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信息新闻 - 正文
 
 

身着唐装诵古谣

作者:中国交通广播网  

时间:2008-12-30  

http://www.ctbn.com.cn/News/ShowInfoqk.aspx?ID=576278

摘自  
 

   几十个身着唐装的孩童,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他们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击掌拍手,时而双手作揖,口中则念念有词:“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弟,次谨信……”您千万别误会,这既不是在古代私塾里,更不是在拍古装电视剧,这只是沈阳市宁山路小学二年三班的同学们在上国学课。12月23日下午,记者可被这群二年级的小朋友们“雷”到了。
  学国学:摇头晃脑“不亦乐乎”
  为了这节国学课,二年三班的小同学们提前开始忙活。班主任翁嘉颖老师将“国学课道具”——大红的唐装分发给同学们,孩子们立刻你帮我我帮你地穿戴整齐。
  “这个扣子是系在旁边的!”“衣领子得立起来!”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穿了,但孩子们还是对这种“古人穿的衣服”感到很新鲜。
  “弟子规,圣人训……”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熟练地开始背诵《弟子规》。伴随着响亮的诵读声,身穿唐装的孩子们时而摇头晃脑,时而低头双手合十,时而举臂过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击缶诵读”的壮观场面。
  为了背诵更加方便,老师还给《弟子规》配上了富有动感的节奏。孩子们合着节拍,时快时慢地拍手诵读。“咱们比比谁背得熟,来个PK好不好?”“先来男生、女生PK吧。”话音一落,女孩儿们哗地站了起来,整齐流利地背起来。轮到男生,小家伙们也不示弱,声音更洪亮,一时间不分伯仲。
用国学:用古谣提醒剩饭学生
  “大家背得都很好,接下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理解不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到底遵守了没有。”很快5名同学站到了讲台前表演起了在公交车上发生的一幕情景剧。

  “乘客朋友们,宁山路小学车站到了,请您扶好站稳。”随着温柔的报站声,一辆“公交车”刚停车,一位“老爷爷”和一位“抱小孩的阿姨”上了车。车前面的“小伙子”立刻睁一眼闭一眼开始装睡;而坐在后面的女孩则起身将座位让给了“老爷爷”。

  “报站器”又发话了:“‘小伙子’的做法对吗?”“不对!”“应该给长辈让座!”“应该让抱小孩的阿姨坐!”同学在台下争着回答。“这个场景,符合《弟子规》中的哪一句?”“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孩子们张口就来。

  “单纯背诵,学生有时并不能完全理解。”翁老师说,将国学内容配合身边的小故事来讲解,甚至编成小品表演出来,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理解背诵的内容,并践行到日常生活中,真正达到学习国学的最终目的。

  现在,宁山路小学的师生见面时都会互致90度的鞠躬礼。食堂里哪个学生剩饭了,就会有同学站出来提醒他:“‘食适可,不过则’,千万不要剩饭啊。”

  [国学课各方反应]

  ★弟子篇:我们都爱上国学课

  8岁的徐天笑可是班里的“小学究”,他的特点就是学问大、爱研究。学校开设国学课以后,老师第一堂课布置的作业就是找一找生活中与《弟子规》相似的一些场景。结果,徐天笑花了一整晚的时间,查了好多材料,足足写了一大篇,他还把自己写的念给同学们听。“我喜欢‘国学课’,它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家长篇:孩子咋变得懂事了呢?

  学校开设国学课后,孩子的变化当家长们的感觉最明显。二年三班毛海洲的妈妈说,开国学课后,孩子懂事了、讲礼貌了。以前在家里,爸爸妈妈喊他办点事儿,他像没长耳朵似的。现在有事一喊他,他会立刻站起来回答:“父母呼,应毋缓。”然后毕恭毕敬地行个礼,问:“妈妈,叫我有事吗?”而郎一明的妈妈则感到孩子在家里懂得孝敬父母了,不挑食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在长辈面前大喊大叫了。

  ★教师篇:每天和孩子鞠躬告别

  二年三班的班主任翁嘉颖说,从一年级开始,她每天都会在校门口和孩子们一起等待家长。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后,都会先给她鞠个躬,然后说:“老师再见!”而翁老师则会挨个儿给孩子们还礼。然后,孩子们再给来接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们鞠躬。这样的场景,成为每天校门口最美的风景。

  ★学校篇:“国学”教育作用大

  宁山路小学的德育校长王鸿告诉记者,该校是省语委办确定的“经典诵读实验基地”和“沈阳市国学特色学校”。现在,六个年级都开设了国学课。孩子们对国学课上讲到的《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等课程非常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受到古代经典的熏陶,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还把在国学课上学到的传统美德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人人践行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美德。

 
本文编号:20081230090911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上页 

返回 新闻信息  

 
说明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以上汇编之经典文化教育分享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四方,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知见、观点;
作为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转载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欢迎您将自己读书的心得与体会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谢谢!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