那么多,每天练那么多不同的字帖、不同的字,就好像打靶,打一万发一发也没中;而我打一发,一发就中,这一发比你一万发还有效。”学习不要贪多,不要学杂,李传军老师说:他在临摹的时候,一天只临摹一个字。

    现在人想要提升学问,提升才能,一定要走老路子,不然就无法契入,原因是自己的想法太多了。中国很多高深的艺术,现在都快断绝了,因为现在的学习强调的是一次学很多,所以无法契入真实功夫。

 
《幸福锦囊集》连载学习篇之孩子学很多才艺是利多还是弊多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