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详解

弟子规详解

网站义工杨学长

  
将入门
编号:0414A
篇:谨
原句: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字句解释

拼音读音

注解

溯源

故事

汇编

说文解字

学习分享

将入门:将要进门的时候。
将:快要,将要。
入:进,进入。
门:门。


播放 普通话
排序:1
作者:网站义工杨学长
课程/书名:
课程编号:
出版社:
  《弟子规·谨》“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说文》“将,帅也。”将(將)作副词时为将要、就要。《说文》“入,内也。”本义是进来、进去,从外面进到里面。《说文》“門,闻也。”门(門)本义是双扉门。《说文》“问,讯也。”问(問)本义为询问、过问。《说文》“孰,食饪也。”本义是熟,煮熟。引申为谁,哪个。《说文》“存,恤问也。”本义是生存,活着,存在。《说文》“将,帅也。” 将(將)作副词时为将要、就要。《说文》“上,高也。”本义是高处,上面。引申为登。《说文》“堂,殿也。”本义是殿堂。引申为前室正厅,厅堂。《说文》中“声,音也。”本义是声音。《说文》“必,分极也。”本义是区分的标准。引申为必须,一定要。《说文》“扬,飞举也。”扬(揚)本义是高举。引申为提高声音。将要进门的时候,要询问谁在,将要登上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些。

  古时候一般进入大门之后,还要走过院子,才能到达厅堂。我们去拜访人家,将要进大门的时候,应该先询问谁在,比如“请问有人在家吗?”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声音要提高些,让室内的人知道有人来。《礼记·曲礼上》云“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这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是对应的。

  这一句应用到现代,能适应吗?若是想上门去拜访人家,最好是提前一些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比如通过电话等方式问到“明天晚上去拜访您,请问方便吗?”等等,不要唐突到访而给人家造成不便,这是落实“将入门,问孰存”,要咨询人家是否方便。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不会因为人家不在而白跑一趟。

  现在我们居住环境与古时有所不同,大部分是公寓,到了人家门口,还是要先敲门或者按门铃、对讲,即使大门是半掩或敞开,也不可直接进入,而是要提高些音量询问,“请问有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或者是“陈叔叔,您好!我是陈小贤,可以进来吗?”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避免出现尴尬的情景。

  又如我们去拜访他人时看到房门半掩或未经他人允许,而直接推门而进,若刚好人家正在接待重要的客人,又或者在商谈机密的事情,这时我们突然的出现,可能会中断人家的谈话,耽误了事情,还可能把人家吓一跳,也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即使是很熟悉的朋友,也应当注意礼的存在,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排序:1
出自:《礼记·曲礼上》
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排序:2
出自:《列女传·母仪传》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排序:1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著名的学者,读书时,经常向别人请教问题,名气越来越大。程颐①、程颢②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者,杨时十分敬仰他们的学问,就到洛阳去拜访。一天,大雪纷飞,杨时读书碰到了疑难问题,便冒着大雪去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时,见老师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就在门前站着等候。当老师醒来时,杨时脚下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了。杨时的这种做法虽没有善巧方便,但没有人家允许不进门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注释】① 颐:yí。 ②颢:hào。

暂没数据

将,帅也。
入,内也。
门(門),闻也。

暂没数据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赞赏护持持续继承弟子规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