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潜移默化中孩子品行良性成长

作者:惠州日报  

时间:2008-7-8  

http://www.hznews.com/jy/xsyd/200807/t20080707_135756.html

本站原创  
 

     “品行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仅是意识的成果,而且也是知识的力量、习惯、技能、能量、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经验成果。”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于道德品行养成的经典阐释。小孩子的心灵像一张白纸,心灵的园丁悉心、细心地在这张白纸上描摹一幅美丽画卷,一切美好、善良、真诚的事物都是从这里开始书写。

      古语云:“豪门子弟多纨绔”,父母总是担心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但是在北师大惠州附小,记者见到的是拒绝私家车、争坐校车的孩子们,“徒步万米行”中坚持到最后的孩子们,与横沥镇蔗铺小学“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中放牛归来的孩子们……在那里,记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孩子们朴素的集体荣誉感、克服挫折的倔强和勇气、对生活贫困的同龄人的怜悯和对自己幸福生活的珍惜,所有这些源自内心真情流露让所有的担心都变得释然,反而会情不自禁地问:“谁说豪门子弟多纨绔?”

母亲节

    “我为妈妈洗脚了”

    “我为妈妈洗脚了,妈妈的脚好大,每天都走那么多路,妈妈真的好辛苦!”“我也给妈妈洗脚了,我还想再给妈妈洗一次脚,还要给爸爸洗。”“我也是,我也是……”今年母亲节,很多家长收到了孩子给自己的一份特殊礼物。孩子们亲自打来水,为妈妈洗脚,还给妈妈献上一支康乃馨。

    “上周末,我给妈妈做菜了,我跟保姆阿姨学的。”五年级阿芳使劲挤到记者面前,水灵灵的大眼睛里闪烁着无比的自豪。“洗菜、择菜、切菜都是我自己做的,我还煲了粥。妈妈下班回来知道以后可高兴了!”

    “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为爸爸泡一杯茶”、“跟保姆阿姨学做一道菜”,这些都是孩子们每个周末的特殊作业。“家长们都特别吃惊,也特别高兴,他们没有想到孩子会这么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孝敬长辈。”北师大惠州附小德育处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

      感言: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往往就体现在那些不经意的小事上,所谓“细节考量品行,小事塑就文明”。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品性端正的人,老师们从每一个细节抓起,从一张纸、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细微小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网上公祭

      知道英雄是有责任感的人

      五年级(2)班的教室里不再像往常那样充满欢乐的笑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显示的是抗击雪灾的英雄们的照片,班主任邱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述“抗击冰雪三勇士”的事迹,同学们一脸肃穆,有的眼里还含着泪花……这是清明节期间,北师大惠州附小师生开展“英雄在我心中”网上公祭的一幕。

    “三位叔叔好伟大啊,我会记住他们的。”“那天我好伤心啊!”“全班同学都为他们献上了鲜花,还写了留言。”虽然同学们没有用更多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英雄的敬意,但是眼睛里流露出的悲伤已经说明了问题。

    “向英雄学习,不是单纯让孩子模仿他们的行为,还要让他们知道英雄是有责任感的人,每时每刻他们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工作的职责,中华儿女的职责。做英雄也不一定轰轰烈烈,时时刻刻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也是英雄。”邱老师这样向同学们解释英雄的涵义。

      感言:英雄,一个崇高的字眼,他们的存在几乎是把某一种美好品行发挥到极致,成为民族精神的缩影。然而,纪念英雄不仅仅是记住英雄,在老师们巧妙的引导下,英雄的精神实实在在地来到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教育他们对自己的付出负责,为父母的殷切希望负责。

诵读诗书

      做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三年级小朋友林翠用稚嫩的童音为记者背诵着著名诗文经典《增广贤文》里的古训。当问起这段古诗的含义时,年仅10岁的她懵懂的告诉记者:“就是说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虽然她的回答并不十分完美,但孝顺父母的意识已经在懵懂朦胧中生根。

      李老师告诉记者,经典诗文诵读课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的年级分别安排了不同的诵读内容。低年级是《三字经》、《弟子规》,高年级是《论语》、《大学》等,在诵读之余,老师也会加以解释、点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经典的内涵。就这样每天下午北师大惠州附小的上空都会有朗朗的诵读诗书的童音响起。

      和孩子们的交流中,记者体会到,也许孩子因为年龄问题不能准确地表达他们领悟的内涵,但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感恩心、宽恕心、忠孝心等传统美德的培养已经有了起点,基本的品行要求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成长。

      感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惟一持续发展未遭中断的文化,古人五千年孜孜不倦的道德追求化为经典诗文。近几年,中华经典诵读成为国学教育的热点,甜甜的童音颂出华夏文化的精髓,传统的伦理、道德、品行的种子在孩子心灵微启之时已经悄悄地萌发出第一抹绿。(本报记者张 培 广 文)

记者手记

      从细节培养孩子健全道德品行

      道德品行的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言自明,“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格,人格决定命运。”一系列连锁反应的源头在于道德品行。在北师大惠州附小的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老师们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行所花费的心思,从细节做起,从习惯养成开始。

      真正优质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心灵和人格教育,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学校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在北师大惠州附小的德育处,记者看到了学校关于本学期学生德育活动的总结。从2月18日开学第一天到7月4日散学典礼,在这期间的每一个重大节日、传统节日里都留下了学校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脚步。

      沿着教学楼的楼梯上去,每隔几个台阶就会看到台阶上学生们自己写下的标语,“上楼下楼不要挤,摔倒了可就不好。”“为了方便上下,走楼梯时靠右边。”……每条标语后还有同学的名字。“学生自己写下的标语自己来遵守,这种方法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李老师说,道德品行的教育看起来似乎很空洞,但是学校在培养孩子方面却做到了实处。

      五年级班主任邱老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因为打球有两名寄宿的男同学腿部受了伤,班上另外20名男生自发的每天接送他们,从寝室到教室,教室到食堂。“没有人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也没有人组织他们,但是事实就是这样,他们这么做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已经成为他们意识里很自然的事情。”邱老师说。
 
    从老师讲述这件事情时闪烁在眼睛里的欣慰,记者已经看到了辛苦播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了。有人把道德与学识的关系比作杯子和水,杯子有多大,水才有多深。由细节做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正直的品行,从而使智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是记者在北师大惠州附小采访后得到的深切感受。(张 培)

 
本文编号:20080708083455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