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弟子规》怎么啦?

作者:东方网  

时间:2008-8-12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080811/u1a3783809.html

摘自  
 

  近见报纸载文道:当年“国学”铺天盖地之时,都不曾救得了中国,现在要让“国学”再像当年那么铺天盖地,望它来救世,岂非天真得可笑。并指责说:“用诵读弟子规,作为现代教育的教材,简直是昏了头。”这里且不说“国学”的定义,不妨就“弟子规”来议一议。

  首先,把“弟子规”与现代教育对立起来是不妥的。现代人的寻根所体现的不是对传统的固守,而是一种重新体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是一种自由开放、不卑不亢的文化心态。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传统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正气,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教学中,儿童诵读《弟子规》,可以帮助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有助于家庭、学校教育。

  正由于《弟子规》有如此作用,所以深受教育家和企业家的重视。据《羊城晚报》载,东莞有一大型人才招聘会上,一家传媒公司开出18万的年薪聘请一名客户总监,其招聘海报对应聘者要求第一条是:“熟背《弟子规》。”对于此举,有人不解,斥之为炒作,借此造势。与其说炒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提醒: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这一课是一门必修课,不能“逃课”。年薪18万元,毕竟对人有着巨大的诱惑。该公司总经理还特別介绍,目前还找不到一本书像《弟子规》那样能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的读本。公司一位入职三个月的员工深有感触地说,若是小时候能读到这些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相信自己长大后会少走很多弯路。

  其次,《弟子规》在优良传统思想资源有不少可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容。《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三个字一句,有押韵,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之一。《弟子规》与现代文明并不产生冲突。人生两件事:一为学做人,二为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教育者首先是家长、教师,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道德的人、做有所作为的人。因此,如何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孝是中国文化之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此仁慈之心,他就可以做许许多多利益人家的事。如今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导致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一位老师诉说这样一件事,她的一名学生腿受伤了,于是她每天背着他去吃中饭。忽有一天,她因有事耽搁了一点时间,当她匆忙赶到教室时,只听到她的学生在大声叫喊:“王老师,你死到哪里去了?我肚子饿死了!快来背我呀!”老师呆在门口,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样的孩子,虽不多,但给一个警示:要抓最基本的感恩教育。

  再次,在现代的实际教育中,《弟子规》确能发挥其作用。《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中华传统经典的精华。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这“弟子规”三个字,就很清楚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就是教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不久前,据《法制日报》报道海南省司法厅已在全省监狱系统全面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收服刑人员将接受3个月的入监教育,其中一个月为传统文化教育,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教师将讲述“最贴近服刑人员心灵”的内容。海南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张发称,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失范问题。2006年4月,海口监狱首先在两个监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试点。据介绍,教育的内容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同时结合《孝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著作的内容,用中国传统如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教育服刑人员。民警发现,接受教育后,服刑人员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判刑入狱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得到了缓解。教育的内容以传统教育经典《弟子规》为主,同时结合《孝经》、《论语》、《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著作的内容。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来教育服刑人员,例如孝道、仁爱、廉耻、诚信等。“百善孝为先”,服刑人员所接受的第一堂传统文化教育课,便是有关孝道的内容。管教人员认为,服刑人员由于失去人身自由,亲情常常是牵绊和困扰他们心灵最敏感的因素,通过孝道教育,可以直捣他们心灵中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从而产生共鸣,激发内在改造动力。

  在台湾也有这样的例子,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要阅读乃至背诵大量的古典作品,包括《论语》《道德经》《第子规》等等,中学语文课本古文部分原来占了65%,后来仍然占到45%,在此情况下也不妨碍台湾青年一代学习借鉴现代文明。

  不过,目前还有种种思想障碍,主要有如下三方面:

  一曰“复古行为”。认为学“弟子规”就是复古。非也。学习古代传统美德、优秀文化,是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譬如对待清代以考据为主的乾嘉学派,要学习的是他们的实证精神和治学态度,对于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攻读圣贤书”、不关注现实的做法则不能苟同。同样的道理,学习《弟子规》也是学习古代的传统美德与优秀文化。

  二曰“束缚人格”。认为《弟子规》、《三字经》之类是农业经济时代的蒙学教材,把那时的蒙学教材用来教育现代的孩子,会束缚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和怀疑精神的培养。此言差矣。许多规范,这是必须遵循的,也可说是一种约束。像“以诚为先”的交往的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是当然强迫孩子读经,死记硬背,也是与现代教育不合的。

  三曰“封建毒素”。不可否认《弟子规》中也有一些需要摒弃的成分,从这个角度说,确有毒素。如“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对女子要求“三从四德”的意识,等等。然而,《弟子规》的主体内容却与现代文明是一致的,例如,孔子的仁爱精神、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进取精神、屈原的爱国思想、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胸怀,这些都是现代文明所应提倡的。现今强调“以人为本”,实质与古代的民本思想也是有相通之处的。

 
本文编号:2008081209203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